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US-PMMA)治疗早期肝癌(HCC)患者生存预后的高危因素, 及对术后总生存率(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行US-PMMA治疗的HCC患者1 563例。依据WHO对年龄的界定, 以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共733例, 60岁以下为青年组共830例。所有病灶均为首次接受US-PMWA。收集患者及病灶基线资料, 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及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OS、DFS和CSS基线特征的危险比(HR)。OS、DFS和CSS以Kaplan-Meier曲线表示, 用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与青年组HCC相比, 老年组HCC更易罹患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血症以及较多合并症, 但肝硬化发生少、肝功能较好。经PSM后, 肿瘤长径(95%CI=1.1~1.4, P<0.001)及数量(95%CI=1.2~1.9, P<0.001)、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5%CI=1.0~1.0, P<0.001)和甲胎蛋白(AFP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区域麻醉或镇痛(RA)能否改善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方法 基于PubMed、Cochrane、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RA与癌症术后患者预后相关的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后,用HR和95%CI分析单独RA或RA联合全身麻醉(GA)与单独G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62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RA可以改善肿瘤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S)(HR=0.90,95%CI:0.84~0.96,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PFS)(HR=0.50,95%CI:0.31~0.80,P=0.004);RA与无复发生存率(RFS)、生化无复发生存率(BRFS)、癌症复发率(RR)或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RA与癌症相关的OS、PFS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1期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olon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C-NETs)转移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比较T1N0M0期C-NETs患者局部切除治疗(Local Excision, LE)和根治性手术治疗(Radical Surgery RS)的长期生存结果。方法 通过分析SEER数据库内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病理学诊断为C-NETs的419例患者信息。采用Cox回归分析C-NETs患者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400例T1N0M0期C-NET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被分为两组:LE和RS。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进行1:1匹配,卡钳值设定为 0.02,用于平衡两个治疗组之间的不平衡协变量。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比较生存差异,比较5年的癌症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Cox回归分析用于计算转移对生存影响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结果 共纳入419例T1期C-NETs患者(平均年龄54.54±10.956岁),男性202例(48.10%),其中19例发生远处转移(4.52%)。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11-20 mm)(HR =9.264;95% CI 3.322-25.835;P < 0.001)、右结肠部位(HR = 0.116;95% CI 0.042-0.321;P < 0.001)和粘膜下浸润(HR = 5.842;95% CI 1.858-18.371;P = 0.003)是T1期C-NETs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T1期C-NETs非转移组与转移组患者的5年OS分别是94.5%和47.4%,(χ2 =79.762, P<0.001),5年的CSS分别为99.5%和55.7%(χ2 =164.604,P<0.001)。PSM前T1N0M0期C-NETs患者LE及RS的5年OS为95.8%和90.1%(χ2 =3.461,P=0.063),5年CSS为100.0%和97.2%(χ2 =4.317,P=0.038)。PSM后T1N0M0期C-NETs患者LE及RS的5年OS为96.8%和92.1%(χ2 =3.606,P=0.058),5年CSS为100.0%和98.5%(χ2 =1.015,P=0.314)。亚组分析显示,PSM后T1N0M0期C-NETs患者LE治疗组和RS治疗组在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和粘膜下浸润的5年OS和CSS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肿瘤直径(11-20 mm)、右结肠部位和粘膜下浸润是T1期C-NETs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排除转移相关情况后,LE可作为T1N0M0期G1/G2的C-NETs的合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 mRNA在肺癌中表达的潜在临床意义。方法下载来自TCGA和GEO数据库的14个基因表达谱数据,包括8个肺腺癌数据和6个肺鳞癌数据。采用基于R软件(3.5.0版本)的循环算法选择具有最佳预后价值的基因。采用Mante-Haenszel法对每个数据集的HR值进行汇总。结果 MELK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良性组织(LUAD:t=24.906,P0.001; LUSC:t=26.401,P0.001),并从Ⅰ~Ⅳ期逐渐升高(LUAD:F=3.779,P=0.011; LUSC:F=4.195,P=0.002)。在肺腺癌中,MELK mRNA高表达与较差的总生存率(OS)显著相关(单因素:HR=2.025;95%CI:1.712~2.394;多因素:HR=2.162;95%CI:1.796~2.604)。在肺鳞癌中MELK mRNA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HR=1.271;95%CI:0.947~1.707;多因素:HR=1.304;95%CI:0.953~1.786)。结论 MELK mRNA的高表达与肺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并可作为肺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原发灶手术(primary lesion resection, PLR)对Ⅳ期三阳性乳腺癌(triple positive breast cancer, TPBC)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PLR联合系统治疗(systemic therapy, ST)较单纯ST对生存结局影响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PLR的方式对Ⅳ期TPBC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中2010至2015年初诊为Ⅳ期TPBC的99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结局资料。根据原发灶是否手术分为PLR组和非PLR(NPLR)组,采用1∶1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平衡混杂偏倚。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Ⅳ期TPB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不同转移状况[(单纯骨转移、单纯内脏转移(肺、肝、脑)、骨转移+内脏转移、非常见部位转移)]下2种治疗模式(PLR+ST;ST)的生存差异。并进一步分析PLR方式(保乳术/全乳切除术)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结果:PSM前,PLR组较NPLR组年龄小、转移灶负荷低、T分期早、N分期晚、分化程度低的患者占比多;PSM后,仅脑转移(P=0.049)、N分期(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后的6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0~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57个月,PLR组中位OS为73个月,NPLR组为41个月(χ~2=44.970,P0.001);PLR组中位乳腺癌特异生存率(BCSS)为74个月,NPLR组为45个月(χ~2=43.373,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T分期、PLR、化疗、脑转移是影响Ⅳ期TPBC患者OS和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SM前后,PLR组较NPLR组都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对PSM后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中PLR组并没有生存获益。根据转移状况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单纯骨转移组、单纯内脏转移组及骨转移伴内脏转移组中,PLR+ST组较单纯ST组有明显的生存获益,而在非常见部位转移(骨、肝、肺、脑转移除外)的Ⅳ期TPBC患者中,PLR+ST组较ST组的生存结局无统计学差异。生存分析发现PSM前,保乳术组生存结局好于全乳切除术组,而PSM后,2组生存结局无明显差异。结论:PLR可明显改善除脑转移及非常见部位转移外的Ⅳ期TPBC患者的OS和BCSS,手术方式对Ⅳ期TPBC患者生存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与阴性,是否行手术治疗,术后是否行辅助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者的5a无病生存率和5a总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5a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因素。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5a无病生存率在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阳性与阴性,是否行手术治疗,术后是否行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a总生存率在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阳性与阴性,术后是否行内分泌治疗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HR=1.231,95%CI:1.109~1.463,P=0.012)、ER阳性(HR=2.325,95%CI:1.023~3.098,P=0.027)、PR阳性(HR=3.983,95%CI:2.065~4.639,P=0.015)、行手术治疗(HR=0.603,95%CI:0.401~0.890,P=0.047)、术后内分泌治疗(HR=0.780,95%CI:0.753~0.808,P=0.035)为影响5a无病生存率的因素;腋窝淋巴结转移(HR=1.174,95%CI:1.008~1.643,P=0.008)、ER阳性(HR=1.267,95%CI:1.023~2.498,P=0.036)、PR阳性(HR=2.048,95%CI:1.450~3.906,P=0.029)、术后内分泌治疗(HR=0.451,95%CI:0.294~0.803,P=0.027)为影响5a总生存率的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ER阳性、PR阳性、行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与老年乳腺癌患者5a无病生存率、5a总生存率有关;手术、内分泌治疗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治疗可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比较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患者行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及经皮穿刺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 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手术、SBRT及经皮穿刺消融治疗早期NSCLC的相关文献。提取结局指标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 R)及其95%CI,使用R软件进行网状荟萃分析并评价结果。结果:纳入文献38篇,其中手术患者2 964例,SBRT患者1 960例,消融治疗患者378例。以OS为结局合并后,与手术对比,SBRT HR=1.55(95%CI:1.31~1.81),消融HR=1.46(95%CI:1.04~2.05);以PFS为结局合并后,与手术对比,SBRT HR=1.56(95%CI:1.23~1...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预测可手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33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以FIB指标的最佳截点值2.90 g/L为界,血浆FIB≥2.90 g/L为高FIB组,血浆FIB2.90 g/L为低FIB组。分析FIB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前FIB水平对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低FIB组163例(48.8%),高FIB组171例(51.2%)。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T分期与FIB水平相关(W=10 817,P=0.015)。高FIB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6.60个月,低FIB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9.17个月,低FIB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优于高FI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7,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浆FIB水平(HR=1.994,95%CI:1.163~3.418,P=0.012),T分期(HR=2.213,95%CI:1.196-4.097,P=0.011),N分期(HR=3.883,95%CI:2.278-6.621,P0.001),TNM分期(HR=0.248,95%CI:0.139~0.443,P0.001)与OS密切相关。在α=0.1的水平,血浆FIB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1.680,95%CI:1.062~2.805,P=0.062),对比低FIB组,高FIB组患者的死亡风险高68%。结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不良生存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性评价CellSearch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收集CellSearch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研究。以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期(OS)为观察终点,ReviewManager5.1进行Meta分析。结果19篇英文文献包含371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纳入荟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TCs阳性组与肿瘤转移灶数目增加呈强相关(OR=1.53,95%CI:1.261.85)。与肿瘤原发灶HER2+(OR=1.15,95%CI:0.621.85)。与肿瘤原发灶HER2+(OR=1.15,95%CI:0.622.13),肿瘤分级(OR=1.68,95%CI:0.552.13),肿瘤分级(OR=1.68,95%CI:0.555.14),肿瘤治疗(OR=0.89,95%CI:0.725.14),肿瘤治疗(OR=0.89,95%CI:0.721.11)无相关性。CTC阳性组较阴性组在PFS(HR=1.67,95%CI:1.441.11)无相关性。CTC阳性组较阴性组在PFS(HR=1.67,95%CI:1.441.92)、OS(HR=2.80,95%CI:2.321.92)、OS(HR=2.80,95%CI:2.323.37)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的标本采集时间进行亚组分析,CTC阳性组均比CTC阴性患者预后差。结论CellSearch System检测CTCs用来预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其中,CTC阳性组是肿瘤的转移的风险因素,基线及治疗前CTC阳性组均预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该研究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全身肿瘤代谢体积(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WBMTV)和全身总糖酵解率(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WBTLG)在初诊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常规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ENKTL患者。以41%SUVmax为阈值勾画出所有病灶的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记录每个VOI的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总糖酵解率(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手动计算各个VOI的MTV、TLG的总和分别为WBMTV、WBTLG。使用X-tile软件寻找PET代谢参数预测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临界值并将其分为高、低两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进行比较。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确定与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的因素。结果:所纳入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截止至分析,13例患者死亡,13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X-tile软件提示SUVmax、WBMTV、WBTLG的临界值分别为14.34、11.28 cm~3、303.79。高、低两组SUVmax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低两组WBTLG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25.0%、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单因素分析的阳性预测因子有:SUVmax(HR:4.9,95%CI:1.3~17.9,P=0.016)、WBTLG(HR:4.2,95%CI:1.4~12.7,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WBTLG是OS的独立预后因子(HR:0.308,95%CI:0.100~0.952,P=0.041)。结论:治疗前高SUVmax、高WBTLG是NK/T细胞淋巴瘤OS的预后不良因素,WBTLG是OS最佳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癌症登记处数据库,分析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对肿瘤浸润深度为黏膜肌层(M3)和黏膜下层(SM)的早期食管腺癌(e EA)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并下载SEER数据库2004—2015年食管癌数据,将经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的数据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与外科手术组,将2组一般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平衡组间差异。将PSM后的最终数据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和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评估各协变量分层处理后2组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变量分析。结果内镜组与外科组的总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将年龄、性别、肿瘤位置、临床分期、T分期、分化程度分层处理后,内镜组与外科手术组仅年龄≥80岁人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HR=2.147,95%CI为1.590~2.900,P 0.001)、T分期(HR=2.020,95%CI为1.328~3.074,P 0.001)与e EA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HR=2.000,95%CI为1.480~2.704,P 0.001)、T分期(HR=1.767,95%CI为1.155~2.703,P=0.009)是e E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浸润深度为M3和SM的e EA患者,内镜能达到与外科手术治疗相同的预后效果,若术前排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建议先行内镜治疗。建议≥80岁e EA患者行内镜治疗,高龄及T1b期e EA患者应适当追加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ACEI)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改善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晚期胰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按照其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分为ACEI+吉西他滨化疗组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吉西他滨化疗组,观察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差异。结果:ACEI+吉西他滨化疗组OS为12.26±2.81个月,CCB+吉西他滨化疗组OS为(9.68±1.65)个月。ACEI+吉西他滨化疗组FPS为(7.17±1.54)个月,CCB+吉西他滨化疗组PFS为(5.35±1.12)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I与CCB的使用以及ECOG评分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3.000(95%CI 1.70~5.29,P0.05),3.722(95%CI 2.22~6.24,P0.05)。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与OS一致。其余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以及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均未对OS和PFS构成显著影响(P0.05)。结论:ACEI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有可能改善晚期胰腺癌的预后,可在高血压合并胰腺癌患者中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BRCA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探讨BRCA突变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开始至2018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估,提取主要预后指标为总生存率(OS),次要预后指标包括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BCS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合成,对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进行汇总,合并效应量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4篇文献,共计35 02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BRCA1基因突变患者为1 508例,BRCA2基因突变患者为739例,BRCA1突变携带者OS低于非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63,95%CI:1.33~2.00,P=0.000),BRCA1突变携带者与BCSS、EFS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4,95%CI:0.81~1.61,P=0.448;HR=1.18,95%CI:0.94~1.46,P=0.149)。BRCA2突变携带者OS低于非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7,95%CI:1.06~2.02,P=0.020),BRCA2突变携带者与BCSS、EFS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21,95%CI:0.84~1.73,P=0.302;HR=1.09,95%CI:0.81~1.47,P=0.558)。结论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OS相关,但对其BCSS和EFS无显著影响,在亚组分析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生存率有所改善,结果可能对BRCA突变携带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的122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患者术前1周内最近一次的血常规结果。应用ROC曲线测定SI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的最佳界值。主要随访终点为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CSS的因素。 结果根据ROC曲线及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界值为602.66,并将所有患者分为高SII组(SII>602.66)和低SII组(SII<602.66)。与高SII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高ASA评分、高G分级、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肉瘤样分化、肿瘤坏死、淋巴微血管浸润、贫血、高NLR值、高PLR值。122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9.0个月(IQR 45.0~74.0),其中122例(9.9%)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因肿瘤死亡,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90.7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SII值、高G分级、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肉瘤样分化、肿瘤坏死、淋巴微血管浸润、贫血、高NLR值及高PLR值是影响患者CSS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G分级(HR=2.115,95%CI 1.378-3.246,P=0.001)、高T分期(HR=3.591,95%CI 2.278~5.661,P<0.001)、淋巴结转移(HR=2.169,95%CI 1.239-3.800,P=0.007)、远处转移(HR=5.590,95%CI 3.636-8.595,P<0.001)、高SII值(HR=1.788, 95%CI 1.212-2.637,P=0.003)为影响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SII升高是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根治性切除术后CS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2,IFIT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90例肺腺癌、78例肺鳞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IFIT2的表达,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肺癌及癌旁组织中IFIT2表达水平的差异,χ~2检验分析肺癌组织中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IFIT2在肺腺癌、肺鳞癌组织中不表达和低表达为主,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IT2染色强度与肺腺癌、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在肺腺癌中,IFIT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较IFIT2高表达患者短(HR=2.392,95%CI:1.103~5.186,P=0.02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远处转移(HR=8.033,95%CI:3.664~17.614,P=0.000)可作为肺腺癌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风险因素;在肺鳞癌中,IFIT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较IFIT2高表达患者短(HR=2.907,95%CI:1.118~7.559,P=0.0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HR=3.390,95%CI:1.029~11.175,P=0.045)和IFIT2低表达(HR=3.762,95%CI:1.236~11.451,P=0.020)均可作为肺鳞癌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IFIT2在肺癌组织中下调表达,提示其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央型占位对接受手术的N_2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57例N_2型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中央支气管侵犯和阻塞性肺炎,将患者分为中央型组(n=157)和非中央型组(n=500),结合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57例患者中,中央型组男性患者比例更高(79.0%vs 58.6%),全肺和袖式切除术比例更高(15.3%vs 0.2%, 10.2%vs 1.6%),鳞癌患者更多(57.3%vs 16.6%),肿瘤更大(40.2 mm vs 32.9 mm),累及胸膜比例更低(46.5%vs 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组和非中央型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7.2%和44.8%(P0.001),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方式、N分期、有无放化疗、是否中央型占位是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中央型HR为1.38(P=0.016)。在602例接受标准肺叶切除患者中,中央型占位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4,P=0.032)。中央型鳞癌和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低于非中央型患者(32.7%vs 36.0%,P=0.678;19.4%vs 48.1%,P0.001),其中,中央型占位是影响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0, 95%CI 1.51~3.50,P0.001)。结论:对于N_2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中央型占位是不良预后因素;这种表现在腺癌患者中更为明显,N_2中央型腺癌患者手术后的预后较差,选择手术时应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2,IFIT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90例肺腺癌、78例肺鳞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IFIT2的表达,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肺癌及癌旁组织中IFIT2表达水平的差异,χ~2检验分析肺癌组织中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IFIT2在肺腺癌、肺鳞癌组织中不表达和低表达为主,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IT2染色强度与肺腺癌、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在肺腺癌中,IFIT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较IFIT2高表达患者短(HR=2.392,95%CI:1.103~5.186,P=0.02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远处转移(HR=8.033,95%CI:3.664~17.614,P=0.000)可作为肺腺癌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风险因素;在肺鳞癌中,IFIT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较IFIT2高表达患者短(HR=2.907,95%CI:1.118~7.559,P=0.0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HR=3.390,95%CI:1.029~11.175,P=0.045)和IFIT2低表达(HR=3.762,95%CI:1.236~11.451,P=0.020)均可作为肺鳞癌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IFIT2在肺癌组织中下调表达,提示其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一线或多线治疗晚期(转移复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探索患者的预后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一线或多线治疗接受埃克替尼的NSCLC患者250例。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进行中位生存分析和差异检验及多因素预后生存因素分析。结果一线治疗亚组(一线亚组)与二线及以上治疗亚组(多线亚组)的疗效和生存差异:两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63.3%和56.9%,差异无显著性(P=0.397);一线亚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0个月,95%CI:12.4~15.6)优于多线组(10.0个月,95%CI:7.9~12.1,P=0.015),而一线亚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8个月,95%CI:23.1~32.9)与多线亚组(27个月,95%CI:20.9~33.1)差异无显著性(P=0.888)。一线与多线亚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最佳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皮疹是一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年龄、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既往是否手术、PFS是一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0.003)。年龄、病理类型、皮疹是多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11、0.012);而既往是否手术、皮疹是多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22、0.03)。结论EGFR突变患者应尽可能在一线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以获得最佳的PFS,同时EGFR突变患者即使一线未获得TKI治疗,后线仍应推荐应用EGFR-TKI从而使患者OS获益。皮疹、最佳疗效是一线治疗PFS的良好预后因素;而既往手术、PS评分≤1分、年龄<60岁、PFS>6个月是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年龄<60岁、腺癌、皮疹是多线治疗患者PFS良好预后因素;既往手术、皮疹是多线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肝母细胞瘤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2019年首诊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12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年龄、性别、PRETEXT分期、病理类型、远处转移、治疗前血清AFP水平、治疗前LAR水平、治疗方案及治疗后随访结果。所有患儿依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组标准分为标准危险组与高度危险组,并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儿童肝母细胞瘤无事件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儿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发病中位年龄为16个月,3岁以内患儿为103例,3岁以上患儿为17例;标准危险组为39例,高度危险组为81例;伴远处转移为20例,不伴远处转移为100例;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100ng/ml 为2例,AFP>100ng/ml 为118例;治疗前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31.6为 92例,LAR>31.6为28例。随访时间29.0 (10.3, 62.8)个月,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9.8±4.1%和84.9±3.7%。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肝母细胞瘤患儿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EFS: HR=1.029, 95%CI 1.015-1.042; OS: HR=1.030, 95%CI 1.014-1.046)、治疗前AFP≤100ng/ml(EFS: HR=18.10, 95%CI 3.20-102.53; OS: HR=19.82, 95%CI 3.26-120.56)、伴远处转移(EFS: HR=3.13, 95%CI 1.07-9.20; OS: HR=4.36, 95%CI 1.22-15.60)以及治疗前LAR>31.6(EFS: HR=5.77, 95%CI 1.89-17.66; OS: HR=7.69, 95%CI 1.91-31.02)(P<0.05)。结论:肝母细胞瘤患儿发病年龄较大、远处转移、AFP≤100ng/ml、LAR>31.6是影响肝母细胞瘤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LAR可作为一种判断儿童肝母细胞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化疗后的复发转移模式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围术期化疗的cT_3/4N_0~2M_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49例复发转移(67.12%),其中16例(21.91%)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2例(16.44%)血行转移,8例(10.96%)混合转移,6例(8.22%)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6.85%)吻合口复发,2例(2.74%)腹腔淋巴结转移;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3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40.4%。ypT分期(HR=1.439,95%CI:1.128~1.836,P=0.003)、ypN分期(HR=1.584,95%CI:1.073~2.340,P=0.021)、神经脉管侵犯(HR=2.788,95%CI:1.401~5.548,P=0.004)、切缘病理阳性R_1(HR=2.130,95%CI:1.094~4.148,P=0.026)是围术期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术后病理ypT分期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37,95%CI:1.165~2.029,P=0.002)。ypN_0中有神经脉管侵犯者无病生存期(7.2个月)少于无神经脉管侵犯者(35.8个月)(P0.05),ypN~+中有神经脉管侵犯者无病生存期(11.1个月)与无神经脉管侵犯者(25.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化疗后复发转移以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血行转移和混合转移为主,神经脉管侵犯为影响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