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动、静脉注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前后给予相应的护理监测和措施。结果溶栓治疗后48例溶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患肢肌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效果满意且相当安全。而溶栓前后密切的病情监测和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3.
急性缺血性卒中 (AIS)是美国第三大致死因素 ,每年约有 5 0万人新发或复发卒中。在所有卒中者中 80 %是缺血性 ,而及时的预防和早期处理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类型  AIS可分为血栓性和栓塞性。血栓性占 75 % ,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发展的结果 ,血栓导致动脉狭窄和闭塞、阻碍血流 ,结果引发局部缺血的体征和症状。这些体征和症状通常在低血压时期(如清晨 )出现。暂时性局部缺血发作(TIAs)即为血栓性缺血 ,其典型的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其中至少 10 %的人会发展为血栓性卒中。栓塞性 AIS是由干扰脑部血流的栓子引起的 ,…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美国每年有近 70万人发生脑卒中 〔1〕,神经科医师每日要诊治许多急性中枢缺血的病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很快 ,已有一些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公认方案 ,其他大有希望的方法正在实践中 ,负责治疗卒中的神经科医师在严格遵守现行诊疗标准的前提下正对其进行不断改进。1 标准治疗1.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静脉溶栓 :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发生3h内并且达到相关标准〔2〕的患者中 ,静脉输入 TPA治疗该症 ,该批准基于美国神经疾病及卒中研究院 (NINDS)主持的试验 〔3〕及欧…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方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3,18(2):288-289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溶栓治疗为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但在 2 0世纪 60~ 70年代 ,因其引起出血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 ,多中心的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研究 ,已证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肯定的疗效。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综述。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脑动脉 ,引起脑局部血流障碍所致。缺血梗死灶由两个区带组成 :中心的梗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4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3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好转342例,好转率为98.8%,病死4例,病死率为1.2%。结论对时间窗(发病时间4.5h)内的患者,缩短入院至溶栓的时间、尽早溶栓治疗,是AIS治疗的关键。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叶静  王瑶  孙昊  张劲松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37-1239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的疾病,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尽管国内外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甚多,但对基因相关的复杂多因子遗传性脑卒中却关注甚少。全基因组连锁不平衡研究确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act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激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溶栓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与90天预后相关性,并将影响溶栓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07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r=0.333,P<0.05)、既往高血压(r=0.219,P<0.05)、入院时NIHSS评分(r=0.45,P<0.05)、溶栓后出血转化(r=0.367,P<0.05)是溶栓后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以90天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3分),预后良好组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甲状腺素(T4)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其中TSH、T3、FT3具有统计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3[OR95%CI=(1.260,27.66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与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依据CIS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组110例,心源性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组100例,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组90例,比较3组收缩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水平,分析CISS与收缩压、FPG、LDL-C、BUA的相关性。结果 LAA组收缩压为(170.1±14.2)mm Hg,FPG为(10.1±4.1)mmol/L,LDL-C为(7.9±1.1)mmol/L,BUA为(700.9±100.1)μmol/L;CS组分别为(165.9±12.9)mm Hg、(8.9±3.7)mmol/L、(4.1±0.3)mmol/L、(588.3±71.5)μmol/L;PAD组分别为(172.3±15.6)mm Hg、(9.4±5.0)mmol/L、(5.6±0.8)mmol/L、(603.1±79.4)μmol/L,3组LDL-C、B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升高与LAA(OR=10.57,95%CI:3.61~15.72,P=0.000 2),PAD(OR=1.330,95%CI:0.89~4.51,P=0.000 4)相关,BUA升高与LAA有关(OR=0.77,95%CI:0.14~4.81,P=0.000 4)。结论 不同CISS亚型患者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LDL-C和BUA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人类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溶栓治疗是目前降低AIS死亡和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溶栓临床研究,就溶栓治疗时间窗、途径、超声辅助溶栓、特殊患者的溶栓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时的认知功能和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目前对急性缺血性年中的神经诊断学研究,往往只注重躯体症状、体征、而忽略神经心理学改变、我们用改良的长谷川智能评定量表(HDS—R),对106例急性缺血性率中患者进行检测,对急性缺血性率中的认知功能及与血管性痴呆联系作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06例均为1994~1995年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其中92例(86.8%)为腔隙性脑梗塞,包括纯运动性、感觉运动性、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和纯感觉性卒中,10例脑梗塞(9%)4例(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系统3例、椎基底埃及系统1例)。全部病例做头部CT检…  相似文献   

12.
王瑜玲  任士卿  马华民  张彦 《临床荟萃》2008,23(16):1204-1205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合理、有效地控制血压,是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必不可少的措施.但是对于急性卒中的血压控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方案,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调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国内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制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指南网站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采用AGREEⅡ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9个指南,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为5个A级、4个B级;纳入指南共综合了推荐意见12条,包括风险筛查、预防措施、知识培训与健康教育3个方面。[结论]纳入指南总体质量较高,但亟须构建以护理手段为主导的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一些临床资料,以期从临床资料方面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一些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比较。结果 糖尿病,TIA发作史及HCMV-IgM阳性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结论 糖尿病、TIA发作史、HCMV—IgM阳性可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相关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周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6月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结肠腺癌合并克隆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3例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FFPE);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3例患者肿瘤组织和癌周组织进行测序,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Pathway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采用炎症性肠癌动物组织进行差异基因验证。结果:测序数据经过滤后,保存半年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碱基含量分布及质量分布均符合分析要求,且样品间数据具有可比性。肿瘤组织和癌周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集中于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信号转导等,其中富集最显著且包含差异基因最多的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相关通路。结论:炎症性肠病相关结肠癌的发生与免疫缺陷的关系最密切,其次为感染和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降纤治疗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 由蛇毒提纯的降解血浆FIB的蛋白制剂,自1968年以来,开始陆续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导致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外科周围血管重建术、股骨胫骨折术后、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移植肾的超级性衰竭等.  相似文献   

18.
王玉才  周沐科  王会  杨雪  杨蓉  何俐 《华西医学》2010,25(3):449-451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因素,提高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对急性脑卒中早期就诊和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9月 --200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5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就诊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就诊时机将患者分为就诊及时组和就诊延迟组,及时就诊46例(8.4%),就诊延迟504例(91.6%)。就诊延迟患者中,3.5~24 h内就诊131例(23.8%),24~72 h就诊283例(51.5%),超过72 h就诊136例(24.7%)。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的相关因素有发病时间、是否独居、首诊地点、转运方式、有无卒中病史、发病地点距首诊医院距离等因素,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工作状况、医疗状况、是否知道自己属于卒中高危人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与发病时间、是否独居、首诊地点、转运方式、有无卒中病史、发病地点距首诊医院距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分析胆囊癌细胞株中不同转移能力亚群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是了解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的有效方法[1].因为缺乏高低转移细胞亚群,胆囊癌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高转移表型胆囊癌亚群细胞,采用肿瘤转移相关功能基因芯片,对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高、低转移胆囊癌细胞的96个转移相关基因作多个参量同步研究,筛选胆囊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旨在了解胆囊癌转移分子机制和寻找抑制胆囊癌转移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0.
张红  段素兰  郭素梅 《临床荟萃》2009,24(13):1189-119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卒中,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相当高,患者首次发病后两年内25%会再发生卒中和其他血管性事件。卒中复发可导致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反复多次发作的患者,其身体残障、认知障碍和抑郁状态严重影响了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