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培山  杨赞熹 《药学学报》1980,15(5):303-305
救必应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干燥树皮。为华南地区常用中草药。朱任宏等曾从广西产救必应(Ilex spp.)中获得两种甙类成分,但未报道其化学结构。我们从广东产救必应的乙醇提取物中获得三种结晶性成分,分别暂名为救必应甲素、乙素和丙素。药理实验证明乙素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乙素的薄层层析R_f值及显色情况、熔点、紫外及红外光谱与文献报道的救必应甙甲(ilexanin-A)一致;同时与文献报道的祖师麻丙素红外光谱也一致;证明三者为同一物质。经理化实验数据分析证实乙素为丁香甙(Syrin-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8,(3):326-329
目的:制备高纯度的救必应酸并测定救必应药材及精制品中3种活性成分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醇提法制备救必应皂苷,以甲醇和氢氧化钠进一步水解,并经重结晶后得到救必应酸单体。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救必应药材及精制品1和精制品2中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XDB C18,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2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所制救必应酸纯度达99%以上。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进样量分别在0.18~3.22、0.59~10.36、0.20~3.53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08%~100.81%(RSD≤1.98%,n=6)。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的含量在救必应药材中分别为1.61%、7.26%、1.29%(RSD≤1.08%,n=3),在精制品1中分别为0、82.59%、4.18%(RSD≤1.67%,n=3);在精制品2中分别为0、73.29%、7.41%(RSD≤1.15%,n=3)。结论:所制救必应酸纯度高、制备方法简单且安全环保。建立的RP-HPLC法简单、可靠,可满足快速测定救必应药材及其精制品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救必应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必应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感冒、急性肠胃炎、痢疾等疾病。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救必应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救必应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存琴  张艳华 《中国药房》2014,(11):1052-1054
目的:为大叶冬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大叶冬青文献,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大叶冬青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三萜、黄酮、甾体、氨基酸、多糖、核苷等;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生育、抗氧化、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口齿疼痛、目赤、热病烦渴及痢疾等症。加强大叶冬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对分析大叶冬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7,(1):75-80
冬青属植物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叶或嫩叶,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丁茶冬青具有降脂减肥、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和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目前从苦丁茶冬青中已分离出大量的三萜及其皂苷类和酚酸类等化学成分,但其发挥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苦丁茶冬青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苦丁茶冬青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梗冬青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醇、乙醇体积、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长梗冬青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长梗冬青苷含量.结果:救必应中长梗冬青苷最佳提取条件为加入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本法提取效率高,适合大量提取,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毛冬青为冬青科 (Aquifoliaceae)冬青属植物毛冬青I1expubescensHook .etArn .的干燥根 ,是我国南方常用中药 ,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脉管炎等[1] ,有较好的疗效 ,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近二十多年来 ,毛冬青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我们正致力于毛冬青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成分研究 ,为此本文着重综述了毛冬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概况 ,并讨论了毛冬青的深入研究方向以及开发与应用前景。1 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中药材救必应中铁冬青总皂苷中间苯三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铁冬青总皂苷中间苯三酚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211 nm。结果: 间苯三酚在0.078 8~0.394 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2.0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救必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HPLC-ELSD法测定四季青中三萜及其皂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军波  毕志明  李萍 《药学学报》2003,38(7):534-53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四季青中3种三萜及其皂苷——长梗冬青苷、地榆皂苷I和救必应酸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C18柱;流动相:甲醇-水(59∶41);流速1.0 mL·min-1;检测器:Sedex 5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线性范围为长梗冬青苷2.56~25.60 μg(r=0.999.2),地榆皂苷I 1.64~16.40μg(r=0.998 2)和救必应酸3.74~37.40 μg(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长梗冬青苷96.3%, RSD 1.6% (n=5); 地榆皂苷I 97.3%, RSD 3.8% (n=5);救必应酸97.7%, RSD2.1% (n=5)。3个化合物的精密度RSD (n=6)均<4%; 重现性RSD (n=6)均<5%。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可行,可用于四季青三萜及其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毛冬青为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植物毛冬青I1ex pubescens Hook.et Arn.的干燥根,是我国南方常用中药,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脉管炎等[1],有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近二十多年来,毛冬青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我们正致力于毛冬青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成分研究,为此本文着重综述了毛冬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概况,并讨论了毛冬青的深入研究方向以及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叶冬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彬  郑曦孜 《中国药业》2009,18(10):17-18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从大叶冬青的干燥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熊果酸、23-羟基齐墩果酸、熊果醇、27-羟基-α-香树脂醇、坡模酸、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羽扇-20(29)-烯-3β,24-二醇。结论该植物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药白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中药白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以综述。方法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白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并且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加以总结。结果白英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甾体生物碱类、有机酸等化合物,它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真菌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作为常用抗癌中草药。结论为中药白英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In China, Kudingcha has been used for almost 2,000 years as a tea to quench thirst, remove phlegm, refresh the mind, and improve eyesight. The group of large-leaved Kudingcha is coveted for its potential effects on lipid metabolism, which are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characteristic ingredients. This contribution reviews studies from the past few decades regarding the plant characteristics, ethnobotanical usag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large-leaved Kudingcha (Ilex latifolia Thunb and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Triterpenoids, phenolic acids, flavonoids, and essential oils are the main metabolites in the large-leaved Kudingcha, and these ingredients protect the vascular system, regulate lipid metabolism, and have antioxidant, hypoglycemic, and anti-tumor effects. Moreover, large-leaved Kudingcha shares several properties with the popular green tea and the Yerba maté from South Americ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丁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苦丁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和人工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和鉴定了18种成分,占挥发油的70.63%。结论 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二萜、2—庚烯醛、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醇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比较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萃取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丁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5个不同产地的丁香药材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丁香酚,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中共有成分为α-蒎烯、丁香酚、石竹烯、α-葎草烯和δ-杜松烯。结论:运用HS-SPME-GC-MS能够快速获取丁香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信息,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中丁香酚和石竹烯两者的含量之和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丁香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测定山绿茶提取物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SB-C18色谱柱(4.6 mm×50 mm,2.7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扫描采集数据,通过Agilent Qualitative Analysis数据分析定性软件,进行色谱峰的提取和匹配.结果 通过质谱信息并结合对照品与相关文献、数据库分析检索,共鉴别出27个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能够快速、灵敏、全面地分析山绿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山绿茶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枸骨叶是苦丁茶的主要基源植物之一,作为日常保健饮品,具有减肥、强身健体的功效,其化学成分包括黄酮及其多酚类化合物、三萜及其皂苷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近年药理学研究表明,枸骨叶具有抗心肌缺血,降血脂、抗氧化、抗菌、免疫抑制,抗生育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为了解枸骨叶与苦丁茶、十大功劳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枸骨叶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本文对枸骨叶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枸骨叶的研究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梅叶冬青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乙酰熊果醇(Ⅰ)、3β-O-乙酰熊果酸(Ⅱ)、泰国树脂酸(Ⅲ)、齐墩果酸(Ⅳ)、咖啡酸(Ⅴ)、乌索酸(Ⅵ)、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Ⅶ)、β-谷甾醇(Ⅷ)和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钱进  肖草茂 《中国药房》2012,(23):2161-2164
目的:基于1H-NMR共振技术比较涪麦冬与绵麦冬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模式识别中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通过对其载荷图及1H-NMR图谱的比较分析,找出涪麦冬与绵麦冬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结果:涪麦冬与绵麦冬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异黄酮类化合物上。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川麦冬药材及其制剂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