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古今医家对本条注释皆言“其人言我满”是指“腹部胀满”。笔者通过认真研读《金匮要略》全书,仔细核察前后条文,认为此解释欠妥,似应改释为“胸部满闷”为  相似文献   

2.
陈易  孟建霞  雷艳 《光明中医》2023,(6):1031-1034
腹满是中医脾胃科常见的疾病,此文基于《黄帝内经》条文进行梳理,认为《黄帝内经》中已经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腹满,非独脾而致。通过总结《黄帝内经》中腹满的病因、部位、治疗等方面相关条文,发现腹满的发生与其他脏腑、经络关系密不可分。这一发现突破了惟脾胃论治的思路,重新认识了腹满,并为临床辨证诊治此病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仲景之书始终贯穿了顾护脾胃正气的思想,后来医家在脾胃论治方面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治则。《金匮要略》中多次出现腹满、腹痛,为临床常见病。脾胃的详细治则又各有不同,分清有关经典条文中腹的具体部位可能有助于疗效的提升,故对此进行了理论浅析。  相似文献   

4.
小议通阳法之源,《内经》提出解郁思想、《伤寒杂病论》之通阳思想,开通阳法之先河,叶天士在继承的基础上,认为温病通阳以甘淡祛湿为总纲,以甘淡祛湿而达祛湿通阳,其法当应宣通三焦、恢复气机、恢复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5.
6.
腹满可见于多种疾病,病机复杂多变,涉及胃肠、脾、肝、肺等多个脏腑,虚实错杂、寒热迥异,为临证治疗带来困惑。本案患者外感起病,初期腹满、触痛、腹硬伴汗出、舌红苔黄干、脉滑有力,证属阳明腑实,予峻下热结,大承气汤攻之;二诊时现腹软、压之不痛、恶心、易汗出、喜覆被及舌红、左脉关部滑而有力之象,证属肺脾气虚、土虚木乘,治以益气健脾、降泄肝气,方予旋覆代赭汤、四逆汤等。该病案体现了“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学术思想,尤其二诊时患者虽有舌红、左脉有力的“热象”,但腹满证候已现虚寒之象,需仔细鉴别,万不可继予寒凉攻伐之品损耗中阳。本案从六经传变的角度论治腹满,随患者实证转虚、阳证入阴而随方治之,腹胀明显好转,呼吸功能恢复,成功脱机拔除插管,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在临床拓展治"哕"三法应用,治疗耳胀、胃痞、失语等疑难杂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全文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为此二浯出现在暑病这样一个前提下,所以历来学者对此争议最多.王冰云:"必以汗出,乃热气施散,此重明可汗之理."朱丹溪等人知暑病不可发汗,疑为错简,主张将其移至"因于寒"句下.张景岳则以前二句(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为阳暑,此二句为阴暑,阳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第279条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历代注家大都认为“腹满时痛”是邪陷太阴;“大实痛”是胃肠有结滞。如柯琴《伤寒来苏集》认为,“是太阳转属阳明而胃实”,桂枝加大黄汤是“调胃之剂”;尤在泾《伤寒贯珠集》认为,“脾非自实也,因胃实而实也”,桂枝加大黄汤是“越陷邪而去实滞”;现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亦认为是“腐秽积滞于肠而成”,桂枝加大黄汤“宣表邪通实滞”,并认为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是表里两解之剂。笔者认为以上诸说均欠妥…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经典《素问·五脏别论》有"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的记载,历代医家对这句论述鲜有深刻体会,即使有所发挥,也主要集中论述鼻病从心肺论治可以收到良好效果~([1~2]),笔者认为仅仅限于这个层面的阐述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重点从心病论述鼻为之不利,以期更全面理解学习经典,灵活运用经典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经》中腹满、泄泻针灸类方的现代临床意义。方法:从《内经》中摘取关于腹满、泄泻的针灸类方,加以解析,并与现代针灸临床进行对比。结果:共摘取腹满针灸类方原文4条,泄泻针灸类方原文6条,总计10条。10条原文在现代针灸临床中均有应用,部分原文在现代应用时有所发挥。结论:通过对《内经》中腹满、泄泻针灸类方的解析,加深了对经典原文的理解;通过与现代针灸临床的对比,为腹满、泄泻的针灸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肾与三焦相通,具有枢机的调控功能,在气血化生及运行方面联系紧密,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息息相通,故临床上经常二者同治。妇人血晕及胎衣不下多属气血虚弱,治疗时重视气血的调理。《标幽赋》中"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体现了基于肾与三焦相通理论调理气血的方法。即任脉的阴交、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阳池(阳别)可平定妇人血晕;八脉交会穴之足少阴肾经照海通于阴跷,手少阳三焦经之外关通于阳维,故照海、外关具有催产止痛下胎衣的功效。本文拟从肾与三焦相通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针灸治疗方法,进一步阐释脏腑别通关系在针灸学中的应用,以期获得新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3.
腹满是以腹中胀满为主,或伴有腹部疼痛的一种症状,属脾胃系病症,《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篇对"腹满"的病机、辨证分型和治则方药作了详细介绍。该篇将其分为虚寒证和实热证,提出治疗腹满病的治疗原则,即根据腹满寒热虚实的辨证,虚寒证宜温之,实热证以泻下等。寒泻法适用于实热证腹满,其代表方剂为实热性腹满四方(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温补法适用于虚寒证腹满,代表方剂有附子粳米汤和大建中汤。温下法适用于寒实证,代表方剂为大黄附子汤。  相似文献   

14.
一、序言 医家诊病,譬如兵家侦敌,既不厌方法之多,亦不厌情况之详,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医临床诊法,向为望、闻、问、切四诊,而切诊唯寸口脉走尚。至于腹诊国内使用者甚少,故腹诊乃盛行于日本汉医。脉诊虽是临床各科不可缺少的具有一般意义的诊法,但不可讳言脉诊亦有其局限性,故汪机有《矫世惑脉论》之作,李时珍有“上士欲会其全,非被四诊不可”之论,诊病的客观需要,要求诊法必须详而且备。所以,研究仲景腹诊,乃为发展中医诊断学不可缺少的一课。 中医腹诊,滥觞于《内经》,奠基于仲景约略计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道  相似文献   

15.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生活谚语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经医学研究表明,这种作息模式的生理效果正好相反。早睡早起不仅令人整日神经紧张、情绪不佳,而且还会引发肌肉酸痛、感冒或头疼等症状。英国伦敦西敏大学的生理学研究人员对50多位志愿者进行了一项早起试验,让志愿者连续两月、每日8次提供唾液样本,而每日的第一份唾液在早晨醒来马上收集。志愿者起床的时间早的为清晨5时22分,最晚的是上午10时37分。专家们化验在7时21分前起床的半数志愿者的唾液时发现,他们的皮质醇分泌明显高于晚起的人。专家们继续对他们进行为期10星期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早起者大多反  相似文献   

16.
《东方养生》2006,(1S):40-40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生活谚语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经医学研究表明,这种作息模式的生理效果正好相反。早睡早起不仅令人整日神经紧张,情绪不佳,而且还会引发肌肉酸痛,感冒或头疼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韩千胜  王玉 《光明中医》2011,26(5):1035-1035
少阳为枢,主开合,它既是病邪由表及里,病情转变的一道门户,也是病变由重转轻出入的枢纽,也是调节情志的场所。 1少阳舒展外邪 六淫为病,若病邪向里传变,必然客于少阳。仲师主以"口苦、咽干、目眩"论之。若单纯的本经邪侵,其经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  相似文献   

18.
“泾溲不利”出自《素问·厥论篇》及《素问·调经论》。《厥论篇》曰:“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瘦不利……”《调经论》云:“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调经论》王冰注:“泾,大便。溲,小便也。”《素问识》则云:“泾溲即是小便。溲者,二便之通称,  相似文献   

19.
哕症俗称呃逆或打呃,为胃气不降之消化道病变。其病因中医认为是气机逆乱所致。可分虚实两类;实症多为六淫外袭,痰饮积癖,暴怒气逆,食滞胃火等;虚症多在中气亏弱、脾胃虚寒或肾气衰竭时出现。系一种不自主的  相似文献   

20.
《金匮·水气篇》第二十条在论血分证的产生原因时有“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先贤对此观点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阳虚血不行,血水互化论。如《金匮直解》云:“经虽为血,其体则水,况水病而血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