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是爱国卫生工作内容之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确保居民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全区多处外环境、特殊行业及居民区等进行了鼠、蟑螂、蚊、蝇密度及种类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北京市房山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和密度情况,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北京市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案》和《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1],于2009-2011年对病媒生物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CO2诱蚊灯,北京隆冠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捕蝇笼,规格Φ250 mm,笼体高400 mm,笼脚高300 cm,圆锥形芯高350 mm,顶口Φ20 mm,北京卫生防疫技术服务公司提供;鼠夹,规格120 mm×65 mm,北京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提供;粘蟑纸,规格为170 mm×100 mm,北京绿叶世纪日化用品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饮食服务业的四害进行生物学调查。方法:鼠、蠊、蝇、蚊密度调查,分别采用粉迹法、气雾剂驱赶法、目测法、人诱法。结果:40家宾馆、饭店室内四害达13种,其中鼠类3种,优势种为褐家鼠;蜚蠊3种,优势种为黑胸大蠊;蝇类4种,优势种为家蝇;蚊类3种,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四害密度控制率最高的为蚊,最低的为鼠;防蝇、鼠设施合格率较低(42.5%、37.5%),设施合格单位的蝇、鼠密度控制率显著高于不合格单  相似文献   

4.
“四害”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重要的长期系统性的工作,为切实做好病媒生物控制及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预警预测,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08年我们对石家庄市23个县(市、区)的“四害”密度及其种类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宜昌市城区常见病媒生物种群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制定病媒生物防治方案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蟑螂密度。结果宜昌市城区鼠类以褐家鼠、小家属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捕鼠总数的67.44%和27.91%;蚊类以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量的40.78%、25.22%、18.07%;蝇类以家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39.66%、15.76%和13.55%;蟑螂以德国小蠊、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蟑总量的59.17%、25.00%。4种病媒生物密度均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境,采用科学方法防控病媒生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奥运会期间西城区奥运相关场所病媒生物密度消长状况,为预防媒介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积累基础数据,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建议。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CO2灯诱法;蝇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蜚蠊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调查的所有病媒生物均为西城区常见种属。蚊类主要为淡色库蚊;蝇类为麻蝇、绿蝇和家蝇;鼠类为小家鼠;蜚蠊为德国小蠊。奥运训练场馆、签约饭店及外环境的蚊蝇密度因受气象条件、环境状况、干扰因素及治理防治措施的影响,出现相应波动;鼠及蜚蠊密度状况稳定。结论西城区奥运会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总体状况良好,治理防治措施较为肯定,未对奥运会造成不良影响;检查与督导对于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所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近几年先后下发了《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辽宁省病媒生物监测实施细则》。我们作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人员,承担了包括对区县的培训、分工和检查;按时收集、分析、上报监测结果和资料等等。这就要求作为病媒生物控制和监测的具体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本地区四害的常见种,进一步掌握省内四害常见种检索技能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提供本底对照资料。方法 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虫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共捕捉鼠类24只,隶属1目1科3属5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捕获雌蚊1 483只,平均蚊密度为2.06只/(灯·h),7月为密度高峰期;捕获成蝇2 243只,平均密度为6.23只/笼,夏季达到最高峰,以麻蝇、家蝇、丝头绿蝇为优势蝇种;捕获蜚蠊38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0.01只/(张·夜)。结论 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地区鼠、蚊、蝇和蜚蠊的密度及种类均在正常范围内,甚至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城区1999年四害密度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宜昌市城区1999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范围内,与1998年相比,鼠密度与蚊密度呈上升趋势,而蝇密度与蟑螂密度呈下降趋势。四害种群构成稳定。城区四害密度已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宜昌段蓄水前后媒介生物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对策。方法用夹夜法和人工小时法分别调查室内外鼠、人房和畜圈蚊密度以及室内外鼠、蚊种类构成。结果三峡库区宜昌段蓄水前后鼠密度未发生明显变化(t=0.52,P〉0.05),鼠密度年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在鼠种构成上,蓄水前室内外分别以褐家鼠和鼩鼱类占优势,分别占71.07%和42.11%,蓄水后室内外均以黄胸鼠为主,分别占41.67%和42.86%;蓄水前后人房蚊密度未发生明显变化(t=1.29,P〉0.05),但畜圈蚊密度明显升高(t=5.01,P〈0.01)。在蚊种构成上,人房和畜圈在蓄水前分别以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为主,分别占38.50%和34.65%;蓄水后分别以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为主,分别占37.21%和23.18%。结论三峡库区宜昌段蓄水前后随着环境的改变,鼠种构成发生了变化,同时畜圈蚊密度明显升高,蚊种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提示要继续加强媒介生物监测,为切实有效地防制媒介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湖北段二期蓄水前后库区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长江三峡工程湖北段二期蓄水前后库区鼠密度变化情况。方法蓄水前后不同时期采用夹夜法调查库区鼠密度,同时在蓄水前开展大面积灭鼠工作。结果蓄水前库区鼠密度室内为4.07%,室外为3.17%;蓄水后库区鼠密度室内为3.17%,室外为2.35%。结论长江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前后库区鼠密度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卫生清理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掌握蓄水后库区病媒生物和人畜共患病的变化动态,分析蓄水后环境改变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依据长江三峡库底卫生清理技术规范,统计分析库区内人畜共患病发病情况。结果卫生清理工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顺利通过验收,满足了蓄水的需要;蓄水后库区监测点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均为散发。结论三峡库区卫生清理有效地清除了库区污染源,蓄水后库区内未出现病媒生物异常及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暴发,至今尚未发现三峡库区蓄水对库区人群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三峡工程的启动,水库移民的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理压力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影响水库移民的身心健康,经济、文化、公共卫生政策等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应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对水库移民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以找出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进行干预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涪陵段库底卫生清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峡水库涪陵段库底卫生清理的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于2002年5-12月开展涪陵区库底卫生清理,范围为坝前135 m抵抗20 a一遇洪水回水线(又称二期迁移线)以下的库底.库底卫生清理对象分为一般性污染源(5 882座)和传染性污染源(68座).一般性污染源包括1 786座畜厩、2 316座粪池、233座化粪池、188座沼气池、202座公共厕所、1 157座普通坟墓;传染性污染源包括22家医疗卫生机构和18座医院垃圾、13座屠宰场、5座兽医站、4座牲畜交易所、6座传染病疫源地、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墓地.灭鼠与鼠密度监测的范围包括拆迁区、耕作区、人群居住地、仓库、码头、垃圾堆等场所共1 308.62×104m2.主要采用生石灰搅拌、净土回填、漂白粉消毒等方法.结果完成全部库底卫生清理对象的卫生清理工作.灭鼠前农耕区、城市拆迁区鼠密度分别为3.97%和2.97%,灭鼠后农耕区、城市拆迁区鼠密度分别为0.65%和0.33%,分别下降83.63%和88.89%.结论通过库底卫生清理,清除了移民区的传染性污染源和一般性污染源,减少了污染源对三峡水体的污染;通过灭鼠工作的开展,降低了鼠密度,控制了鼠介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的监测,为三峡库区及时发现和防控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梳检活鼠体表寄生蚤检查染蚤情况,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49%,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0%,室外为1.48%,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类;鼠体平均染蚤率为4.03%;总蚤指数为0.13;检获鼠蚤有不等单蚤(占0.12%)、缓慢细蚤(占77.88%)、偏远古蚤(占14.39%)和印鼠客蚤(占7.61%);6549只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的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鼠疫疫情,但存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三峡移民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三峡库区外迁山东省的320名农村居民和320名当地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1)三峡移民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按任意因子分≥2为标准,三峡移民阳性筛查率为40.3%;(2)三峡移民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当地居民得分和移民前得分(P<0.001)。(3)三峡移民SCL-90阳性组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得分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三峡移民社会支持利用度与SCL-90各项因子及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三峡移民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均低于当地居民,应做好三峡移民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三峡库区某次级河流回水区水华藻类提取物的急性肝脏毒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了解该水域水华毒性及其对人群的健康危害。方法于2008年1月间,采集三峡库区水华蓝藻,制备水华微囊藻毒素粗提液(CBE)。将健康清洁级昆明种小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0.25、1.1、4.3、6.5、9.0 g/kg CBE染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一次性灌胃法进行染毒,连续观察7 d,并对脏器系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小鼠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染毒后24 h内。不同CBE剂量染毒组体重和肝脏系数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相比,雄性小鼠4.3、6.5、9.0 gag CBE染毒组ALT活力,1.1、4.3、6.5、9.0 g/kg CBE染毒组AST活力和6.5、9.0g/kg CBE染毒组ALP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雌性小鼠4.3、6.5、9.0 g/kg CBE染毒组ALT活力,9.0 g/kg CBE染毒组AST和ALP活力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6.5和9.0g/kg CB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宜昌段水利工程梯级开发过程中的鼠类变动趋势,及时采取对策,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环境的医学评估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方法自1959年以来连续在三峡库区宜昌段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种群及密度。结果三峡库区宜昌段不同时期鼠密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室外鼠密度高于室内。1971-1980年鼠密度达到最高值(12.98%)。2001-2009年,三峡工程完成二、三期建设,全线竣工,该时段鼠密度降至历史最低点(1.16%),库区4次卫生清底、库区各县(市)积极灭鼠效果显著。室内外鼠种构成均有很大变化,可能与生态环境的改变、生物种群的迁移扩散和种间竞争有关。结论库区鼠密度受库区卫生清底影响较大,目前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库区水利工程兴建对其未呈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监测,及早发现鼠疫疫情,及时采取防制对策。方法采用鼠夹法监测室内外鼠密度;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F1抗体,梳检鼠体蚤查染蚤率情况。结果2005年共布鼠夹87327夹次,有效夹84146夹次,捕鼠1278只,鼠密度为1.52%,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67%,室外为1.41%;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4114只活鼠体上梳检鼠蚤,其中有326只鼠带蚤,共检鼠蚤853匹(蚤种类待鉴定),鼠体染蚤率7.92%,总蚤指数0.207。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