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硬脊膜外膜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35年间诊治的儿童硬脊膜外肿瘤44例,占同期儿童椎管内肿瘤的21.6%。男性多于女性,学龄儿童占所有肿瘤3/4,并以良性肿瘤为多见,婴幼儿以恶性肿瘤为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体力弱、疼痛及扩约肌障碍,提脊柱强直为早期诊断推管内肿瘤的征象。MRI及脊髓碘油造影检查的重要依据。指出术中不损伤脊柱小关节及过多咬除椎板,可减少术后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童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6年4月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血肿发生于颈胸交界部1例、胸段2例、胸腰段5例;血肿位于硬膜外腔的侧后方或正后方;出院时双下肢肌力恢复到Ⅲ~Ⅳ级4例,恢复到Ⅴ级3例,未恢复1例.结论 对儿童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要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减少后遗症;MRI对其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手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对于儿童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大部分是从成人的技术发展过来,但是因为儿童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以及身体结构与成人大相径庭,故儿童结石的微创治疗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我科开展多种腔镜手术,比如输尿管硬镜,经皮肾镜以及输尿管软镜,尤其是对儿童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的治疗,亦从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儿童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附6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由胚胎发育期残存的胚层细胞发育而成,依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皮样囊肿(dermoid cyst)、畸胎瘤(teratoma)、脂肪瘤(lipoma)和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北京天坛医院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66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年龄在15岁以下),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PENL)是指原发于淋巴结外组织(包括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儿童恶性淋巴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发病仅次于白血病及脑瘤,尤其是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被误诊,现将我院十几年来收治的36例儿童PENL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新生儿、儿童及成人的皮下脂肪酸成份,以了解新生儿皮下脂肪酸组成及其与硬肿发生的联系。结果显示与儿童成年人相比,新生儿豆蔻酸、软脂酸、软脂油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显著增高,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明显低下。由脂肪酸与熔点的关系,提示新生儿具有皮下脂肪熔点高,易凝固的内在条件。还从孕母膳食对胎脂成份的影响探讨了预防硬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小肠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小肠良性淋巴组织增生(BLH)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发病机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小肠BLH7例患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临床均表现为肠梗阻及肠套叠,手术可触及回盲部肿块,病理见局部有息肉状隆起,镜下见肿块由大量分化良好的淋巴组织构成,有较多淋巴滤泡和特征性生发中心,病理诊断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结论 小肠BLH是发生在消化道黏膜的一种瘤样病变,属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且需与霍奇金病鉴别。  相似文献   

8.
儿童急性白血病与输血白血病是一类起源干细胞(或淋巴组织)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克隆恶性增殖,并浸润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并且随着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的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经常需要输血。因此,对白血病患儿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输血与肿瘤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硬肿症伍用多巴胺治疗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生儿硬肿症是我国最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其病情严重性,除与硬肿范围、低体温密切相关外,多器官功能损害是硬肿症病死率较高的重要原因[2]。据此,总结了我院新生儿科在1993~1995年中,对于中、重度硬肿症,早期加用多巴胺的疗效。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中度硬肿22例;重度硬肿8例,男21例,女9例。其中早产儿15例,足月小样儿8例,足月适龄儿7例。发病日龄小于3天17例,3~7天IO例,大于7天3例。发病因素中,围产期缺氧12例,感染性疾病Ic例,寒冷因素8例。其中肾衰4例、心衰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臀部硬纤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2005年收治的5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术前均经CT及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与累及范围,术中完整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5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硬纤维瘤。术后经0.5~5年随访,其中2例完整切除患儿术后无复发,3例次全切除患儿中2例复发。结论硬纤维瘤是一种侵袭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采取手术切除和辅助性治疗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因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缺氧引起的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的综合征,同时伴有低温、嗜睡、拒乳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疗效,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我科将6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加用温里祛寒、活血化瘀的中药湿热敷,现将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破硬外血肿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儿童硬膜外血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及开颅血肿清除,观察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14例恢复良好;钻孔引流9例,1例轻残;开颅血肿清除8例,3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 儿童硬膜外血肿尽量保守治疗,必须手术者是最好选择钻孔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尿道下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5例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和尿道板中EGF、EGF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5例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EGF、EGFR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195±4、153±8,均低于正常儿童为212±4,225±6(P<0.01),尿道板中EGF、EGFR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153±8、118±7,亦明显少于其包皮组织(P<0.01)。结论 EGF、EGFR在包皮组织中的不足表达和不均衡分布可能与尿道下裂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骺板损伤非常常见,骨折、感染、恶性肿瘤或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均可导致,损伤后易引起生长阻滞、成角或旋转畸形,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骨桥切除术结合相应材料填充的治疗方法成功率低。采用软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骺板软骨成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新的研究方向。因此,现主要从组织工程三要素:种子细胞、生长因子、组织...  相似文献   

15.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骨髓组织超微结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对35 例儿童再障的骨髓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与3 例骨髓造血功能正常的其他血液病骨髓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儿童再障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改变,造血细胞改变程度慢再障高于严重再障,基质细胞改变程度严重再障高于慢再障;临床缓解和治愈的再障骨髓组织仍与正常不同。结论 再障患儿骨髓组织本身存在的内在缺陷是再障发病、药物不能根治、停药易复发的基本原因,再障骨髓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对于指导再障诊断的分型、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儿童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出生于家庭,成长于社会,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成人、家庭、社会有义务给予他们一个没有伤害、最利于成长、发育及学习的环境。这同时也是儿童的权利!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所触及的层面十分广泛,这环境必须是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地健康发展,以达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在一完好状态。儿童生理及心理状态皆处于未成熟成长阶段,特别容易受外在不良的环境影响。0~2个月时,他们生长快速,需要大量食物、水及空气,饮食安全及室内空气质量极为重要。2个月~2岁时开始走路,用口及手探索,开始认识自我。除饮食…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重复肾活组织病理检查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重复肾活组织病理检查52例周柱亮汪建国高风刘孟海单福军潘涛为了解儿童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治疗后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变化,指导正规治疗,对单纯性肾病40例,肾炎性肾病12例进行了重复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简称肾活检),结合临床和病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患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白血病治疗期发生死亡的原因和时间,为治疗儿童白血病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新华医院儿内科住院死亡的33例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相关死亡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为儿童白血病治疗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出血;感染中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化疗第一阶段死亡率最高,与其余3个阶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60,P〈0.01)。结论 应重视儿童白血病治疗期间尤其是第一阶段的感染、出血,积极地经验性给予更新更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及时予以抗霉菌治疗和支持治疗,可降低儿童白血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可引起全身不同组织、器官的白血病细胞浸润,白血病化疗也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化疗并发症,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关于儿童白血病的眼底病变,目前文献尚无系统全面的报道。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在儿童白血病诊治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眼底改变,现就此报告于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诊疗相关的放射暴露是儿童主要的放射暴露来源,儿童就其年龄、组织器官发育等特点,对放射效应相对更加敏感,罹患放射相关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儿童诊疗相关的放射暴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