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回顾分析了3125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资料,其中67.4%有癫痫发作,脑囊虫病的癫痫发作形式、频率、强度与囊尾蚴寄生的数量、部位及其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抗癫痫治疗应根据虫体的生活状态而定。  相似文献   

2.
6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6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8.47%,女性患者占21.53%,发作频率平均每年2—4次,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多见,囊虫免疫反应血IHA及血ELISA均为71.92%,脑脊液CAg阳性率78.40%,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影像学显示有各种类型脑囊虫病,胞二磷胆碱辅助治疗较用复方丹参更易诱发癫痫(P<0.01)。结论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发作频率不高,发作类型多样,免疫力低下,各种类型脑囊虫病均可导致癫痫,脑囊虫病辅助治疗慎用促脑代谢药物。  相似文献   

3.
50例脑囊虫病伴发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伴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 对7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50例并发癫痫者的发作形式,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1.4%(50/70)的脑囊虫病患者并发癫痫,发作形式分别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5例(50.0%)。单纯部分性发作10例(20.0%),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14.0%),失神发作2例(4.0%),癫痫持续状态1例(2.0%)。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发作5例(10.0%);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内单个或多个散在低密度或高密度以及钙化等圆形或卵圆形病灶或异常信号,结论 癫痫发作是脑囊虫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发作形式的多样性及易转换性可能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癫痫发作与虫体的生活状态以及囊虫蜕变死亡时释放大量抗原和毒素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性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引起的癞痫与CT、MRI特征及囊尾蚴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5年8月~1996年1月经寄生虫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48例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脑囊虫病患者临床、CT、MRI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观察其癫痫发作类型、次数及程度与CT、MRI表现及囊虫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以部分性发展至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多,占82.5%,单纯部分性发作占17.5%。发作类型与病灶所在部位及周围组织水肿程度有关,而发作频率及程度只与CT、MRI所示病灶周围、水肿范围有关。同时发现水肿程度又与囊尾坳在脑组织内的生存状态有关。结论囊尾蚴在脑组织内的不同时期,在影像学上均有其对应特征,癫痫发作及与否及程度与囊虫生存状态密切相关。这对正确全面诊断,特别是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侵袭理念在癫痫型脑囊虫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38例癫痫型脑囊虫病.在CT或MRI或导航下精确选择人颅点,采取直径为2.5cm环钻开颅,在显微镜下,运用微侵袭理念,垂直切开皮质.完整取出脑囊虫。结果 138例癫痫型脑囊虫病均完整取出.无手术死亡,无手术新增加神经功能缺失。原肌力下降18例,有17例恢复正常,原感觉减退11例.完全恢复正常,语音障碍9例,也完全恢复正常。癫痫完全控制而且不需要服药135例,仅3例需口服抗癫痫药物才能控制癫痫。结论 运用微侵袭理念摘除脑囊虫病,可以控制癫痫发作,保全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患者癫痫发生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有癫痫发作的脑囊虫患者,囊虫病灶周围无脑水肿组23例(30%)和囊虫病灶周围有脑水肿组54例(70%)。病灶周围有脑水肿组T3、T4、T4/T8明显降低(P<0.01),IgG明显升高(P<0.01)。说明脑囊虫病患者癫痫的发生与囊虫蜕变死亡时释放大量抗原和毒素引起机体变态反应产生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7.
癫痫型脑囊虫病100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82~1989年收治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166例,采用丙硫咪唑、苯妥英钠、可根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对坚持治疗三疗程以上,治疗后2~6年的100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100例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8~58岁,20~50岁者占80%。病程1个月~10年,3年以内者59例,3~5年者36例,5~10年者5例。二、临床表现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86例,局限性运动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癫痫持续状态6例。癫痫发作频度…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 1985年 6月— 2 0 0 0年 4月 ,应用手术治疗的 2 2例脑囊虫所致癫痫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为脑囊虫致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均有癫痫发作及CT检查占位病灶存在 ,并确诊为脑囊虫病而来神经外科治疗 ,其中男 15例 ,女  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病的CT和MRI表现吴建伟,宋兆祺,谭启富41例脑囊虫病病人。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岁以下的20例(49%),28例(68%)以癫痫发作就诊或有癫痫发作病史,主要发生在胶体囊状期及肉芽结节期。25例血清或脑脊液免疫学检查阳性,4例(4...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定位摘除术魏建军,计颖,汪业汉神经系统囊虫病多见于脑膜、大脑皮层,偶见于脑白质和脑呈以及椎管内。其中脑囊虫病发病率占囊虫病的60%~80% ̄[1]。常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由于脑囊虫病结节大小多在10mm左右,给手术摘除带...  相似文献   

11.
脑囊虫病与癫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在我国北方地区脑囊虫病是症状性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年来[1-3]诊治2600例脑囊虫病发生癫痫的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据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会议拟定脑囊虫病诊断标准、分型标准[4],我院1970~1990年确诊脑囊虫病患者2600例。癫痫型886例(34%),以癫痫为唯一症状;脑实质型662例(25%),以癫痫为主要表现;混合型692例(26.6%),部分患者有癫痫表现。蛛网膜下腔型175例(6.7%),脑室型170例…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NCC)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而无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囊虫存在的部位及机体对囊虫的免疫反应性.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脑膜炎、精神障碍、颅内高压、脑积水等.  相似文献   

13.
脑囊虫病并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收集51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癫痫发作3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脑囊虫病并发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9例,年龄7~62岁,平均36.8岁,其中20~50岁27例(69%),病程1天~30年,...  相似文献   

14.
脑囊虫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仍不少见。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尚少报导,现将确诊脑囊虫病37例和对照组75例的检查结果报导如下。 检查对象 共收集分别经头颅CT、头颅X线片、皮下或/和脑内囊虫活检、以及脑脊液和/或血液豚囊虫间接血凝试验等检查,所证实的脑囊虫病37例。病程为6天~30年,平均26.2个月。临床有癫痫发作、颅内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囊尾蚴病(即脑囊虫病)癫痫型治疗的转归。探讨不良转归的干预对策。方法 根据临床和3年随访资料对124例脑囊虫病癫痫型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痊愈56例,坚持服用抗癫痫药控制发作36例,仍然发作癫痫27例,驱虫治疗后并发颅内高压2例。其中并发脑疝死亡1例。驱虫药致肝功能受损19例,复查头频CT病灶消失61例。病灶数减少或范围缩小17例。无明显变化37例。发现脑内新增钙化点6例。新生肉芽肿2例。并发脑积水1例。结论 单纯的驱虫治疗不一定能彻底控制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综合治疗方案应包括驱虫,降颅压,正规抗癫痫和防治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和SIL-2R水平,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5例脑囊虫病患者和4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利SIL-2R的水平,其中脑囊虫病组又分为癫痫组(23例)和非癫痫组(22例),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囊虫病组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1,P<0.05);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2,P<0.05;r=0.768,P<0.01)。脑囊虫病癫痫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非癫痫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癫痫组明显高于非癫痫组(P<0.01)。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免疫激活,且SIL-2R和IL-6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分析癫痫状态310例,男稍多于女,30岁以下为1/3,大发作状态占82%;诱发因素以停药或减药居多;有原发病者142例,最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病和颅内感染,而东北地区则为脑囊虫病;死亡66例,死因以肺部感染和脑水肿多见。指出控制癫痫发作、处理原发病和防止并发症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脑囊虫病有效药物治疗:吡喹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95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学指标及治疗方法。结果:495例脑囊虫病患者中59.2%为男性,40.8%为女性;82.0%为农村人口,18.0%为城市人口。患者中癫痫发作340例,头痛171例。血液和脑脊液免疫检查囊虫阳性率分别为67.8%和46.9%。CT和MRI检查显示,患者中包括了四种类型脑囊虫病。其中437例给予吡喹酮治疗,41例手术治疗。23.7%患者痊愈;71.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脑囊虫病流行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癫痫发作和颅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应用吡喹酮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癫痫患者临床与头颅MRI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不同年龄癫痫患者的病因及不同类型癫痫的MRI改变。方法分析研究300例不同年龄癫痫患者的临床及MRI改变,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其癫痫病因不同,儿童组以脑先天发育畸形多见,成年组以脑肿瘤和脑囊虫多见,而老年组以脑血管病多见。复杂性部分性癫痫及全面强直阵挛发作MRI异常率高。结论MRI对66%的癫痫患者查出病因,为癫痫的积极防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癫痫发作后状态或者称之为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是癫痫发作结束后患者综合临床表现.癫痫发作后状态涉及癫痫终止及脑可塑性改变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探讨癫痫发作后状态机制的意义在于寻找启动及终止癫痫发作的因素,从而防止癫痫或其关键过程.本文对癫痫发作后状态的定义、机制、临床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