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自主学习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训练模式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2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干预训练.结果:在大学生学习自主性自我陈述问卷四个分维度及总分上,干预后.干预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学习动机和总分差异极显著;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干预后自主学习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且差异极显著,对照组前、后无显著差异;干预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自主学习团体辅导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幸福感的提升效果。采取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15名大一新生进行干预,另15名大一新生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使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干预前后以及干预3个月后的幸福感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干预初始,干预组的幸福感总分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自我满意及人际关系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周干预后以及随访3个月末,2组在幸福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大一新生的幸福感水平,尤其是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自我满意及人际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状况的作用。方法:将某未成年犯管教所20名被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共10次团体心理辅导,以国民心理和谐状态问卷进行前后测及重测。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状态、家庭气氛、人际关系和心理和谐状态总分上差异显著(t=2.656,4.905,5.424,3.536;P0.01);实验组成员心理和谐状态的改善,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成员心理和谐的变化(t=2.920,4.076,2.856,3.397;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干预有效,且存在延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干预效果,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丰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内容。方法:采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黑龙江省某高校17名大一学生(实验组)进行共8次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干预,同时设置控制组17人,处于自然的学习、生活状态,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的干预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成员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的就业信心、职业认知、生涯定向、自我认知、规划认知5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t=-8.00,-8.99,-4.29,-5.65,-8.93,-10.97;P均0.01);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就业信心、职业认知、生涯定向、自我认知、规划认知5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9.92,8.89,8.24,6.34,9.81,11.52;P均0.01)。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员在12个项目上的平均分都大于4,说明大多数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持有积极的评价。结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改善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  相似文献   

5.
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途径,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法:招募河北师范大学三年级的28名自愿者,均为女性,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7次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采用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评估表在干预后进行主观评估。结果:二组干预前CDMSE、S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成员CDMSE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3·14-4·65,P<0·01),SAS评分低于对照组(29·2±6·2/36·2±6·3,t=-3·09,P<0·01)。结论: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降低焦虑程度;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完形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男性戒毒人员自我概念和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苏省某戒毒所男性强制戒毒人员48名,随机分为干预组(n=24)与对照组(n=24)。干预期间,两组照常参加戒毒所的日常戒治活动,干预组同时参与18次完形取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辅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复吸倾向量表评估两组的自我概念与复吸倾向水平。结果:干预组自我概念的总分和社会自我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P<0.05),复吸倾向总分后测显著低于前测(P<0.05),戒毒信心在干预后获得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自我概念水平在两次测量中差异不显著(P>0.05),复吸倾向在两次测量中的得分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完形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升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水平,提高戒毒信心,降低复吸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北京市某学校招募了44名高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韧性干预(共10次课,每次一小时,隔周上课),对照组常态教学。干预前后及结束2个月后,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CASLSS)对两组进行测评,并收集学业成绩。结果:干预前,两组的韧性、生活满意度、学业成绩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韧性、学业成绩的后测及跟踪测均显著高于前测,生活满意度的后测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的韧性跟踪测、学业成绩的后测和跟踪测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韧性、生活满意度的后测与跟踪测差异边缘显著,其他比较则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课程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生活满意度及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以上海某高校15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为舞动心理团体辅导组(实验组),15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其社交焦虑进行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在实施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进行测量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对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任何显著差异(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为期8周的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相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t=-2.412,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t=-1.434,P0.05)。结论: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积极干预效果,对于大学生自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公开招募方式,对23名大学生进行连续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同时选择另外24名被试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使用中文版韧性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心理韧性没有显著差异,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差异显著(t=5.838,P0.001);2实验组被试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心理韧性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显著效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希望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大学生希望特质量表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对2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从中选择考试焦虑水平高且愿意参加本研究的60名大学生进入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试验并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持续8周,每周一次,每次120分钟,在活动前、后重复测量被试希望特质和考试焦虑。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考试焦虑和希望特质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干预组考试焦虑显著低于对照组[(13.5±2.7) vs (17.1±2.3)],干预组希望特质显著高于对照组[(163.4±20.2) vs(138.5±19.3)]。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干预后考试焦虑显著低于干预前[(13.5±2.7)vs(17.3±2.5)],希望特质显著高于干预前[(163.4±20.2) vs (136.5±18.6)],对照组数据没有任何显著性变化。结论:希望团体心理辅导不但提升了大学生希望特质水平,而且显著降低了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roperties of chemoreceptors of tongue of rat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5.
A further analysis of already published data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retardates of low ability level less frequently have retarded siblings, retarded parents, and parents low in occupational level than do retardates higher in ability level. The analysis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etarded individuals, persons retarded as a result of gene or chromosomal anomalies, brain injury, etc.,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lower-level retardate group, and persons whose retardation represents polygenic segregation,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higher-level group.  相似文献   

16.
Modes of Inheritance of Errors of Refrac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Eighteen families in which both parents had refractions within the range of +4·0 D to −4·0 D and axial lengths seen in emmetropia (22·3-26·0 mm) showed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of the order 0·5 indicative of polygenic inheritance. Such coefficients were seen for axial length (0·407) and for the cornea (0·487), but not for the lens (which is known to be yoked to the axial length). No such coefficients were seen in 19 families in which one of the parents had axial length outside the emmetropic range (nine families with long axes and 10 with short axes).

The pattern of polygenic inheritance for emmetropia (completely correlated optical components) and errors of refraction up to 4·0 D (inadequately correlated components: correlation ametropia) follows that seen in stature and other measurable characters. In contrast the high refractive errors with their abnormal axial lengths (component ametropia) are—like the extremes in stature—pathological anomalies with monofactorial inheritance.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