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行涛 《家庭用药》2008,(12):56-56
我今年20)岁,左眼视力戴镜后0.55,度数1700度加175度散光,眼轴29.73:右眼视力约0.02,度数2700度,眼轴32.15,是病理性近视:均有不同程度黄斑变性,眼压正常。今年做了后巩膜加固术。术后右眼有结膜炎,其他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巩膜隧道切口的基础上,用特制小梁咬切器伸入巩膜隧道内咬切小梁或以15度刀切除小梁组织完成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后视力≥0.5者19眼,0.1~0.4者14眼。0.08者1眼,术后眼压≤21mmHg32眼。结论 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7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2003-10-10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晶体皮质轻度混浊,余正常,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色觉正常,角膜透明,瞳孔活动良好,晶体皮质均匀混浊,眼底窥不清,双眼压正常。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左眼成熟期,右眼初发期。于2003-10-15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白内障手术常规行术前准备及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用3.2mm刀于鼻上方角膜缘板层进入角膜缘内1.5mm透明角膜处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超声乳化晶体核。当超乳近结束时发现瞳孔区有透明膜状物飘浮,考虑为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相似文献   

4.
臧乐红 《河北医药》2012,34(11):1755-1755
患者,女,63岁.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个月,视力突然下降1 d.1个月前患者右眼因老年性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1.0.1 d前右眼视力突然下降急诊来院.检查: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0.4,右眼人工晶体位正,眼底视盘苍白水肿,边界不清,伴有少量小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射不清.左眼晶状体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黄斑中心凹反射不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眼底血管造影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给予激素(局部+全身)、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降眼压和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视力恢复至0.6,视盘水肿消退,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病人施行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3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低于1.99kpa,平均视力0.5,结论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眼压控制良好,滤过泡形态佳且获得一定视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62岁。主因双眼渐视物不清 2年 ,左眼加重 1个月于 1 998年 8月 4日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 ,左眼成熟期 ,右眼初期。 1 998年 8月1 0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 2天医嘱给予1 %硫酸阿托品点左眼 ,每日 2次。术后第4天 ,患者主诉右眼胀痛伴右侧偏头痛 ,检查发现右眼瞳孔直径 5mm光反射迟钝 ,测眼压右眼 7.5 4.0 =4.0 8kPa(1kPa=7.5mmHg) ,即给予 1 %硝酸毛果云香碱滴眼液点右眼 ,5min 1次 ,缩小瞳孔 ,3h后右眼瞳孔直径 3mm ,前诉症状消失 ,测眼压右 5 .5 6.0 =2 .1 2…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行人工晶体植入术163例,其中3例因出现并发症而取出。现报告如下。例1,男,58岁。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入院。手术顺利,术中并未发现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术后4天突然人工晶体下沉,上襻滑入前房,前房内有玻璃体。本例可能在人工晶体植入时,损伤了下方晶体悬韧带,且人工晶体上下襻未能旋转至水平位置固定。术后由于重力作用使下襻失去支撑作用。因此,术中如损伤下方悬韧带,应将上下襻旋转90度固定于水平位置。例2,男,54岁。左眼外伤性白内障入院。术前眼压5.5/2=28.97mmHg,2点钟处有后粘连,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术中对小梁组织的损伤和术后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PSR)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8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PSR术,1个月后再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3、6、12个月随访,进行验光、眼轴等检查。结果屈光度:PSR术前分别(-18.5±5.21)D和(-17.15±6.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与IOL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0.75±1.21)D、(-0.80±0.89)D、(-0.86±0.95)D、(-0.95±0.7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PSR手术前后分别为(30.21±1.04)㎜和(30.10±0.9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2个月眼轴为(30.15±1.64)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先进行PSR术控制眼轴延长,再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改善视力,矫正屈光,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0岁。因糖尿病白内障于1 999年 9月 1 6日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 ,无并发症。术后服用消炎痛、阿莫西林。左眼两年前曾行同样的手术。右眼术后第 1天 ,右眼出现颞下方阴影。检查 :视力 :右眼 0 .6。眼压 :右 1 5mmHg。右结膜充血 ( ) ,角膜透明 ,房角 ( ) ,瞳孔正圆 ,人工晶体在位 ,后囊透明 ,眼底 :(小瞳 )未窥清。常规局部抗生素、激素应用和糖尿病药物口服。 1周后症状不见好转。查血糖 1 1mmol L(空腹 )。散瞳查眼底 :右乳头色正 ,其鼻上缘模糊呈灰白色 ,轻度水肿隆起 1个D ,…  相似文献   

10.
靳梅  杨阳 《云南医药》2000,21(4):302-303
外伤性白内障多见于青壮年 ,常伴随其他眼部损伤。单眼白内障无疑会丧失双眼单视及立体视。目前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广泛开展 ,对术后视力及手术方法已有报道。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双眼单视及立体视建立的观察报道不多。我们对1996年 2月~ 1999年 1月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在 0 2以上 33例进行立体视检查 ,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33例 ,其中男性 2 0眼 ,女性 13眼。右眼 18眼 ,左眼 15眼。年龄 4岁~ 4 1岁 ,平均 2 4 5岁。受检者伤前视力正常 ,外伤至手术间…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4岁,1995年8月以双眼无晶体眼入院。该患3个月前因患先天性的白内障,双眼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左眼采用巩膜隧道法,右眼采用常规的角膜缘切口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全部在显微镜下进行,10~2点位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向后分离,固定上直肌;以12点为中心,距角膜缘2mm 做一长约6.5mm  相似文献   

12.
58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58例(62眼)实施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除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视神经萎缩外,其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35,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4.56,P〈0.01)。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玻璃酸酶在囊外白内障摘出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胡晓明眼科手术的成功与否与麻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现代显微手术条件下,囊外白内障摘出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压要求尤为突出。1994年来我院施行40例人工晶体植入术,我们采取了麻醉...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高度近视白内障由于眼轴变长,巩膜壁薄、玻璃体退行性改变等原因,术中易出玻璃体,术后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影响了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我院从1998年5月至2001年12月对60例(83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了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胡威  吴章友  朱子诚 《安徽医药》2016,20(5):955-95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单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及伪调节力的变化。方法 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高度近视30眼(≥-10 D,眼轴≥27 mm),非近视25眼,用Sla tape视标法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调节力变化,高度近视组用IOL-MASTER测量手术前后角膜曲率,用A、B超联合测量前方深度(ACD),眼轴长度(AL),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术后不同时期验光,比较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前经计算预留屈光度数的差异。结果 高度近视术前、术后平均球镜度和A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术后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调节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术后球镜度有远视漂移趋势,术后ACD增加引起结点后移可能是导致远视漂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眼和非高度近视眼手术前和手术后调节幅度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76-177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2者8例,占21.05%,0.2~0.5者20例,占52.63%,〉0.5者10例,占26.32%。术后随访平均眼压降至(14.38±2.30)mmHg。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浅前房,虹膜炎,晚期并发后发障。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邹才林  王玛理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20-212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辅助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自2006-2010年期间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只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加做辅助切口(观察组)和不加做辅助切口(对照组)两组,并对其术中、术后在后囊破裂、虹膜脱出、皮质残留、高眼压及术后1、90 d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虹膜脱出、角膜水肿、皮质残留、术后早期视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后囊破裂、高眼压及长期视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采用辅助切口,可以有效降低对眼内组织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8例(30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T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追踪观察3~12个月,平均眼压(16.22±3.36)mmHg;视力:指数V1m2只眼,0.1~0.415只眼,0.5~0.813只眼。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前房出血、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使手术一次完成,既能维持正常眼压,义能提高视力,而且手术不需昂贵设备,医疗费用少,适合社区基层医院特别是贫闲山区开展.  相似文献   

19.
5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俸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580侧580眼不同类型白内障应用球周或球后+表面麻醉以及单纯行表面麻醉,施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明效果。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10.6者分别为260眼(44.82%)、340眼(58.62%)、560眼(96.55%)。并发症主要有:术巾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术后角膜水肿、暂时性高眼压、人工晶体夹持、人工晶体上攀由手术切口脱出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较少,复明效果良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双氯芬酸钠滴眼剂引起眼压升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5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年,以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2005年4月4日入院。入院时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不提高,结膜无充血,角膜前房清亮,前房中等深,房角宽角,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晶体混浊,眼底模糊可见,视盘边界清,色正常,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光感、光定位红绿色觉正常。右眼眼压:15mmHg(1mmHg=0.133kPa),左眼眼压:16.2mmHg,全身体检未见异常。入院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程顺利。术后常规用点必舒(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双氯芬酸钠(迪非)滴眼剂,4次/d,两种药间隔0.5h。早晨点双氯芬酸钠0.5h后患者自觉眼胀,视物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