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5例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管瘤,回顾性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根椐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头颈部11例?腋窝4例?纵隔5例?腹腔9例?四肢6例?囊性淋巴管瘤31例?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两种淋巴管瘤密度均呈水样,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可为单房或多房,多房囊内可有分隔,囊壁薄,可强化,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相邻的组织受压移位?海绵状淋巴管瘤CT表现为蜂窝状结构,边界常不规则,病灶可沿组织间隙延伸?所有病例病程1~15年,平均(5.6±1.8)年,病例均无明显疼痛,较大病灶者稍有不适?结论:CT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以及病灶累及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CT在淋巴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 15例淋巴管瘤,其中颈部10例、后胸壁2例、肠系膜2例、脾脏1例。多表现为囊性、边界不清的病灶。结论 CT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的病例资料,CT检查者14例,MRI检查者9例,总结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两组,即非实质性脏器组16例,实质性脏器组4例。典型CT、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分隔状薄壁囊性病变,形态各异,爬行或塑型生长,少钙化,但位于肾上腺的淋巴管瘤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CT对于病变的钙化显示优于MRI,而MRI对病变的囊性特征、病变内成分的判断优于CT,并能完整显示囊壁及分隔。结论: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的影像表现有互补,二者联合应用对其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肾上腺GN均单侧发病,其中5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边缘均清楚;CT平扫5例均匀低密度,1例病灶见小囊变区,1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后6例病灶均呈轻度强化,其中3例出现延迟性强化;肿瘤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性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绕穿行于肿物之中或受压移位,呈现特征性表现。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淋巴管瘤是一种由淋巴管组成的良性肿瘤,临床较少见。本文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4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特征。方法:21例共34个肾上腺转移瘤,分别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增强改变及局部或远处转移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肾上腺转移瘤双侧多见,单侧转移瘤易与腺瘤互相误诊。肿瘤的CT所见为密度不均匀、边缘不光整、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的肿块,大多数病例可有局部或远处的转移征象。结论:综合临床及CT的各种征象,CT检查能鉴别绝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  相似文献   

8.
腹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部淋巴管瘤2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单房型淋巴管瘤13例;多房型淋巴瘤15例。16例囊壁及间隔清楚显示,12例囊壁及间隔未显示,全部病例均未见壁性结节。腹腔内淋巴管瘤18例,其中1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管瘤10例,其中有5例发生于肾上腺区域。结论:肠系膜和肾上腺区域分别是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好发部位。CT能准确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囊壁和分隔,明确其囊性性质,CT值偏低或穿刺液为乳糜性具有较大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CT检查肾上腺损伤22例,其中平扫22例,增强扫描12例,随访CT 17例;MRI检查1例,B超检查12例。CT检查外伤后最短时间2 h,最长达7 d,平均19.8 h。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影像特点。结果:22例肾上腺损伤,单侧21例(右侧15例,左侧6例),双侧1例。CT表现为平扫肾上腺增大6例,边缘凸起,密度不均;肾上腺肿块16例,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增高或混杂密度。肾上腺周围脂肪囊内见密度增高线条状影及高密度模糊影15例。同侧膈脚增厚11例。增强扫描12例中,呈不均匀强化4例,环状强化8例。随访CT显示肾上腺形态基本正常,其中3例肾上腺区肿块吸收、消失。结论:CT检查对肾上腺损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9例,CT平扫+增强7例;MRI扫描8例,其中6例增强;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回顾性分析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9例病灶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多房性肿块,囊性为主,病灶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4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MRI显示:液-液平征3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实质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USG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光团,CDFI示点片状红蓝血流信号。结论对颈胸部皮下血管淋巴管瘤,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首选方法;对于病灶向纵隔内延伸应首选CT或MRI检查,三者结合起来可较全面地显示病变特征,提高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颈部淋巴管瘤患儿均行CT检查。结果11例患儿,肿块仅限于颈部9例,累及颌下间隙和(或)纵隔2例。CT平扫表现为颈部多房或单房性、薄壁水样密度肿块。结论CT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特点。20例均行MRI扫描,其中17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0例中,5例为局限性淋巴管瘤,其中3例位于肌锥外间隙,2例位于肌锥内间隙;单囊型2例,多囊型3例。15例为弥漫性淋巴管瘤,同时累及肌锥内外间隙,4例累及眼睑,1例同时累及泪囊;单囊型2例,多囊型13例。局限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局部类圆形肿块,边缘不规则或规则,边界清晰;弥漫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弥漫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晰,信号不均匀。MRI表现:2例呈长T1长T2信号影(与眼外肌信号相比),信号均匀;18例呈高、等、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14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无强化。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眼眶淋巴管瘤的部位及形态,尤其对肿瘤内部信号特征的改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俞伉  高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3):207-208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者CT、MRI表现。结果6例CT平扫均为薄壁、近水样密度包块,其中4例密度均匀,2例伴高密度区。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及中等信号分隔影,3例瘤内可见低信号分隔,2例有包膜,4例边界不清。4例增强后囊壁及分隔有强化。结论CT、MRI对于小儿颈部淋巴管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管瘤CT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肠系膜淋巴管瘤中起源于小肠系膜9例,结肠系膜4例,大网膜、小网膜各1例。 CT显示病变跨腹盆腔生长11例,仅位于腹腔4例。15例囊腔内容物呈水样密度,CT值5~16 HU。14例囊肿密度均匀,其中5例合并散在脂肪成分,2例合并点状钙化;1例囊液密度欠均匀。14例囊壁及分隔呈线状或网格状,厚0.1~0.3 cm,1例合并感染可见囊壁及分隔增厚,最厚约0.5 cm。2例瘤体呈单发类圆形囊性肿块;5例由数个大小不等类圆形囊肿组成;其余8例瘤体形态不规则,均沿肠管或周围组织间隙呈“爬行式生长”,且瘤体形态与局部间隙相吻合,呈“塑形性”改变。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到中度延迟强化,囊腔内容物不强化,10例病变内可见数量不等血管穿行。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管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爬行式生长”“塑形性”改变、“血管穿行征”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9例淋巴管瘤中6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螺旋CT平扫9例,平扫同时增强扫描3例.结果 淋巴管瘤在CT表现为颈部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位于颈动脉间隙或颈外侧间隙,有明显占位效应,沿邻近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有分隔,囊性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海绵状淋巴管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背景下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点片状和条状.结构,CT增强扫描特征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蔓延范围,依据其部位、内部结构和CT特点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纵隔囊状淋巴管瘤6例影像学分析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王云华关键词纵隔囊肿;淋巴管瘤;影像诊断;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胸部X 线普查   囊状淋巴管瘤也称淋巴管囊肿或囊状水瘤。纵隔囊状淋巴管瘤属罕见纵隔肿瘤,约占纵隔肿瘤及囊肿的3.85%[1,2]。作者...  相似文献   

18.
肝脏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女,31岁,剑突下持续性局限性疼痛1 wk. 体检 :肝脾肋下未触及,剑突下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8 U*L-1,AFP:20 μg*L- 1. CEA:<5 μg*L-1. 出血时间BT:1 min. 凝血时间CT:3 min. ECT:99Tcm. 肝胶体显示肝右叶中上部靠前方见一较大占位病变,轮廓清晰完整. 99Tcm-RBC肝血流相显 示该病灶动脉灌注阳性,血池相出现“过度充盈”,内有放射性稀疏区. 肝脏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显示:肝左右叶体积均增大,实质边缘光整,脾大,约8个肋单元,肝右前叶有一5 cm×4 cm椭圆形病灶,边界不清,局部肝包膜无凹陷,动脉期扫描病灶边缘团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边缘强化逐渐向肿瘤中心扩展,但病灶中心有未强化区域,且存有条形分隔影(图1).   手术探查见肝右前叶有一7 cm×5 cm包块,质软,弥散,鲜红,按压后缩小,沿肿瘤边缘缝扎后,肿瘤缩小至3 cm×2 cm,切除部分病变组织送病检. 病理:肝淋巴管瘤(图2). 2 讨论 淋巴管瘤为来自中胚层的良性肿瘤,系淋巴 管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淋巴管因发育不全、错构、淋巴引流梗阻、管腔扩张形成淋巴管肿瘤样增大. 典型者沿神经血管轴分布,常混有血管瘤. 以颈部、腋窝、纵隔等处多见,发生于内脏者相当罕见.本例淋巴管瘤发生于肝脏,国内文献尚无报道,其临床和影像学不易与肝血管瘤鉴别,病灶中心延时扫描有未强化区域且显示分隔是其特点,强化部分为混合存在的血管瘤,本病最终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的要点.结果:41例肿瘤中,皮质腺瘤17例,3例大于3cm,其余均小于3 cm,全部CT值小于20 Hu.皮质腺癌3例,为大于8 cm的肿物,密度不均.转移癌5例,2例双侧,3例单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嗜铬细胞瘤8例,除1例小于3 cm外,其余均大于3.5 cm,且密度不均.髓脂瘤3例,为边缘光滑的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影.囊肿2例,边缘光滑的液性密度影.神经节细胞瘤1例,巨大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钙化.神经母细胞瘤2例,实性肿物内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1例,囊实混合性肿物,可见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肺结核瘤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直径<4cm的肺结核瘤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常见钙化、周围卫星灶邻近胸膜增厚.少见浅分叶、稀疏长毛刺、近心端小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直径>4cm的病灶多呈浅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滑、多见钙化、周围卫星灶、稀疏毛刺近心端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感兴趣区增强扫描均呈包膜强化或不强化,少见均匀强化.结论:胸部CT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常见的胸部CT表现,特殊的发病部位,结合临床资料和普通X线检查,一般能做出正确诊断,CT表现不典型的最终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