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要点。方法将7例发热、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患者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检查,肿大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 7例患者全部白细胞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增快,IgG、IgA、IgM、γ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全部显示感染骨髓象(不同程度)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7例肿大淋巴结病理活检全部表现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特征。结论 7例患者确诊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2.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活检。现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起病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酷似干燥综合征起病的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临床先以酷似干燥综合征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淋巴结肿大,经多次淋巴结活检,最后确诊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结论:Castleman病可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不明原因伴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反复多次淋巴结活检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发病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9例患者的年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病以轻壮年患者多见,临床以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为特点,诊断依赖于淋巴结活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例HN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儿均为学龄期儿童,经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活检)确诊HNL,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有肝、脾肿大及皮疹,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减少及ESR增快,同时有多种病原体及自身抗体阳性6例,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所有患儿经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随访10例,预后良好8例,复发1例,发展为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结论:HNL临床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三大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能为多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确诊依靠淋巴结活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病情缓解后仍应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木村病为临床少见病,常易被误诊、漏诊.该文报告一例木村病肾损害患者,该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以全身水肿为首发症状,在25年前已发现肾脏损害,但因未注意其淋巴结情况,一直按“慢性肾炎”治疗,11年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行切除术,当时诊断不明,长期自服激素治疗,反复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腮腺肿大,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活检)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伴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不排除木村病,结合其肾活检病理及临床表现,考虑木村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本例以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白细胞增多伴两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干抽,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超过30%,原始细胞的免疫分型为CD41+CD61+。骨髓活检显示,髓内增生的单个核大细胞为CD42b+。最后诊断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结论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较为少见,容易误诊,预后不好;免疫分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伴随噬血细胞综合征和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骨髓细胞形态用骨髓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病理变化用骨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而淋巴结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患者应用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化学方案治疗。结果:患者发热合并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和s CD25显著增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有噬血现象,EBV-DNA拷贝数增高,符合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按HLH-2004方案治疗,患者恢复体温正常,全血细胞、铁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恢复正常;左下颌淋巴结肿大,活检病理诊断为经典例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给予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方案化疗1疗程,淋巴结肿大消退,EBV-DNA拷贝数下降。患者噬血细胞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霍奇金淋巴瘤处于完全缓解。结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少见,其长期预后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TGC)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与生发中心增生的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报告1例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外周淋巴结肿大,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滤泡增生,出现进行性转化的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和套区淋巴细胞边界不清.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转化的生发中心细胞CD20~+、CD5~+、CDw75~+.结论 PTG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辅助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肾衰竭为首发表现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收治的以肾衰竭为首发表现的Castleman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水肿及尿色异常10个月,肾功能异常4个月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予腹膜透析及相关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缓解。入院后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肾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多中心浆细胞型Castleman病、慢性肾脏病Ⅳ期,予化疗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8年余,病情未复发。结论对急性肾功能损害者应积极寻找病因,伴淋巴结增大者要考虑到Castleman病的可能,及时行淋巴结活检,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6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63例均行细针穿刺活检 ,并有 2 7例行手术切除 ,病检结果显示 2 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其中 14例患者肿大淋巴结内有囊性变。 43例为其它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或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无一例肿大淋巴结内发生囊性变。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若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上除需切除甲状腺外 ,尚需切除颈部肿大淋巴结。然而 ,若能判断肿大淋巴结为良性增生 ,则可只作甲状腺切除。超声在鉴别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上主要依据其形态…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84.2%)、单发(60.5%)或多发(39.5%)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21.1%)、外周血白细胞降低(65.8%)、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0.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6%),仅6例伴流感样上呼吸道症状(15.8%)。淋巴结活检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及T细胞CD3、CD45RO阳性,CD15、CD20及CD30均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所有病例经治疗后无复发。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的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AITL 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50岁男性,因淋巴结增大伴发热入院。根据临床表现、狼疮相关自身抗体异常及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初始考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炎,予相应治疗无效。后经多部位淋巴结穿刺活检、术后淋巴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检测,确诊为AITL。予化疗及免疫抑制治疗,但患者继发肺部及颅内真菌感染,终因颅内出血死亡,发病至死亡历时8个月。结论对以淋巴结增大并伴有发热、免疫紊乱等表现就诊者,应考虑AITL的可能,注意鉴别诊断。淋巴结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30岁.8年前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近来逐渐增大,最大径约3 cm,并伴有左侧腋窝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病以来全身尤发热、贫血,白细胞不高,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指,全身骨扫描无明显异常.第一次取颈部淋巴结活检,当地医院曾诊断为"结节病",治疗2年余未见明显好转,再次取颈部淋巴结活检并送我院会诊.  相似文献   

15.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necrotizinghy per plasticlymphadenopathy ,NHL)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 ,临床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三大主症。近年来国内虽多有报道[1,2 ] ,但由于NHL临床表现多样 ,极易误诊。本文总结我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 10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为坏死性淋巴结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14~ 45岁 ,平均 2 3岁。发病季节 :冬春季 6例 ,夏季 4例。 8例发病前 1~ 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6.
坏死性淋巴结病是一种少见病,其表现为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病理组织学以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而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现将我院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的鉴别应包括何杰金病。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性,29岁。1978年5月开始发热,体重减轻和左腹股沟淋巴结病,经活检证实为何杰金病混合细胞型Ⅱb。在放射治疗期间,颈部新出现一个肿大的淋巴结且证明含有肿瘤细胞,经MOPP二疗程(氮芥、长春新硷、普鲁苄肼、强的松)后获得完全缓解,患者未继续化疗且失去追踪。 1年后,患者发热并发生播散性淋巴结病,骨髓活检见肿瘤细胞,淋巴结活检证实为何杰金病淋巴细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3岁,1个月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月前出现咽部不适,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体检:T 39℃,两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可,有压痛.淋巴结病理活检:考虑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胸部CT扫描:两肺下叶肺纹理增粗,部分肺中外带见小结节影及网状影(图1).两侧胸腔见积液.  相似文献   

19.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合并自身免疫现象,如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是NHL中的少见类型。为了研究AITL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例37岁男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单个核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Coombs试验、血清学检测、CT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结果查明,患者有广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活检表明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降低,Coombs实验阳性,骨髓红系增生低下,提示并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纯红系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经过CHOP-E方案化疗后,合并的AIHA和PRCA以及AITL浸润症状均消失。结论:成功地确诊了合并有AIHA和PRCA的AITL,淋巴结活检和骨髓检测意义大,CHOP-E化疗方案对此种AITL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表现特殊的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珠  路秀敏 《临床荟萃》2003,18(14):834-834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necrotizinghyperplasticlymphadenopathy ,NHL)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 ,是一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从临床到病理完全独立的疾病。以长期发热 ,痛性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 ,抗生素治疗无效 ,对激素反应良好为主要表现。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首先由日本学者描述 ,以后报道逐渐增多。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遇到 1例仅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经病理证实为此病的患者 ,甚为少见 ,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 ,33岁。主因持续性高热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 1周入院。患者于 1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 ,体温 39.2℃ ,伴寒战及左腹股沟处自发性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