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6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及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 16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均痊愈。治愈时间1~2周8例,2~3周4例,4~5周2例,5~6周2例。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对31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经非手术治疗,30例治愈,1例好转、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认为腹部手术后胃瘫由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本病,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其中对患者精心护理,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蒋其芳  卜剑  吴新 《当代护士》2016,(12):34-3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经过和护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获痊愈,无1例患者需再次手术。结论注重心理沟通,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配以必要的药物干预是提高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海 《临床医学》2010,30(2):57-5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胃瘫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4例保守治疗患者于术后14~60d后胃功能恢复,1例因行胃镜检查后疑有吻合口漏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周胃功能恢复,拔除胃管。结论术后胃瘫是功能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经严格保守治疗绝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仅有极少数顽固性胃瘫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00-01/2008—1265例胃瘫患者,其中2000一01/2004—07腹部手术后引起胃瘫的患者30例采用常规综合护理,2004—08/2008—12腹部手术后引起胃瘫的患者35例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并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胃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优先于常规治疗护理。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胃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起效快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尤其是消化系统手术后胃瘫的效果,降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2年3月腹部手术患者536例,将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胃瘫发生的影响情况。结果: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治疗的患者,其胃瘫的发生率低于未干预的患者,且病程有所缩短,症状也有所减轻。结论:腹部大手术都可能发生胃瘫,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胃动力下降。早期积极的进行护理干预治疗能减少胃瘫的发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胃瘫综合征 (pl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包括胃术后胃瘫在内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其特点是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的胃排空障碍 ,属功能性疾患。近年来 ,随着基层医院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 ,其发生率有所上升。作者自 1 991年来共收治 9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78岁 ,平均 56.7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后 2例 ,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式 1例 ;胃癌行胃大部切除 Billroth…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时间护理对胃瘫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时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胃瘫综合征恢复时间及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恢复所需时间显著降低(P<0.05);在1~3周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恢复率显著提高(P<0.05,P<0.01);在观察组内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恢复时间比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要短(P<0.05)。结论:在治疗胃瘫综合征患者过程中时间护理提高了胃瘫综合征的疗效,缩短了恢复时间,对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D2以上的胃癌根治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的胆道手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手术时间4h以上、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病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胃肠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全部病人均经保守治疗6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要重视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的发生,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应用自控镇痛可能是胃癌、胰头癌及多次胆道手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007年9月,我们收治20例手术后胃瘫患者,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2~76岁。原发病为胃癌15例,胰头癌3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手术方式为胃大部切除术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单纯胃肠吻合术1例,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2相关因素分析2.1手术方式手术后胃瘫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后,胃大部切除术破坏了胃的正常解剖结构,而且切除了胃蠕动最强的部分-胃窦及幽门部,造成胃动力的改变,胃肠道重建后影响了电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逆蠕动,迷走神经损伤则影响了术后胃动力的恢复,降低了胃的储存和机械性消化食物的能力,远端胃切除术由于切除了正常的胃电起搏点而使胃电节律紊乱[1]。2.2术前幽门梗阻术前由于幽门梗阻,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梗阻时间越长,术后梗阻发生率就越高[2]。2.3高血糖Takah iko认为当血糖≥10 mmol/L时,可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使胃排空延迟,故糖尿病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胰、胆术后并发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胃瘫多发生在术后5 d~10 d,经肠内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胃动力药的使用,配合护理,病人在2周~6周内胃动力恢复。[结论]采用合理的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愈后。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部失手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9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11d.24例均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3~31d,其中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吴日英  黄英隆  黄丽霞 《护理研究》2006,20(32):2962-2963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又称胃瘫、胃麻痹、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等,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正确诊治和护理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FDGE病程有着重要意义[2]。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科诊治腹部手术后并发FDGE病人共26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了胃肠功能,无一例再次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9岁~82岁,平均年龄61.2岁。胃癌根治术后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后腹膜巨大肿瘤切除术后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1例,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28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21例,给予胃肠外营养。比较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胃瘫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好,并能有效促进胃瘫的恢复,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48例病人设为试验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腹部手术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11个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瘫综合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精神因素、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螺旋型鼻胃肠管行EN,配合胃肠减压、药物应用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观察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鼻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为9~21 d(13±4.13 d)。应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均较EN 1周后提高(P〈0.05),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行EN可提高胃瘫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EN的方法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胃瘫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01-2008-12收治1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7-14 d。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41 d恢复并痊愈出院,其中3周内治愈9例(50%),4周内治愈17例(94.44%)。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手术过度牵拉、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薛金晶  王刚  朱善德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92-1092
胃瘫和胰漏是腹部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胃瘫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胰腺手术后并同时伴有胰漏的病例相对少见。现将1例胰腺术后胰漏42d、胃瘫69d的诊治过程和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因巩膜黄染,排陶土样便2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无糖尿病史。诊断:(1)胰...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手术后10~48 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应采取胃肠减压及加强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20.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包括胃术后胃瘫在内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特点是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症候群,属功能性疾患。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共收治42例胃术后胃瘫及2例其他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胃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