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家庭医药》2014,(2):3-3
热爱川菜的人早就熟知,以花椒调味的美食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超级令人震颤的刺痛”,现在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找出了这种感受背后的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说起花椒,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家中常用的一味调料,是川菜的“灵魂”。但它不仅仅是一味调料,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花椒的记载,书中称其为秦椒、蜀椒。花椒谣言粉碎机,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药用花椒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才能使用,所以食用花椒不能作为药用。  相似文献   

3.
花椒来源于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果皮,同属植物香椒子(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Zucc.)的果皮,亦作花椒使用,习称“青花椒”。另外,还有十多种各地所产的同属植物为土花椒。花椒所含的有效成份主要为挥发油。花椒性温、味辛,有毒,入脾、肺、肾经,常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心腹冷痛,风寒湿痹,泄泻,疝痛,蛔虫病,阴痒等。《本草新编》、《本草经疏》等历代书籍多有载入。  相似文献   

4.
花椒及其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的花椒及其混淆品的rDNA ITS区碱基序列的特征及其差异,为花椒的鉴别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法对甘肃、陕西、四川、河北等7个花椒居群及3个混淆种的rDNA ITS区(包括ITS1,5.8S,ITS2)碱基序列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首次报道花椒ITS区的碱基序列,序列总长度为619-620 bp,长度变异较少,与混淆种长度仅相差4 bp。花椒各居群中,rDNA ITS区碱基序列有15个变异位点、12个信息位点、3个特异性识别位点。与混淆品间的碱基差异则较为显著,多达71个变异位点,有4个花椒特异性识别位点。结论依据花椒ITS区的序列特征可准确鉴别各居群的花椒及其混淆品;亲缘关系密切的花椒居群在地理位置上也非常靠近;rDNA ITS序列特征可作为花椒种内和种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调味料。它们不仅能为食物锦上添花,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功不可没。花椒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具有芳香健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等作用。口嚼花椒可缓解牙痛;如果冻疮没有破溃,可用花椒、生姜煎水,放至不太烫时浸泡双手,促进血液循环;花椒50克压碎,鲜姜10片,葱白6段切碎,三味混在一起,装在纱布包内,在药袋上放一热水袋,热敷30~40分钟,每日两次可缓解关节痛。  相似文献   

6.
花椒又称香椒。是制作菜肴的芳香作料。作为调味品的花椒。是家庭做菜的必需品,却很少有人知道花椒对许多疾病也有助发挥疗效。中医认为花椒味辛温,入脾、肺、肾经。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驱邪健胃、利尿消肿等功用。息有癣症、膝盖痛、痔疮、关节扭伤、痛经,花椒均能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7.
花椒,通常指花椒的果皮,是中国菜肴——尤其是四川菜中重要的佐料。不少品尝过它的人。对其芳香和麻辣风味,仍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我院试制“驱胆蛔”注射液(以下简称“驱胆蛔”)治疗胆道蛔虫症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驱胆蛔”是用乌梅50克,川楝子25克,黄连25克,花椒50克,一见喜(别名穿心莲)50克,制成针剂,每支2毫升,每毫升含生药1克。  相似文献   

9.
付璐  彭华胜  袁媛  金艳 《中国药物警戒》2022,(4):369-371,375
目的 基于本草古籍对花椒进行毒性考证,从品种、产地、药性、炮制等角度探寻对花椒毒性的影响,为现代花椒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基于历代本草古籍梳理花椒的毒性记载,探寻花椒毒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古籍所载花椒可分为药用花椒与食用花椒2类,蜀椒、秦椒等药用花椒品种的毒性高于食用花椒.花椒属火、性热、气味辛烈,久食、多食会...  相似文献   

10.
我丈夫打鼾,虽然不是很严重,但还是害怕加重,影响呼吸。后来听说花椒可以治打鼾,就试了一下。用花椒5~10粒,睡前用开水泡一杯水,待水凉后服下(花椒不服下),连服5天。我先生服这个花椒水后打鼾的时候少多了。  相似文献   

11.
黄淑云 《海峡药学》2009,21(2):61-61
本文从性状、显微及经验鉴别等方面对花椒、染色花椒及伪品花椒进行比较。为花椒的鉴别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专用于花椒与青椒鉴别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建立花椒与青椒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本研究提取花椒与青椒样品的DNA,并利用rDNA ITS(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通用型引物分别对样品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双向测序、比对,寻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特异性位点,并分别针对花椒与青椒的SNP位点设计出花椒与青椒的特异性PCR引物,用于花椒与青椒的特异性PCR引物鉴别。结果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为花椒和青椒的鉴别提供了分子鉴定的依据,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花椒和青椒。结论本文所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能有效地鉴别出花椒与青椒,该方法具有准确、高效、灵敏、简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花椒的温里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椒是中医的常用温里药。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花椒温里的现代内涵包括镇痛抗炎和局部麻醉作用,保肝、抗溃疡、抗腹泻和对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抗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胆道蛔虫症是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痛苦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常并发胆系感染、胆结石等。几年来,我们采用口服“醋椒煎”加针灸治疗四例病人,均获得了较好效果。“醋椒煎”的制法及用法:取食醋50毫升,花椒20粒,放入锅或勺内煮沸5分钟,去除花椒顿服。针灸取穴及手法,取中脘,双足三里。每穴针刺有针感后快速捻转1至2分钟,留针15分钟取出。典型病例:金某某,男,20岁,战士。1975年7月23日,突然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辗转不安、大汗淋漓、恶心未吐。过去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野花椒果皮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花椒果皮的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野花椒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了4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9.07%.结论 野花椒中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和萜醇类,占总含量的75.71%.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整理古代有关花椒的本草记载,对花椒药材的药用历史进行考证,结果本草所载之"秦椒"、"蜀椒"均系今之芸香科植物花椒Z.bungeanum Maxim.,本草亦记载有竹叶花椒等花椒属植物品种与花椒混用的现象。青椒Z.schinifolium Sieb.et Zucc.在古代本草中并无记载,为现代药用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花椒不仅因特有的香气和作用成为食品调料"十三香"之首,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草纲目》说花椒可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实际上,花椒叶与花椒具有相同的性味和相近成分,在春夏花椒成熟之际,不妨辨证食用点花椒叶。  相似文献   

18.
正花椒不仅因特有的香气和作用成为食品调料"十三香"之首,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草纲目》说花椒可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实际上,花椒叶与花椒具有相同的性味和相近成分,在春夏花椒成熟之际,不妨辨证食用点花椒叶。花椒叶可凉拌、煮汤、炒菜、油炸、包饺子、调面糊做饼等,最简单的吃法当然还  相似文献   

19.
花椒挥发油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朝晖 《中国药房》2011,(3):218-219
目的:研究花椒挥发油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观察花椒挥发油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高、低剂量花椒挥发油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减少扭体次数(P<0.01).结论:花椒挥发油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湿疹是一种反复发作搔痒的皮肤病,开始有红斑、丘疹,水泡破后,有糜烂渗液,在农村多见,影响群众休息,造成很大痛苦,我院采用中药“枯椒散”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处方枯矾一两花椒一两青黛一两雄黄三钱轻粉三钱硫黄七钱黄连二钱黄柏六钱用法:上药混合研为细末香油调成糊状外涂,每日一次,一般3~4次即可痊愈。加减:痒甚者加重花椒,流水多者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