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丹丹  皇甫辉 《世界中医药》2012,7(3):201-203,207
目的:观察鼻炎宁颗粒用于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对生活质量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入选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77例,按就诊的先后次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治疗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B组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同时冲服鼻炎宁颗粒。C组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同时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结束后对3组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A、B、C组有效率分别为47%、67%、74%,A组有效率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60%、79%、82%,A组有效率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15.3%、22.4%,未见鼻炎宁颗粒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鼻炎宁颗粒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疗效,与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应用时其作用与盐酸西替利嗪片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过敏性鼻炎口服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机制。方法:将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抗过敏性鼻炎口服液组(A组),鼻炎康组(B组),安慰组(C组),观察其白三烯C4(LTC4)的变化。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0·00%、6·67%,A组疗效优于B、C组(P<0·01);治疗后A、B组的LTC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A组优于B组。结论:抗过敏性鼻炎口服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通过降低患者的LTC4水平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冯纬纭  周兴玮  洪元庚 《四川中医》2008,26(12):110-111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口服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机制。方法:本课题将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过敏性鼻炎口服液组(A组),鼻炎康组(B组),安慰组(C组),观察他们血清特异性IgE(S-IgE)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65.12%、6.98%,A、B组疗效均优于C组(P〈0.01);A组的S-Ig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口服液通过降低PAR患者S-IgE水平而有效地治疗PAR。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9,(10):1431-1433
目的:研究鼻炎康片联合曲安奈德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9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鼻炎康片联合曲安奈德穴位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采用RQLQ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前两组RQLQ各项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RQLQ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炎康片联合曲安奈德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佳,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手法(感传针刺手法、浅刺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即刻疗效。方法 96例AR患者随机分为感传组48例,浅刺组48例。治疗前后采用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量表、变应性鼻炎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结果感传组总有效率为52.1%,优于浅刺组的33.3%(X^2=1.725,P=0.049)。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0,P=0.075)。两组治疗后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19)。两组治疗后鼻炎症状VAS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感传组治疗前后VAS总体评分差值大于浅刺组(Z=﹣2.708,P=0.007)。两组鼻塞症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感传组治疗前后VAS鼻塞症状评分差值大于浅刺组,(Z=﹣2.032,P=0.042);两组喷嚏、流涕、鼻痒、眼痒、流泪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喷嚏、流涕、鼻痒、眼痒、流泪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传针刺手法在缓解AR临床症状体征优于浅刺手法。  相似文献   

6.
梁春兰 《光明中医》2022,(13):2366-2368
目的 探究通窍止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AR)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收治的AR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止鼽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免疫球蛋白(Ig E)水平、临床症状积分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Ig E水平、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Ig E水平低于对照组,鼻塞、流涕、喷嚏及鼻氧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窍止鼽汤治疗能够增强过敏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宣肺通窍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宣肺通窍汤联合西替利嗪组)和对照组(西替利嗪组)各30例,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流涕、鼻塞、鼻痒、喷嚏等)的疗效,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17、IL-10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IL-17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IL-10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通窍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流涕、鼻黏膜肿胀为特征,属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笔者于2002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过敏性鼻炎口服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29例,并观察其对sIgE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莉  陈显文 《世界中医药》2014,9(7):880-882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AR)的治疗方法及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散对AR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AR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1次/d,10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水煎服玉屏风散1剂/d,早晚各服1次,共400 mL。连续用药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3.33%和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分别为(6.12±2.43)d、(7.65±2.59)d、(3.27±1.86)d和(3.11±1.42)d,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各症状的消失时间(P0.05);症状体征总积分为(2.57±1.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6±1.20)分(P0.05);总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仅为6.67%和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锋钩针配合苍耳子散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单纯使用锋钩针治疗,B组单纯使用苍耳子散治疗,C组采用锋钩针配合苍耳子散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临床症状评分(鼻塞、流涕、喷嚏、鼻黏膜肿胀)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鼻塞、流涕、喷嚏、鼻黏膜肿胀)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A组的60.0%和B组的80.0%(P0.05)。结论锋钩针配合苍耳子散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脐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及氯雷他定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5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3个月后随访时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能改善患者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症状,抑制变态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韩春娥 《新中医》2018,50(5):141-14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玉屏苍耳散。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0%,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鼻塞、喷嚏、鼻痒、流涕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症状鼻塞、喷嚏、鼻痒、流涕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痊愈患者进行6月随访,复发率对照组38.7%,观察组11.6%,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用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替利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在改善喷嚏、流涕、鼻痒及鼻部体征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宋杰  何金洋  汪奕龙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11-1515
[目的]分析通窍鼻炎颗粒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R患者126例,按随机方法分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窍鼻炎颗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鼻塞、鼻痒、喷嚏及流涕症状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锌含量显著升高(P<0.05),铜含量和RQLQ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含量和RQL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AR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调节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宣肺解毒颗粒治疗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与安全性。方法:222例AR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200~1 600μg·d~(-1),分成2~4次使用;观察组采用宣肺解毒颗粒内服,10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治疗前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4个症状进行评价,计录4个主要症状减轻时间(记分≤3分)和消失时间(记分为0分);采用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痒和喷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鼻塞和流涕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减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鼻塞、鼻痒、喷嚏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P0.01),流涕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RQLQ量表活动、睡眠、非鼻炎症状、相关行为、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等7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活动、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RQLQ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布地奈德气雾剂相比较,宣肺解毒颗用于肺经郁热型AR,在控制症状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使用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子散热敷大椎穴配合中药熏蒸鼻部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中药熏蒸鼻部,观察组行五子散热敷大椎穴配合中药熏蒸鼻部治疗。结果:观察组过敏性鼻炎症状缓解快,复发率低,总体有效率为92.5%(38/40)。对照组症状缓解慢,总体有效率为55.0%(22/40),观察组鼻痒、流涕、鼻塞与喷嚏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子散热敷大椎穴配合中药熏蒸鼻部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效果具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鼻炎口服液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纬纭  张勉  高阳  方燕飞 《河南中医》2008,28(11):47-49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口服液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AR)的机制.方法:本课题将符合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过敏性鼻炎口服液组(A组),鼻炎康组(B组),安慰组(C组),观察他们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65.12%、6.98%,A、B组疗效均优于C组(P<0.01);治疗后A、B组的IL-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1.PAR患者的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2.A、B组对PAR均有治疗作用,但A组优于B组.3.A、B组均能降低PAR患者的IL-4水平,但A组优于B组.4.过敏性鼻炎口服液通过降低PAR患者的IL-4水平而有效地治疗PAR.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30例和C组26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状(鼻塞、鼻涕、连续喷嚏)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RQLQ)各项评分及血清学各项指标[嗜酸性粒细胞诱导因子(Eotaxin)、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RQLQ各项评分及各项血清学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RQLQ各项评分及各项血清学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各项血清学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54.2%,B组为83.3%,C组为84.6%。B组和C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药物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有关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予以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在流涕、鼻塞及鼻痒等方面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喷嚏积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是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改善喷嚏这一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预防性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标准的SA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28例)、西药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艾灸组采用温和灸与灸盒灸相配合方式治疗;西药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定期随访。艾灸组及西药组患者治疗时间均选择从4月花粉伊始期前2周进行,4周后结束。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于花粉伊始期(治疗2周后),花粉高峰期(治疗4周后)及花粉消散期(治疗后4周)比较各组的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后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症状改善(P<0.01,P<0.05);艾灸组在花粉伊始期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症状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在花粉高峰期流涕、喷嚏及鼻痒评分和花粉消散期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P<0.01,P<0.05);艾灸组在花粉伊始期和花粉消散期生活质量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在花粉高峰期睡眠、非鼻/眼症状及行为问题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花粉期来临前采用预防性治疗能显著改善花粉致敏症状及生活质量。艾灸疗法与鼻内皮质类固醇治疗近期效果作用相当,但远期效果优于鼻内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