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对食管动力近期和中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气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及与扩张疗效的关系。方法 4 8例经临床、钡餐造影、内镜检查及食管测压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 ,采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观察扩张前和扩张后 4周以及 12~ 2 4周时的症状计分、钡餐造影显示的食管最大宽度、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 (LESRR)及食管体部收缩振幅。结果 ①扩张后吞咽困难、胸痛和反食症状的计分以及食管的最大宽度均明显低于扩张前 (P <0 .0 5 )。②扩张后 4周、12~ 2 4周 4个方位的LESP明显降低 (P <0 .0 5 ) ,4个方位相应的LESRR扩张后较扩张前明显增加 (P <0 .0 5 )。③扩张前后LESP <2 .6 7kPa次数百分比分别为 4 5 .4 1% ,82 .4 8%和 85 .87% (与扩张前比P <0 .0 5 ) ,LESRR≥80 %的次数百分比分别占 6 .74 % ,5 5 .97%和 4 3.78% (与扩张前比P <0 .0 5 )。④ 4 8例患者中未发现食管体部恢复推进性蠕动波。食管体部收缩振幅扩张前 ,后均表现为无效收缩。结论 ①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中期疗效较好 ,并有维持治疗作用。②气囊扩张不仅降低LESP且改善LESRR ,是气囊扩张缓解症状、减少食管扩张程度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提示是否再行扩张的食管动力指标除LESP外 ,还要考虑LESRR。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变化.方法 对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较扩张前显著下降(P<0.05),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明显提高(P<0.05);支架治疗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峰值增高,食管体部静息压降低(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与扩张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食管压力测定可用于评价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经内镜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2种方法治疗贯门失弛缓症后食管动力的改变。方法 118例经内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扩张组56例,注射组62例,分别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LESRP)以及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食管动力学3个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扩张组治疗后LESP降至(6.03±3.45)mm Hg,LESRP为(-0.11±2.34)mm Hg,LESRR升至92.50%±13.8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注射组治疗后LESP降至(23.16±16.17)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ESRP、LESR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扩张组:显效45例,改善11例;注射组:显效15例,改善38例,无效9例。结论 气囊扩张法治疗贲门失弛缓近期疗效较肉毒毒素注射法要好,临床症状的改善同LESP及LESRP的降低,特别是LESRP的降低有非常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经胃镜球囊扩张治疗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反食等。我们对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下定位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并于扩张术前后测量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残余压力(LESRP)和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研究扩张前后下食管括约肌动力学特征及其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及LESP、LESRR均有改善。结论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简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4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注射肉毒毒素治疗,B组用小气囊扩张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食管插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结果: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LESP、LESRR的差值,注射肉毒毒素组均高于小气囊扩张组;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高,且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为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减轻梗阻,改善临床症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近年来开始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评估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的39例患者,对其手术前后食管液态测压和近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完成POEM和术后3 d食管测压。术后3 d LES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LES松弛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前和术后3 d食管体部均表现为蠕动性收缩消失,同步收缩比例增加。术后1个月随访,LESP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37例患者吞咽困难明显好转,有效率为94.9%。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内降低LESP和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但对恢复食管蠕动功能作用有限。食管测压对贲门失弛缓症术后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迟缓症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就诊的27例贲门失迟缓症患者,经临床、钡餐造影、内镜检查确诊,随机分组进行胃镜下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治疗.记录扩张前和扩张后1 mo的症状积分、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P)、钡餐造影显示的食管最大宽度及食管体部蠕动情况,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2组患者扩张后1 mo复查吞咽困难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支架组、球囊组有效率分别为83.3%(10/12)、85.7%(12/14),症状积分治疗前、后为6.4分±1.6分、6.1分±1.6分和3.2分±1.9分、3.5分±1.7分;LESP治疗前、后为25.2 mmHg±2.5 mmHg、26.3 mmHg±2.2 mmHg和20.9 mmHg±1.9 mmHg、21.6 mmHg+1.7 mmHg;食管的最大宽度治疗前、后为6.2 cm±1.3 cm、5.5 cm±1.5 cm和4.2 cm±1.3 cm、3.6 cm±1.3 cm.2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有效,但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随访6 mo、1年、2年,支架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5.0%(9/12)、66.7%(8/12)、58.3%(7/12);球囊组为64.3%(9/14)、50.0%(7/14)、42.9%(6/14).2年有效率两组有差异(P<0.01).球囊组1例患者出现纵膈穿孔,手术治愈,退出观察,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远期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可降低LESP,减少食管扩张程度,从而缓解症状,支架置入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D)患者的疾病分布和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97例吞咽时有胸骨后梗阻感的患者,经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食管器质性狭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9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荷兰CTDSynectics高分辨率多通道胃肠功能监测系统(Pcpolygraf多导记录系统)和MMS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观察指标包括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上食管括约肌松弛率(UESRR)、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完整松弛压(IR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组间比较行秩和检验.结果 97例NOD患者中贲门失弛缓症、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胃食管反流病(GERD)者分别占41.2%(40/97)、39.2% (38/97)、19.6%(19/97).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者中蠕动异常、蠕动缺失、测压正常、远端食管痉挛者分别占39.5% (15/38)、36.8%(14/38)、15.8%(6/38)、7.9%(3/38).贲门失弛缓症组、GERD组、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健康对照组间比较,LESL、LESP、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43、57.490、50.559、10.155、22.046,P均<0.05).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P大于健康对照组,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76、-11.113、-8.036、-14.663,P均<0.05).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L和LESP均大于GERD组,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G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25、15.983、-19.235、-3.410、-4.351,P均<0.05).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L和LESP均大于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LESRR和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G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76、7.668、-2.873、-3.873,P均<0.05).GERD组的LESRR大于健康对照组,LESL、LESP、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31、-2.483、-14.618、-3.071、4.516,P均<0.05).GERD组的LESL和LESP均小于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LESRR则大于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13、-6.578、10.979,P均<0.05).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的LESP、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13、-3.580、-3.511、8.150,P均<0.05).所有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IRP均高于正常范围.结论 NOD的疾病分布主要为贲门失弛缓症、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和GERD.食管体部有效蠕动减少可能是NO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5例,分为两组,其中18例行球囊扩张术(扩张组),17例行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联合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评分,测量食管钡餐摄片的钡柱高及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术后6、12个月联合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单独球囊扩张组(P〈0.05)。两组治疗后食管钡餐摄片观察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1周联合组和单纯扩张组间食管排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联合组和单纯扩张组间食管排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远期疗效优于单独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胃镜下用Rigiflex气囊扩张器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经临床症状、食管钡餐、食管测压和胃镜检查确诊的12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胃镜下用直径为3.5 cm的Rigiflex气囊扩张器进行扩张,术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食管体正常蠕动率(EPR)、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B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度(LESRD)、食管钡餐和胃镜进行术后1月、6月、1年、3年和5年的随访.结果 治疗后1月内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积分、LESBP、食管钡餐和胃镜均显著改善(P<0.01),EPR、LESRR和LESRD均无显著改善(P>0.05),5年随访中有7例复发,有效率达92.14%.治疗中1例出现食管穿孔.结论 在胃镜下用直径3.5 cm的Rigiflex气囊扩张器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疗效较持久.随访中间歇性出现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失调的食管蠕动和LES的松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分为球囊扩张、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及Heller手术3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计分和钡餐检查中食管宽度。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胸痛和反流症状的计分以及食管钡餐检查食管最大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3组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张组和Heller手术组各有1例发生食管穿孔并发症,肉毒杆菌毒素组无并发症发生,患者耐受良好。结论超声胃镜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食管-胃交界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食管动力障碍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受限。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肉毒素治疗、支架植入、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但这些治疗手段存在短期内易复发、损伤较大等不足。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微创术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亦可用于一些特殊患者,如Ⅲ型贲门失弛缓症、高龄、小儿、乙状结肠型贲门失弛缓症等。本文就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治疗前后食管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扩张前后进行食管测压,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扩张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扩张疗效的关系。方法: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7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钡餐、内镜和食管测压确诊,并在确诊后行气囊扩张。17例扩张治疗前、治疗后3天以内及3月,10例治疗后1年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及测压指标。结果:(1)扩张后患者的下状明显改善,且持续1年(P〈0.01)。(2)扩张后3天及3月LESP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累及食管的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食等。根据临床表现、食管钡餐造影、内镜检查及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诊。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现就近年来原发性贲门失驰缓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对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治疗前后的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例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UESRP)均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LESRP)有2例明显降低至正常值,有1例变化不大,仍高于正常,平均值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3例患者均有食管蠕动波消失,术后食管蠕动波均无改善;3例患者术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均低于正常值,术后仍均低于正常;食管上括约肌压(UESP)平均值术后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OEM近期能明显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前后食管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行POEM术的贲门失弛缓患者205例,其中共6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食管测压检查完善,包括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残余压(UESRP),下食管扩约肌静息压(LESP)、残余压(LESRP)、松弛率(LESRR),以及食管体部蠕动波,从而对POEM术与食管动力学的改善情况做以评估。对上述指标以x±s采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结果贲门失弛缓患者行POEM术后症状短期缓解率为95%,术后UESRP(16.468±21.672 vs 8.982±7.601,P=0.008)、LESP(34.678±14.908 vs 16.612±8.671,P=0.000)、LESRP(27.459±10.719 vs 11.313±6.792,P=0.000)较术前明显降低,LESRR较术前明显提高(0.211±0.146 vs 0.297±0.224,P=0.008)。但是POEM术对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波无明确改善。结论 POEM术可有效降低贲门失弛缓患者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压力,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其远期效果及最终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开胸Heller手术、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及消化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4组: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18例;开胸Heller手术21例;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22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2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和各组有效率。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胸腔镜组为94.4%、开胸组为95.2%、球囊扩张组为63.6%、肉毒素注射组为55.0%,Heller手术较消化内镜下治疗更为有效(P〈0.05)。结论Heller手术治疗效果较球囊扩张及肉毒素注射为佳,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较开胸Heller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肌切开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对 48 例患者(手术18 例,气囊扩张 30 例)进行了一年以上的随访观察,通过对临床症状, X 线钡餐食管造影,胃镜检查和食管24 小时连续p H 监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在以上几个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手术和气囊扩张均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气囊扩张由于其方法简单,不必住院,费用较低等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食管测压在贲门失弛缓症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压力变化。方法 对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与 30位正常对照的食管测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贲门失弛缓症组食管体部均为同步蠕动波 ,91 4 % (32 / 35 )为低幅同步收缩波 ;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 (LESRR)为 (6 9 1± 16 3)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 (96 0± 0 1) % (P <0 0 1) ;食管下括约肌压增加 ;食管上括约肌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压力以低幅同步收缩波和LESRR增高为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