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骄阳烈日,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时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时阳气最为隆盛,亦是署热之邪最易致病的季节。,为避暑降温,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饮用凉茶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许良 《家庭用药》2008,(3):49-49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是人们最好的睡眠时季,常有春眠不觉晓、春困之感。  相似文献   

3.
1 阴阳概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提出阴阳为自然界的本源,自然界的变化运动,万物的产生与消灭的规律即“阴阳”,阴阳代表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相互对立而统一的矛盾的两方面。人体生命在活动的发展变化和关键亦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天地自然都呈现出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景象。然而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注意气候多变,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  相似文献   

5.
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徐福平称,整个夏季的气候特征就是多热多湿,人体多出现外热内寒、上盛下虚的症状,如失眠焦虑、咽痛咽干、易腹泻、疲倦乏力等。因为人体阳气趋于体表肌肤,体内腹部阳气偏虚,同时外界气候炎热,人们喜欢喝冷饮以及饮食寒凉的食物,过量寒凉易损阳气,所以夏季养生要从"养阳"开始。  相似文献   

6.
古人认为,人要健康长寿就应该"顺天应时",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因此,<内经>说,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冬至重病."<内经>这段话,对夏季养生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季。气候转暖。阳气初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冬眠动物复苏,万物新生。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人相应,人的生活起居、情绪活动、饮食药物等,都要与“春生”之机相适应,符合春季保养生机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也是国人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而流传下来的养生智慧。但这种智慧针对的是常态下的机体状况而言,并非人人适宜在夏季吃姜。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天草木茂盛,万物生机盎然,是一年当中白  相似文献   

9.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短短数语便将春季养生的精髓道破:春季阳气上升,  相似文献   

10.
食养度炎夏     
王宜 《家庭医药》2005,(7):55-55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体健康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四时阴阳乃为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逆之则实害生,从之则疾病不生。现代医学亦已证明,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夏季来临,天气炎热,万物华实,气象多变。夏季饮食养生调摄,是增强人体对炎热气候的适应能力及防治暑症、暑湿症的有效手段,并对增强人体在秋、冬季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春天其性属“木”,具有生发的性质,此时阳气上升,万物复苏,清初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喻之为“天地交欢之候,阴阳肆乐之时”。“人心至此。不求畅而自畅。”此时,人和万物一样不能使思想意识和身体活动受到任何压抑,应让其充分地生发,尽量使身心保持一种畅达的状态。房事次数应当较冬季有所增加,但春天往往是疾病的多发季节,故李渔指出:“当春行乐,每易过情,  相似文献   

12.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  相似文献   

13.
风、寒、暑、湿、燥、火(热)是自然界的六种正常气候现象,称作“六气”。“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人依靠天地之间的大气和水谷之气而生存,遵循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中医"春夏养阳与秋冬养阴"之养生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莉萍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54-2155
古人曰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就说明了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是直接影响人类生老病死的重要因素之一。人若能顺应天气之变化 ,使机体内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相适应 ,则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并延年益寿 ,否则则会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而产生各种疾病 ,甚至早逝。正如中医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 :“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始终也 ,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1“春夏养阳”之养生…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人为什么有五个指头发论,推及生物界,环境到整个大自然,无论从宇宙尺度衡量,普遍存在着“配五规律”;进而发现原核内部的“配三特性”;生命力力延续则呈“配四特征”。这一涉及自然奥秘与生命奥秘的论证又回归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易理”及<<黄帝内经>>所论的“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其生五,其气三”,“天人相应”的东方自然哲学的理论框构之中。本文可供自然科学工作者,特别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讲平衡依照辨证施治的整体平衡法则:西医也讲平衡,但讲的是区域平衡,局部平衡。何谓平衡?中医的平衡观即阴阳观。总括阴阳,括天地日月四时万物阴阳虚实之枢机。中医辨证即把握平衡,驾驭平衡,以达实现人体整体平衡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人的活动量大,常出现消耗过大的情况,故此时虽阳气偏旺,呈现万物繁荣、群芳斗艳之象,不少人仍有神疲力乏之感。故夏季当注意阳亢兴奋,对房事调摄也当从正反两方面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相似文献   

19.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客观的说法来看,恰恰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即融入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天地万物的本相和规则去生活,不是一味强调征服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从每年的5月5日前后开始,到5月20日前后结束。 立夏之后,阳气渐长,白昼渐长,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也逐渐进入了茂盛期。古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多,万物华实。”民谚有云“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意思是说,如果在立夏时节没有雨水,则会影响到秋季的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