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景魁  柴树德 《医学综述》2003,9(5):286-288
几十年来 ,人们在肺癌的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逐年上升。统计资料表明 :近 2 0年来我国男性肺癌病死率增加 1 2 0 .93 % ,女性增加 90 .41 %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男性发病率已达首位 ,女性亦已居第二、三位。然而肺癌的自然病程中临床症状出现较晚 ,80 %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 ,传统的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 ,特别是现代影像技术发现的微小、早期肺癌常常为“懒惰癌” ,肿瘤从 5mm长到 3cm往往需要 8年 ,因此其术后 5年生存率可达 80 %以上。可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端粒酶和erbB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法测定5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肺癌石蜡组织中erbB4的表达。记录56例肺癌患者5年生存情况。结果NSCLC组织中端粒酶和erbB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2/56)及89.3%(50/56)。端粒酶、erbB4表达与不表达在临床分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5),端粒酶表达与不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检测端粒酶及erbB4表达有助于判断NSCLC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CT与p53、p16、DNA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CT征象与p53、p16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及癌细胞核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石蜡包埋标本,检测p53、p16基因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其中39例细胞核DNA含量并与相应的CT征象对照,分析P53、p16基因蛋白表达及DNA含量(DNA指数,DI)与CT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①正常肺组织、癌旁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TNM分期中,I、Ⅱ期NSCLC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Ⅲ期和Ⅳ期;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P<0.05).②NSCLC的DI值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NSCLC的细胞分化程度越差,TNM分期越高,异倍体率(AT%)越高,SPF值也越大.③CT显示NSCLC最大直径>3cm及有淋巴结肿大组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p16基因蛋白阴性表达及DI值、SPF值均高于直径≤3cm组及无淋巴结肿大组;肿块轮廓出现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征,边缘出现短毛刺征组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高,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同时具有较高的DI.结论CT征象与p53、p16、DNA等分子生物学指标对比观察,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陈若冰  陈涛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777-2780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组织类型,占80%~85%。目前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为主,然而,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Ⅰ期、Ⅱ期、特定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50%,所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随着对肿瘤免疫学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治疗被提倡,在免疫治疗中,主要的方法是免疫抑制剂、疫苗治疗等,对特异的肿瘤相关抗原诱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本文主要对肺癌的疫苗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6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作用及临床诊断应用的价值。方法 运用枸橼酸-ABC-微波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在7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6例肺炎性假瘤和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阳性率为25%,明显代于下沉肺组织及肺炎性假瘤(82%);P16的表达与肺门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16的表达,肺门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16的表达、肺门淋巴结转移和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癌基因、端粒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 TRAP法对 4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p5 3、nm2 3和端粒酶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阳性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 7.5 %、17.5 %和 92 .5 % ;临床及病理TNM分期早期肺癌p5 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肺癌 (P <0 .0 5 ) ;nm2 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病理TNM分期均无关。 6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P <0 .0 5 ) ;60岁以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TNM分期中、晚期比率略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分别为 69.2 %、5 0 %和 76.9%、5 7.1% (P >0 .0 5 ) ;p5 3、nm2 3和端粒酶阳性表达无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p5 3阳性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nm2 3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端粒酶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 ,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p5 3、nm2 3基因及端粒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肺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7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47例对应癌旁组织中DNA的p16基因甲基化状况,同时收集吸烟等环境暴露资料。结果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44.7%,高于癌旁组织的17%(P〈0.01),p16基因甲基化好发于鳞癌(P〈0.05),在鳞癌中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p16甲基化和吸烟在鳞癌中高度相关(P〈0.01)。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鳞癌的形成,且与吸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端粒、端粒酶与肺癌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端 粒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Muller和Meclintook等在用X线照射真核细胞时 ,发现染色体末端有一特殊的结构 ,称之谓端粒 (telomere)。 1978年 ,四膜虫的端粒结构首次被测定 ,它是由 6个核苷酸重复排列的 (T2 G4)n所组成 ,而且在每条染色体上重复次数不等。人的端粒于 1989年被分离克隆 ,与其他真核生物相似 ,约有 15个kbp ,由反复串联的TTAGGG结构组成 ,随着细胞分裂 ,每代大约丢失 5 0~ 2 0 0bp[1 ] 。1 1 端粒的主要功能 ①端粒重复序列的保守性有利于稳定和保守染色体末端 ,避免染色体重组和…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3、P16和Bcl-2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P16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60例和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肺组织18例的P53、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16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NSCLC的p53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31例肺腺癌p53基因5、6、7、8外显子突变,研究结果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本组NSCLC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5.6±8.4岁(中位数55岁),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47个月,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和61%。p53蛋白表达与预后无关(χ2=1.00,P=0.8),而p53基因突变组病人的生存率显著低于无p53基因突变组(χ2=4.81,P=0.03)。同时,p53蛋白表达与PCR-SCP检测的p53基因突变的一致率仅为52%。结论:在NSCLC中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可能有不同的预后意义,p53基因突变可作为肺腺癌的辅助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中端粒酶活性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端粒酶活性,免疫组化SABC检测p53蛋白表达。并观察其5年的生存期。结果: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p53蛋白表达分别为80.9%和59.6%,而正常组织无表达。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均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肺癌p53蛋白表达与无p53蛋白表达的5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端粒酶活性表达与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患者,其生存率较低。结论:端粒酶活性和p53蛋白表达与肺癌发生有关,两者均可作为肺癌早期肿瘤标志物;p53蛋白与肺癌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有端粒酶活性表达肺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现代肿瘤学研究认为肿瘤是多种癌基因突变、扩增或抑癌基因突变或失活累积的结果;按实验肿瘤发生的性质可分为启动、促进和演进3个不同而又相关的过程。不同组织类型肿瘤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化尚无统一的变化规律。端粒酶(telomerase)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p53和Kras作为肺癌早期基因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从41例有细胞学证据的肺癌患者和15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或COPD的非肺癌患者的痰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分别以PCRSSCP银染法检测p53第5~8外显子突变和PCRSSCP银染法检测Kras点突变。结果 p53突变在肺癌组为22例,非肺癌组为1例;而Kras突变只在肺癌组检出3例且均为腺癌。以p53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得出其灵敏度为537%,特异性933%,阳性似然比805,正确诊断指数047。无1例同时存在p53和Kras突变,我们联合p53和Kras作为肺癌诊断或早期诊断的指标,则灵敏度为61%,特异性933%,阳性似然比915,正确诊断指数054。分析肺癌41例患者临床资料与p53突变关系得出p53检出率高龄患者(≥60岁)高于低龄患者(<60岁),但与患者吸烟情况、情别、病理分型和疾病分期均无关。结论 PCRSSCP银染法简单经济,快速安全,痰标本为无创检查,易被受检者接受,以p53或p53和Kras作为肺癌的基因诊断指标在高危人群或可疑病例中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11例非小细胞肺癌、103例肺部良性疾病、97例正常人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PA)、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的水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A125、CYFRA21-1、SCC、T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1);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其测定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彭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09-1911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p53基因表达的特点,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p16、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16、p5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16蛋白表达率越高,丢失率越低,而p53蛋白表达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16、p53蛋白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16可作为早期诊断癌变的指标,p53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作为广谱的肿瘤特异性标记物用于肿瘤的诊断 ,以及其抑制剂用于肿瘤的治疗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就端粒、端粒酶的研究及在喉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是真核细胞内由DNA序列和结合蛋白组成的、位于染色体 3′末端以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的特殊结构。人类端粒含有几千拷贝的六聚体重复序列 ,是一个简单重复的富含鸟苷酸 (G)的DNA序列[1] ,重复单位是 (5′ ,-TTAGG 3′)n ,端粒对染色体稳定及其基因组的完整非常重要 ,为染色体末端提供一个保护性“帽子” ,就象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croRNA-7-5p(miR-7-5p)是否通过调控p53 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人非小细胞肺 癌(NSCLC)细胞体外的增殖、侵袭能力。方法 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证明p53 为miR-7-5p 的下游靶基 因,将miR-7-5p 转染至人NSCLC 细胞株NCI-H1975,依据实验对照原则分为空白对照组、miR-7-5p 组 和miR-NC 组,观察细胞中p53 基因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然后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实验及 侵袭实验,观察NCI-H1975 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7-5p 组的p53 mRNA 相对表达 量、迁移细胞数及克隆形成数均低于miR-NC 组(P <0.05)。miR-7-5p 组3''UTR 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较 miR-NC 组低(P <0.05)。miR-7-5p 组p53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miR-NC 组低(P <0.05)。miR- 7-5p 组细胞增殖能力较miR-NC 组低(P <0.05)。miR-7-5p 组细胞周期G0/G1 期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 和miR-NC 组(P <0.05)。miR-7-5p 组细胞周期的G2/M 期比例低于miR-NC 组(P <0.05)。miR-7- 5p 组细胞周期的S 期比例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 组(P <0.05)。miR-7-5p 组细胞侵袭能力低于空白对 照组和miR-NC 组(P <0.05)。结论 miR-7-5p 主要是通过靶向p53 促进其mRNA 和蛋白的表达,并减弱人 NSCLC 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p53基因PCR-SSCP银染检查痰标本诊断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痰标本检测肺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Saccomanno法浓缩及保存痰标本,部分涂片找癌细胞,其余标本进行痰细胞DNA提取及多聚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共检测22例患者,其中确诊肺癌患者15例(涂片或活检找到癌细胞),临床高度怀疑肺癌患者5例(涂片或活检均阴性),2例非肿瘤患者(1例为结节病,另1为右中叶肺炎),同时采用正常肺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 p53外显子6、7、8的PCRSSCP银染阳性率在肺癌组及癌疑组分别为6/15(40%)和2/5(40%)。非肿瘤患者痰标本及正常肺组织均未发现p53基因异常。结论 改良Saccomanno法不仅能贮存、浓缩痰细胞,而且方便痰标本DNA提取;PCRSSCP银染方法可用来检测肺癌患者痰细胞的p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9.
杨荣  廖晓阳  雷弋  原萌艺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3774-3780
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给全球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肺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尽管肺腺癌患者预后差,但大部分早期肺腺癌具有较高的5年生存期。因此,对早期肺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判断预后以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同时肺癌关键驱动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了热议。本文综述了肺癌的五个关键基因,即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络氨酸激酶(ROS1)、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基因同源物(KRAS)〕及抑癌基因(TP53),对其在早期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特征、预后、治疗及与其他生物小分子关联进行描述及总结,以期提高全科医生对于早期肺腺癌关键基因的认识,更好地对早期肺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癌细胞具有异质性,单一的治疗手段,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效果,而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提高NSCLC治疗效果的最合理方法。因新抗癌药物开发应用及治疗模式改进,近年来化疗与手术、放疗组合的综合治疗成为治疗NSCLC的研究热门,其中辅助化疗和同步放化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