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转FL、GM-CSF基因的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效应.将转FL、GM-CSF基因的入骨髓基质细胞系与脐血CD34+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总数、CD34+细胞数、CFU-GM的变化情况.培养到第4周时,第(4)组(SCF+IL-3+IL-6+GM-CSF+FL)和第(8)组(HFCL/hGM-CSF+HFCL/hFL+SCF+IL-3+IL-6)的细胞总数增加到最大,分别扩增了717±24.47和709±63.63,第1周,第(5)组(HFCL+SCF+IL-3+IL-6)扩增了10.5±2.08倍,较第(8)组减少(P<0.05).第1周时,CD34+细胞总数第(4)组和第(8)组分别扩增了8.44倍和11.5倍(P<0.05),CD34+细胞百分率第(7)组(FCL/hFL+SCF+IL-3+II,-6)为50.2%,第(6)组(HFCL/hGM-CSF+SCF+IL-3+IL-6)为28.95%(P<0.01).第2周,各组CFU-GM增加显著,以第(4)组和第(8)组增加最为明显,以后随扩增时间延长,造血细胞集落数、集落体积逐渐减少.表明转FL、GM-CSF基因的基质细胞,能有效的协同其他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产生明显的扩增作用,能显著改变基质细胞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造血分化潜能。方法: 选用孕12.5-14.5 d(12.5-14.5 dpc)的昆明小鼠,分别制备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及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D),将体外扩增的CD34-CD45-hMSCs分别接种于含FLSC-CM、FD和IL-6及SCF组合的培养体系中,培养7 d后,通过形态学、表型、粒-单/巨噬细胞系集落培养(CFU-GM)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hMSCs与FLSC-CM共培养组产生的非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形态类似于单核或小淋巴细胞,部分细胞可表达人造血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CD34和CD45),在含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中能够形成CFU-GM,而FD和IL-6+SCF诱导组无上述作用。结论: FLSC-CM可诱导CD34-CD45-hMSCs分化为造血细胞,提示hMSCs具有体外造血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扩增后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内移植能力和造血活性 ,建立脐血细胞体外扩增优化方案和体内移植的SCID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无基质接触的液体悬浮培养方法扩增脐血CD34 细胞 ,将扩增前后的细胞移植给预先经过亚致死量辐照的SCID小鼠 ,4w后通过免疫荧光标记、PCR等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细胞。结果 :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 ,FL TPO SCF IL 6组脐血细胞得到持续扩增 ,并能维持一定比例的CD34 细胞 ;SCF IL 3 IL 6 GM CSF EPO组在第 2周时集落形成数已降低 ,第 4周时集落形成的细胞、CD34 细胞已基本检测不到。移植至少 4w后 ,在存活小鼠体内检测到人CD4 5 细胞和Alu基因。结论 :因子组合FL TPO CSF IL 6可以有效扩增脐血CD34 细胞 ,而且扩增后的细胞具有较高的移植效率和造血活性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不足,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的应用。我们曾探讨了持续稳定表达人FL(FLT3配体)和G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转基因基质细胞系对CD34^ 细胞具有扩增作用,而在CD34^ 细胞中只有CD34^ 、CD38^-细胞才可使造血功能重建。本实验拟通过已建立的持续稳定表达人FL转基因基质细胞系,进一步探讨FL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在IL-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CD34 细胞,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或SCF IL-3及不同浓度FK228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7 d,分别用抗CD14、GPA、CD15及CD36单克隆抗体(mAb)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将CD34 细胞用含SCF、IL-3或SCF IL-3及FK228的半固体培养液培养,并行细胞集落分析;将CD34 细胞用含SCF IL-3的培养液培养7 d,然后分离CD36 GPA-细胞,将细胞用含有IL-3 FK228的半固体培养液中培养,并行细胞集落分析.结果:FK228以一种剂量依赖方式促进CD36 细胞的产生,对CD14 细胞及CD15 细胞的产生无明显影响;0.5 μg/L FK228可明显增加含IL-3培养体系中CD36 细胞的数量;FK228可明显增加含IL-3的半固体培养基中集落形成的数量及组成单个集落的细胞数;FK228可明显促进CD36 GPA-细胞在含IL-3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红细胞集落.结论:FK228可促进白细胞介素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6.
衰老大鼠模型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学特点,为阐释机体衰老对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qd×42;正常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衰老动物复制完成后第2天,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进行髓系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生成单位(CFU-Mix)培养。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和传代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检测,CCK-8法测定BMS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SCs百分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含量;DCFH-DA荧光染色流式检测BMSC活性氧簇(ROS)水平;酶学法检测BMSCs内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CFU-Mix集落形成数量明显降低;B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处于G0/G1期的BMSCs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的BMSCs百分率显著上升;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6、SCF含量明显下降;BMSC内ROS、MDA氧化损伤指标上升,SOD抗氧化指标下降;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现衰老相关生物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激活衰老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发育为造血干细胞(HSC)的方法。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首先诱导发育为胚胎体(EB),再将EB置于均含SCF、VEGF、IL-3、IL-6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3种不同培养体系中定向分化为HSC,并观察HSC表面标志性抗原、造血集落形成及瑞氏-姬姆萨染色的结果。结果:经两阶段诱导ESC分化为HSC,发现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中HSC发育缓慢,分化14d后CD34+/Sca-1+细胞数最高为(31.5±4.7)%;而在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HSC发育较快,细胞数量较多,分化第10dCD34+/Sca-1+细胞数即达到峰值,为(47.8±6.3)%;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胎肝基质细胞上清培养体系中HSC发育同样迅速,所产生的CD34+/Sca-1+细胞数量在3个体系中最高,为(53.6±7.2)%。经瑞氏-姬姆萨染色证实上述细胞为早期造血细胞,均有形成各系造血细胞集落的能力。结论:使用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胎肝基质细胞上清培养体系及SCF、VEGF、IL-3、IL-6及EPO等细胞因子,通过两阶段诱导分化,可从小鼠ESC获得较高比例的HSC。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已分别制备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系及胎肝基质细胞系,发现前者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目的: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永久造血发育的时空顺序,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胎肝(FL)及骨髓(BM)基质细胞对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作用,以寻求更佳的诱导条件。 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EB),并利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依次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胎肝及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按不同诱导阶段分为拟胚体对照、EB/AGM、EB/AGM+FL和EB/AGM+FL+BM共4组。共培养6 d后分别收获各组拟胚体来源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进行各系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析并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与结论:①EB/AGM+FL组和EB/AGM+FL+BM组收获细胞涂片均发现原始造血细胞。②拟胚体来源细胞经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 细胞明显升高(P < 0.05)。③拟胚体对照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低于其他各组(P < 0.05), 而EB/AGM+FL、EB/AGM+FL+BM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亦较EB/AGM组明显增高。提示AGM+FL和AGM+FL+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原始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应均明显高于单纯主动脉-性腺-中肾饲养层。  相似文献   

9.
人参总皂甙诱导人造血基质细胞表达IL-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璐  王亚平 《解剖学报》2004,35(1):49-54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甙(TSPG)对人早期血细胞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进一步探讨人参“补气生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HGF)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研究TSPG对造血基质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3(IL-3)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 TSPG体外作用能明显促进人早期髓系多向性造血祖细胞(CFu-Mix)的集落形成;经TSPG诱导制备的人骨髓基质细胞(BMSG)、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单核细胞株(THP)条件培养液对CFU-Mix的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经TSPG诱导后BMSC、EcV304、THP细胞内IL-3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提高。结论 TSPG能促进人早期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其机理可能与TSPG诱导人造血基质细胞表达IL-3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粘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CD34^+CD62L^+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CF+FL(简称SF)组;SFT(SCF+FL+TPO)组;SFT6(SCF+FL+TPO+IL-6)组;SFTs(SCF+FL+TPO+sIL-6R)组;SFT6s(SCF+FL+TPO+IL-6/sIL-6R)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SF、SFT、SFT6、SFTs、SFT6s组均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细胞(P〈0.05),SFT、SFT6、SFTs、SFT6s四组扩增效果优于SF,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SFT和SFT6、SFTs三组之间却无明显区别(P〉0.05),在SFT6组合基础上加入sIL-6R后,即SFT6s组能有效地扩增脐血细胞,并优于SFT、SFT6、SFTs三组(P〈0.05);SF、SFT、SFT6、SFTs四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CD49d、CD62L和CXCR4的表达,但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FT6s组可明显促进脐血CD34+细胞上CD49、CD62L和CXCR4的表达,并优于SF、SFT、SFT6、SFTs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sIL-6R可协同SCF、FL和TPO有效地扩增脐血细胞并能促进和归巢有关的CD49d、CD62L及CXCR4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早期作用造血细胞因子SCF、FL、IL-3、IL-6、TPO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我们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磁珠分离系统富集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扩增4周,每周取样计数有核细胞总数及集落形成细胞(CFC)数.结果表明:用磁性细胞分离仪富集脐血CD34+细胞纯度为80%~87%;一些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联合应用的扩增作用显著高于单因子作用;SCF+FL存在下,IL-3是有效扩增有核细胞总数及CFC的关键因子;细胞因子SCF+FL+IL-3和SCF+FL+IL-3+IL-6组合对有核细胞总数及CFC均有良好的扩增效应,培养2周时对CFC的扩增倍数分别为38.3±4.4 和29.6±2.7倍,可满足成人移植及基因治疗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向B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脐血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在小鼠S-17基质细胞支持下,脐血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T3、各种细胞因子共培养建立体外B细胞分化发育培养体系,诱导脐血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向B细胞分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的B细胞.结果:T3、IL-7与小鼠S-17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28天时,分化形成的B细胞数可达初始培养细胞的198倍,诱导细胞大部分表达CD10、CD19.结论:在选用的实验条件下,T3、IL-7与小鼠S-17基质细胞体外能诱导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B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经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及胎肝(FL)基质细胞程序诱导后,向造血干细胞(HSCs)分化的效率及其造血功能。方法: 将E14 ESCs诱导为拟胚体(EB),并在人AGM区及FL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培养6 d后收集细胞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分析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致瘤性。再将不同诱导阶段的EB来源细胞移植经致死量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观察生存率、植入状况和造血重建。结果: (1)EB来源细胞经人AGM区及FL基质细胞程序诱导后Sca-1+c-Kit+细胞含量为(21.96±2.54)%,造血集落总数为(520±52)/105cells,明显优于诱导前及人AGM区基质细胞初步诱导者(P<0.05)。(2)NOD-SCID小鼠接种经人AGM区及FL基质细胞诱导的ESCs未见畸胎瘤。(3)BALB/c雌鼠移植经人AGM区及FL基质细胞诱导的EB来源细胞后生存率77.8%,14 d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改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而移植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EB细胞者15 d内全部死亡。结论: 人AGM区及FL基质细胞能促进小鼠ESCs定向分化为HSCs,有效重建体内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衰老骨髓基质细胞对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为阐述机体造血微环境衰老对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衰老组。衰老组:常规培养基内加入30 mg/m L D-半乳糖作用48 h。CCK-8法测定BMSCs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SCs百分率;Western blot检测P16、P21和P53蛋白表达。骨髓造血细胞与BMSCs共培养,集落计数检测髓系多向性造血祖细胞(CFU-Mix)增殖分化。ELISA检测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1β、GM-CSF和SCF含量;DCFH-DA流式荧光检测BMSC活性氧簇(ROS)水平;酶学法检测BMSCs内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诱导BMSCs衰老,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1),增殖能力显著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P0.01);衰老相关蛋白P16、P21和P53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衰老BMSCs共培养的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减弱。衰老BMSCs内ROS、MDA氧化损伤指标上升,SOD抗氧化指标下降(P0.01);BMSCs培养上清液IL-1β、GM-CSF和SCF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衰老骨髓基质细胞抑制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骨髓基质细胞氧化损伤,分泌活性因子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羊膜上皮细胞及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巢蛋白(Nestin)以及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羊膜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其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体(DAT)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并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羊膜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能够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结论羊膜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以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向造血分化的能力。方法:先将ES-D3形成拟胚体,将拟胚体细胞转入含不同浓度的VEGF和VEGF+SCF的培养基中。实验分6组,分别为VEGF 5 μg/L组、VEGF 10 μg/L组、VEGF 20 μg/L组、VEGF 5 μg/L+SCF组、VEGF 10 μg/L+SCF组、VEGF 20 μg/L+SCF组,同时设不加因子的自发分化对照组。RT-PCR检测造血转录基因GATA-2和早期造血细胞基因c-kit和β-H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生成造血集落的能力。结果:经过1周的诱导培养,实验组生成的细胞可以表达GATA-2、c-kit和β-H1,CD34+细胞的比例也升高,并可形成造血祖细胞的集落。从诱导生成CD34+细胞的比例和生成的集落数量看,VEGF联合SCF组的诱导效率要高于VEGF单用组和对照组,其中以VEGF 20 μg/L+SCF组和VEGF 10 μg/L+SCF组的诱导效率最高。结论:VEGF能够促进ESC的早期造血分化,尤以与SCF合用时,其诱导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移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颈动脉狭窄的作用。方法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BMSC后经静脉注入大鼠。分为颈动脉损伤模型对照组、 BMSC移植组、 SDF-1预处理的BMSC移植组。细胞移植术后2周,取损伤处血管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GFP表达明确BMSC归巢情况;移植术后4周, Evans蓝染色观察损伤内膜内皮化程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血管CD31的表达情况; HE染色检测损伤颈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移植SDF-1预处理的BMSC能有效促进干细胞向损伤血管的归巢,并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程度。BMSC移植后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均低于对照组, SDF-1预处理的BMSC移植组差异更为显著。移植SDF-1预处理的BMSC可显著提高损伤内膜CD31以及VEGF的水平,并抑制PCNA的表达。结论 SDF-1预处理BMSC移植可通过促进BMSC归巢至损伤处并诱导细胞分化,抑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来减轻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对胎儿骨髓细胞的作用,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MTT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组化、显微镜观察照相等方法。结果在液体培养3周的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APO组中出现了大量小而圆的早期造血细胞,其中CD34+细胞含量比对照组高20%,对照组CD34+细胞为1.25×105个,而HAPO组CD34+细胞为3.93×106个。取胎儿骨髓悬浮造血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对照组不能形成CFU-GEMM,而HAPO组形成CFU-GEMM数达到(11.0±2.6)个;HAPO也协同SCF、IL-3、GM-SCF等生长因子促进集落形成,CFU总数是对照组2.6倍,CFU-GEMM数HAPO组是对照组2.1倍。MTT方法发现,HAPO对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也有促增殖作用,HAPO可使基质细胞增长21%;液体培养的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中,有内皮特异性标志的细胞均增高;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中HAPO使胎儿骨髓内皮细胞的集落数增高,并出现条索状排列的集落,有促进血管形成的趋势。进一步证明HAPO可直接促进CD34+KDR+细胞的增殖。结论HAPO对骨髓造血和血管内皮干细胞均有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脐血通过体外培养定向扩增为红系祖细胞及前体细胞作为新生红细胞血源有可行的实验室基础.红细胞生成涉及复杂过程,包括转录因子、生长因子、信号分子、红细胞相关蛋白.选择单个核细胞或CD34+为起始细胞对红系的区别不大,红系祖细胞CD71+CD36+CD34+CD117+CD48-CD123-.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起作用有早期作用因子FL、TPO、SCF、IL-3、IL-6、SCF、IL-11,晚期作用因子如EPO、IGF-1、INS、TGFβ、Activin A.低氧促进造血祖细胞向红系定向,基质细胞对红系的扩增作用的影响不大.造血细胞向红系定向包括TAL1、LMO2、GATA-2转录因子参与;定向红系祖细胞分化包括NF-E2和EKLF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胚胎干细胞(ESC)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L),复苏的E14细胞接种在FL上,经直接悬浮法形成拟胚体(EBs),诱导组每孔加2m L胚体完全培养液再加15 ng/m L HGF,对照组只加入胚体完全培养液每孔2ml,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Mlc-1v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制备的FL细胞为长梭型,呈条索状或漩涡状排列,复苏在FL上的ES-E14细胞呈圆形、椭圆形克隆,经悬浮培养后即可见球形悬浮状EBs。诱导分化后第12d的细胞其心肌Mlc-1v蛋白表达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的周围有许多不规则成束的肌丝分布。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