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及并发症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重症早期预警及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相关血液指标、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中性粒细胞、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P0.05),环境、躯体、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疱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住院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及并发症护理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症状时间,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HFMD)重症患儿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HFMD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评定两组常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热退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早期预警HFMD的重症患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识别及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识别及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临床指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热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识别及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分期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医生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医生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期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阻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儿48例,予以优质护理方案;对照组患儿48例,予以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2.2±0.3)d、住院时间为(6.1±1.6)d,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的(4.0±0.2)d、(9.0±2.1)d;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实验组家长满意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差异较大,予以优质护理能明显加快病情转归,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降低手足口病(HFMD)重病化转归几率,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对HFMD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的小儿分为对照组(120例);加强小儿重病化早期征象的识别,并通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方案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小儿记为观察组(120例)。观察护理后两组患儿病情缓解时间、血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普通型占95.8%(115/120),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占4.2%(5/120),前者高于对照组,后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热程(2.5±1.1)d,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NSE(20.5±3.4)μg/L,FPG(7.1±2.4)mmol/L,中性粒细胞(78.7±3.6)%,CK和CK-MB分别为(90.3±39.5)U/L和(24.8±1.6)U/L,以上指标均优于护理后对照组数值(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着重于相关早期征象的识别,从而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可稳定病情,阻断重症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CIVIQ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CIVIQ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情况、住院情况、继发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PICU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U中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护理依从性,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34例。记录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和出院时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医院满意度)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与干预7 d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干预7 d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检测结果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检测结果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实验组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行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可提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机械通气疗效和家属满意度,对促进患儿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儿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管理,从而控制病情恶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儿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2例.对照组8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时采取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实验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即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及标准化护理干预,使危重症状早发现、早控制,阻止其向恶性发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后,实验组体温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心率、收缩压、惊跳次数均比对照组少,发生皮肤发花人数较对照组少(P均<0.05).结论 采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是提高救治手足口病患儿成功率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择优集成四化护理管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优集成四化护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5~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8月)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各44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手足口病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择优集成四化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择优集成四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实践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儿,根据方法不同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气促缓解、咳嗽停止、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8.08%)高于对照组(84.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2/52)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 早期体位干预能有效促进重症呼吸衰竭患儿恢复,缩短康复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芝梅 《全科护理》2020,18(25):3332-3334
[目的]探究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对儿科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某院儿科收治的60例重症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HFMD患儿应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协同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儿童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等各项脑脊液化验结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头痛呕吐、发热以及肢体抖动现象的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01)。结论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脑脊液检查指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机械通气,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VAP、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O_2、PaO_2、PaCO_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P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ICU重症患者VAP中,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还可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手足口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比较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效果、预后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热、皮疹、神经内系统症状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加速症状缓解,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肺哮鸣音的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MPP患儿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组合作模式在有机酸血症急性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儿科收治的60例有机酸血症急性期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急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专业组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有机酸血症急性期患儿实施护理专业组合作模式,能促进患儿机体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次住院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