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后,在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同时,还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和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大大减少冠心病患者需做介入和搭桥治疗的需求。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重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所谓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一种好的胆固醇)水平的降低。前三者的水平升高和后者的水平降低,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又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甚至被称为长寿因子。  相似文献   

3.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有偏低。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多有这些血脂异常呢?这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发生问题时,就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而分解则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证据表明,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实际上,不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三酰甘油(TG)水平的增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也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可依赖指标。新型的降脂药物应该是既能降低LDL—C,又不能升高TG水平。目前,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如他汀类)、苯氧酸类(如贝特类)、胆汁酸螯合剂(如消胆胺)及其它(如烟酸类似物)。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纠正血脂异常有利于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目前,调节血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对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极高危患者采用他汀治疗使LDL—C达标或使其下降30%~50%。实际上,一些LDL—C显著升高的患者,即使采用大剂量的他汀,也不能使LDL—C控制到目标范围以内,而大剂量他汀类的安全性仍然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他汀类药物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其它类药物联用可以起到协同调节血脂的作用,已成为未来调节血脂治疗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新型调节血脂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Ezetimibe)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工作紧张、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西方“垃圾食品快餐”广泛渗入中国市场等多种原因,国人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急剧增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59岁高胆固醇的患病率男女在1982年和1984年分别为17%和9%,1993年和1994年为24%和27%,1998年和1999年则为33%和32%,10年左右升高了1—3倍多。血脂的升高(尤其是血清胆固醇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血管事件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清胆固醇中又以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史虹莉 《家庭用药》2008,(11):33-33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有偏低。  相似文献   

8.
虽然他汀类降脂药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证实该类药物剂量加倍后疗效提高非常有限.且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长。而且,他汀类降脂药降低总胆固醇(TG)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作用较弱。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单纯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远不能避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此在脑梗塞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联合应用降脂药以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TG,升高HDL—C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的新热点。有报道称,  相似文献   

9.
研究血脂异常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目前已经明确血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陛有密切的相关性,积极降低血胆固醇可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世纪90年代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在调脂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美国空军得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试验(AFCAPS/TexCAPS)、英国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aps)、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CARE)、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长期干预试验(LIPID)及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等大型研究肯定了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总胆固醇(TC)18%~27%,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4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联用多烯康及两药单用治疗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3例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多烯康组33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多烯康4.05g/d;辛伐他汀组42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多烯康组28例,给予多烯康4.05g/d;治疗12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辛伐他汀+多烯康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TC、LDL—C显著降低(P〈0.01),HDL—C升高(P〈0.05);多烯康组TG下降明显(P〈0.01),TC及LDL—C下降、HDL-C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多烯康组降低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辛伐他汀组降低TC、LDL—C及升高HDL-C明显;多烯康组降低TG明显。辛伐他汀+多烯康组与单用辛伐他汀组不良反应轻微,多烯康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对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两药联用疗效好而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是指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血脂异常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效的干预血脂异常对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卡乐  张国瑞 《中国药师》2013,(11):1735-175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脂异常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一直以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血脂异常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成为调脂药物干预的主要靶点。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AS性心脏病患者LDL-C水平,且每降低1.0 mmol·L~(-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20%,降低2~3mmol·L~(-1)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0%~50%[1]。近年来研究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3.
这是高血压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血脂异常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三种情况,对于这三种情况都应进行治疗。然而,现有的证据表明,降低总胆固醇(或LDL-C)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非诺贝特非调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诺贝特(fenofibrate)是第3代苯氧芳酸类调脂药,具有显著降低血中升高的三酰甘油(TG)、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及中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调节血脂异常的作用。该药最先由法国Foumier公司于1975年开发上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贝特类药物,可作为仅次于他汀类的二线调脂药而主要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以充分显示,纠正血脂异常有利于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使用的调脂药物的治疗靶点包括:①降低总胆固醇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抑制肠道内胆固醇吸收——胆酸螯合剂,依折麦布(ezetimibe);改变LDL结构和代谢——普罗布考。  相似文献   

16.
何甲均  徐学广  郑莘 《天津医药》2007,35(7):539-541
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血清LDL-c水平,同时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约30%。盐酸小檗碱具有改善高脂血症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小剂量辛伐他汀与盐酸小檗碱合用治疗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新型降酯药--罗伐他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伐他汀是一种全合成的具有高度肝选择性的新甲基羟戌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该药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po)B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均有效,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罗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8.
赵志刚  张会峰 《药品评价》2009,6(9):364-365
糖尿病大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约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表现为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胆固醇轻度升高。血脂异常直接损害动脉内皮功能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悦  张洪珠 《黑龙江医药》2009,22(5):762-76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作为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的血脂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已得到公认,高甘油脂血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各地区人群生活条件、饮食结构、气候条件的差异,其血脂水平也有差异,为此我们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018名中老年人的TC、TG、HDL—C、LDL—C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以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