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各型砷中毒临床表现特点及高砷环境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很广,截止1995年已先后在台湾、新疆、内蒙、贵州、山西等省、自治区发现砷中毒流行。其中台湾、新疆、内蒙、山西为饮水型砷中毒,贵州为燃煤型砷中毒。饮水及燃煤型砷中毒均存在氟砷联合型的砷中毒。由于饮水或燃煤中各种形态的砷含量、理化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贵州省地方件砷中毒为燃煤污染型,现有病区为1976年发现,己查出病人2600多人.兴仁县交乐病区为病例最多最集中的地区.1998年3月及1999年3月我们在本省地砷病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对兴仁县交乐病区进行了燃煤型砷中毒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及防治对策的研究.现将其部分调研结果作一简要概述,并提出根除此疾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陕西南部大巴山区燃煤型氟、砷中毒叠加流行的分布规律,为控制陕南燃煤型氟、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区紫阳县蒿坪镇,依据国家标准"流行性氟骨症诊断的临床分类(GB 16396-1996)"卫生部 "氟牙症的临床诊断指南(WS/T208-2001)"、"慢性砷中毒诊断指南(WS/T211-2001)"检查全镇27713例,对氟骨症、氟斑牙和砷中毒皮肤损伤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以全部居民的数据为标准采用标化发病比(SIR)方法进行性别差异分析,以卡方分析方法进行年龄趋势、症状严重程度趋势以及燃煤型氟、砷中毒关系的分析.结果 陕南紫阳县蒿坪镇地方性氟中毒患病率为56.7%,砷中毒患病率为0.12%;氟砷中毒叠加患病者全体居民中的患病率为6.7%,其中占氟中毒患病的11.85%;随着氟中毒症状严重程度的减轻,氟、砷中毒患者出现的砷中毒症状体征检出率逐渐下降,以中、重症者为明显.结论 长期暴露于燃煤污染的高氟高砷环境的人群可发生氟、砷中毒叠加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中在严重氟中毒患者中叠加砷中毒者,出现中、重度皮肤损伤症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砷中毒包括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燃煤型砷中毒),贵州和陕西省为特有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1].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自1976年被确定以来,主要在6县(市)62个村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黔西南州兴仁县交乐村病例最为集中、病情最为严重,现有砷中毒患者约3 000例[2-3].既往研究表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以皮肤、肝脏损害为主的多系统多脏器损害[4],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的受损,体现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和CD4 +/CD8+比值均明显降低[5].  相似文献   

5.
燃煤型砷中毒流行因素的累积比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流行因素的作用,用累积比数模型对151例不同程度砷中毒患者、16例病区内对照、53例病区外对照的暴露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危险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是燃用高砷煤的年限、居室通风情况差、发砷及尿总砷负荷高、吸烟、氟中毒(OR>1,P<0.05);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OR<1,P<0.05).提示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燃煤型砷中毒.  相似文献   

6.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是目前世界上仅存在于我国贵州、陕西两省的一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型,患者除具有典型皮肤病理改变外,尚涉及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卫生问题[1-2].由于砷对机体的作用非常复杂,所以砷的毒作用机制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仍然是当前砷中毒研究的热点.本课题组多年来在对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的追踪调研中发现,燃煤型砷中毒会导致严重的肝损害,肝硬化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燃煤型砷中毒肝损害机制是研究重点,并希望通过机制研究找到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基于人群研究取材困难、混杂因素多的局限性,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模拟病区患者砷暴露形式,采用病区高砷煤烘玉米粉制备的饲料喂养动物,建立大鼠砷中毒模型,侧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燃煤砷暴露致大鼠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深化燃煤型砷中毒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陕西南部大巴山区燃煤型氟、砷中毒叠加流行的分布规律,为控制陕南燃煤型氟、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区紫阳县蒿坪镇,依据国家标准“流行性氟骨症诊断的临床分类(GB16396—1996)”卫生部“氟牙症的临床诊断指南(WS/T208-2001)”、“慢性砷中毒诊断指南(WS/T211-2001)”检查全镇27713例,对氟骨症、氟斑牙和砷中毒皮肤损伤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以全部居民的数据为标准采用标化发病比(SIR)方法进行性别差异分析,以卡方分析方法进行年龄趋势、症状严重程度趋势以及燃煤型氟、砷中毒关系的分析。培杲陕南紫阳县蒿坪镇地方性氟中毒患病率为66.7%,砷中毒患病率为0.12%;氟砷中毒叠加患病者全体居民中的患病率为6.7%,其中占氟中毒患病的11.85%;随着氟中毒症状严重程度的减轻,氟、砷中毒患者出现的砷中毒症状体征检出率逐渐下降,以中、重症者为明显。结论长期暴露于燃煤污染的高氟高砷环境的人群可发生氟、砷中毒叠加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中在严重氟中毒患者中叠加砷中毒者,出现中、重度皮肤损伤症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金属硫蛋白(MT)表达,研究金属硫蛋白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阐明燃煤型砷中毒分子机制。方法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各50例,采用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量,A260/A280鉴定RNA纯度。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测定燃煤型砷中毒MT mRNA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实时荧光RT-PCR的质控,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组M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6.82±7.80,砷中毒组M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02±2.82。燃煤型砷中毒患者MTmRNA表达降低,约为正常对照的3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属硫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代谢中有重要意义,起重要的调控作用。MT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砷中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情与血清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村,将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确诊的204例砷中毒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7例,年龄为(53.37 ± 8.06)岁;...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病区居民健康的地方病.根据砷源不同,分为饮水型职业性砷中毒、燃煤型职业性砷中毒和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饮用水中的砷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饮水中的砷还可以通过农田灌溉等引起粮食、土壤等砷浓度的升高,间接危害居民健康.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地区饮用水砷超标,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与非病区人群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间的差异,为燃煤型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12月底在贵州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选择79名确诊砷中毒病例作为病例组,61名正常居民作为内对照组;在非病区选择89名正常居民作为外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群血清GST活力。结果与外对照组[(12.74±4.20)U/ml]相比,病例组和内对照组血清GST活力[分别为(14.63±3.59)U/ml和(14.79±3.17)U/ml]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例组与内对照组血清GST活力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血清中GST活力高于非病区人群,血清中GST活力可作为监测燃煤型砷中毒易感人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是未发现燃煤高砷污染地区 ,但是否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尚未得到认识。为此 ,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了《四川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方案》 ,开展了砷中毒线索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 1 砷中毒线索寻找 查阅我国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分布 ,发现贵州省的一个新发病区———清池乡 ,该乡紧邻四川省古蔺县 ,而古蔺县是四川省燃煤污染型地氟病重病区 ,病情重、危害范围广 ,1998年我们曾在该县石宝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中发现 1例皮肤色素沉着、脱疑似患者 ;相邻的兴文、珙县地氟病危害也相对较重 ,他们同处川南 ,与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变化、防砷炉灶使用和相关行为形成情况。方法于2010年对陕西省安康、汉中市的2个县4个自然村进行监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每村抽取10户家庭,调查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并每村抽取5户家庭,采集煤样测定砷含量。按照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随机抽取30名砷中毒患者检测尿砷含量。结果铁炉的合格户数和正确使用率均为100%,煤灶的合格户数和正确使用率均较低,分别为36.84%和39.47%;玉米、辣椒食用前的淘洗率均为100%,玉米、辣椒的正确干燥率和保管率均在95%以上。共采煤样20份,砷含量在26.064~307.751mg/kg之间,均值为(123.896±72.085)mg/kg。采集砷中毒病例尿样120份,尿砷含量范围在未检出~0.29 mg/L之间,几何均值为0.036 mg/L。4个村共体检3 514人,检出砷中毒患者234例,检出率为6.66%。结论陕西省燃煤型砷中毒呈流行态势,防砷炉具灶炉损坏现象较多,正确使用率较低。加强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砷炉具的后期管理工作是今后防治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砷是一种环境毒物,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和工农业用途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环境中居民发生急慢性砷中毒甚至癌症.地球化学性因素导致的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地砷病)是影响面广、后果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因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导致的饮水型砷中毒和因燃用高砷煤导致空气和食物污染而引起的燃煤型砷中毒.目前地砷病至少威胁着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万人口;其中饮水型砷中毒在我国大陆地区9个省(自治区)存在,受威胁人口约185万,燃煤型砷中毒是全球惟一存在于我国贵州和陕西两省的病型,受威胁人口122万[1].  相似文献   

15.
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为燃煤型砷中毒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的变异情况,并比较1998年与2005年各项指标的变化。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显著低对照组(P〈0.01),1998年与200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IgG和C4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燃煤砷污染所致人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改变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持久性损害,不仅可能是砷中毒的促发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该病病情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采取针对性提高免疫功能的防治策略有助于砷中毒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确定,除查明环境中砷含量及个体病例外,人体生物材料毛发中砷含量高低亦是一个比较重要依据[1,2]。为了解三峡库区燃煤地区有无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根据“全国地方性环境砷分布调查”的要  相似文献   

17.
陕西镇巴双河村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河村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为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双河村常住人口且年龄在6周岁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另选一个没有砷污染的旬邑县作为对照。采集与双河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饮用水、土壤、玉米、辣椒、室内空气、石煤以及部分居民的头发和尿液样品,测定砷含量。同时,对该村常住居民进行地方性砷中毒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除水和土壤砷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外,石煤、发砷和尿砷含量均全部超标,室内空气、玉米、辣椒中的砷含量也不同程度的超标,且部分样品超标严重。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结果显示,该村患病率高达31.60%。结论:双河村已经成为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较重的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NA损伤和修复抑制在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影响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3月在贵州省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砷中毒病区,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9-2010),筛选出52例砷中毒患者作为银杏叶片干预组,49例砷中毒患者作为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与非病区人群砷甲基化代谢的特征,比较两区人群砷甲基化代谢水平的差异.方法 于2005年12月随机抽取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常住居民228名(包括116名砷中毒确诊患者,内对照成人60名,14岁以下儿童52名),同时随机抽取非病区常住居民218名(外对照组成人149名,儿童69名),采集空腹晨尿,用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无机砷(InAs)、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结果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P<0.05),但病区病例组与内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病区男性和女性砷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低于非病区男性和女性;病区男性对砷的甲基化能力低于女性,但非病区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病区各年龄段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均低于非病区居民;随着年龄增加,MMA比例和MMA/InAs比值呈增加趋势,而DMA比例和DMA/MMA比值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低于非病区人群,男性和女性对砷的甲基化能力存在差异,砷甲基化代谢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起燃煤所致人群慢性砷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起燃煤所致人群慢性砷中毒的调查周运书,周代兴,朱绍廉,邱秉智,刘定南,陆兴忠,黄宋乾,周陈,何成友1992年5月14日,根据一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追踪调查发现,兴义市某山区人群慢性砷中毒较为严重,病人分布于5个自然村寨的19个村民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