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神"是《内经》针灸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术语,与针刺实践密切相关,然其具体所指在经文中未有明确解释,后世医家理解也多有分歧。故通过对《内经》中与神相关概念术语、形神关系、上下文语境以及道家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认为"治神"乃治医家之神,而非病者之神。这与道家在进行某种高超操作技艺时对"神"的追求与重视不谋而合,与道家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由此提示,早期针灸理论源流梳理、概念术语的厘清,在系统爬梳相关医学文献的同时,尚需从早期思想文化观念与医学理念相互交织的层面多加审视,综合辨析。  相似文献   

2.
万兆新  苏同生 《陕西中医》2012,(11):F0003-F0003
<正>耳鸣患者往往继发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这种萦绕不去、捉摸不定的"噪音"分散了患者注意力,继而引起失眠、坐卧不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形神学说"的核心是"形神一体观",是传统医学对生命在哲学高度的认识和理解。中医认为,形即形体;"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健康的标准是"形神合一",强调对"神"的深刻理解和关注辨证论治是调神守形的过程。耳鸣患者的"形"与"神"是如何被干扰的呢?  相似文献   

3.
中医有独特的文化和理论体系,融汇了古代天文、地理、五行理论及道家、儒家的智慧,几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近代的一些磨难对中医事业的"形"与"神"造成了损伤。要想发展中医院,就要抓住契机,形神同治。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家、文明史学家一直以来均有"医源于巫"的观点,我国的古"医"字写作"醫"或"毉",明显可见"医"与"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天神透过巫掌管人间"的层次观点渗入医学体系中,影响并形成中医学的形神理论。上古巫文化以"天(神)-巫-人"为核心架构的天人体系,至春秋时期,诸子以哲学思辨将其转化为"天(神)-心-人"体系,至战国晚期,以人为重心,建构出"神-心-形"的形神体系。此哲学思维模式影响中医学而形成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核心架构,有效指导中医学数千年,由此发展出灿烂的中医文化。形神观的核心架构:"神-心-形"思维体系演变过程的确立,丰富并完善形神理论,明确了中医学天人合一之整体观的原创思维内涵,印证哲学对医学的指导意义,可使中医学能在更坚实的哲学、文化之根基上将理论及临床应用推向更宽广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钦鹏  张媛媛 《河南中医》2016,(12):2059-2060
《黄帝内经》的形神共养养生理论包括形神共养的生理观、形神共养的脏腑观及形神共养的疾病观。形神共养理论不仅注重形体调养,而且还注重精神调摄,其秉承道家崇尚淡味,追求本味的养身方法,体现出贵身、敬德、养神的养生思想,通过顺应自然、和于阴阳、保养精气、导引吐纳等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境界。散在于《黄帝内经》各篇章的形体调养和精神调摄在生理和病理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检索从先秦时期至清代的古代文献,梳理形神字义、形神含义及形神一体观的历史演变过程("鬼魂论"-散在的"形神说"-较系统的"形神观"-形神观与医学有机结合),正本清源,揭示形、神、形神一体的内涵,以期更好地将其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阐发人类生命活动,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传统的“形神一体”生命观,在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下得到新的关注。“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历代医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的认识出发,比较形神理论与心身医学的异同,结合临床观察,从形神病机、察神揣穴、形神治法3个方面论述“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诊疗的指导,厘清了“形”与“神”在疾病、诊断、治法不同层面的指代对象,讨论了“形神一体观”视域下的针灸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心身问题,影响了很多的人的工作和生活,但由于现代医学的视角影响到其对亚健康的全面认识和合理处理;中国传统医学的"形神观"却合理的解释了亚健康的各种现象并能很好的处理,所以本文试图阐释中医的"形神观"与亚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黄帝内经》在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形与神俱"的生命观并贯穿全书,从而阐明了"形神共调促健康"这一防治疾病的核心治疗观,自此逐渐成为后世中医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现代所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以说是对这一观念的认可与回归。形神和谐是人体健康的基石,调神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中医形神统一观出发,从疾病的发病过程,调神对治疗疾病疗效的影响,并结合笔者对失眠、  相似文献   

10.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生理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统一。而中医学也一直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临床治疗疾病提倡"形神并调",通过药物疗法与情志疗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旨在从"形神一体观"角度对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对于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注重形神兼养是中医学的养生特色之一,《黄帝内经》对此论述十分丰富,尤其强调"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系统整理《黄帝内经》对"形"、"神"和"形与神俱"的认识,结合历代医家形神兼养的养生思想,探讨"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及形神兼养的养生理论,以期为现代防病延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有之精神、形体,则生命始生、发展、变化,无则精神消亡、形体陨落、生命终结。随着现代社会心理应激源的不断增多,情志致病越发显著,由此引发的情志相关性脾胃病应予以重视。针灸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被广泛接受。其核心强调"针以治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故本研究基于"形神一体观"与针灸"调神守形"理论,结合古代文献对针灸治疗情志相关性脾胃病进行分析阐述,归纳总结临床取穴思路,以期为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疑难病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切入,围绕针灸"治神",从6个方面对五行针灸诊治疑难病进行了探讨:①中医形神合一观、针灸首重"治神";②对"治神"理解的不足;③五态人辨识与针灸"治神";④五行针灸与天人相应整体观;⑤五行针灸与治病求本、激发自愈力;⑥五行针灸"治神"的优势及方法。说明在针灸临床中,可以应用五行针灸开启疑难病诊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医与道,均根系于中国古代哲学,道家的思想理论与中医息息相通,古代许多名医均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肾乃后天之本,肾精为肾气、肾阴、肾阳化生的物质基础。本文从道家思想中的"真精观""变化观""矛盾观"和"精气神观"来探讨道家思想对中医肾精内涵的影响,以期深刻理解中医肾精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官能症之间的一类疾病。随着对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不断深入,心身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其形成于发展和中医传统医学理论中的“形神学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针灸“治神”思想是保证和提高针刺得气效应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和应用针灸“治神”思想,也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试从“治神”的角度探讨心身疾病与针灸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方春阳 《养生月刊》2004,25(4):300-301
养生这一门学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我在《养生月刊》发刊时撰写了《形神相亲首重神——嵇康的养生观浅析》一文,得到了  相似文献   

17.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德经》中所推崇的"清净无为"、"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等观点,对中医的养生保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其中的养生、益寿、延年的观点也一直被后世所推崇,本文现就《道德经》与《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做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甚深。本文从自然无为与恬儋虚无、人法自然与应于天地、冲气以为和与以平为期、治未乱与治未病四个方面阐述一下传统道家经典《道德经》的哲理与传统医家经典《黄帝内经》防病治病观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道家关于生命、形神等观念属于中医生命观、疾病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医家在中医医道传承中具有积极作用。清末全真道南无派传人刘名瑞《元汇医镜》认为医道传承首先要以心术悟道,“医与道相为表里,只在先后一悟”;又提出先天之炁乃是生命的根本,主张临床上方药与静功调摄先天一炁相结合,提出察脉六字,倡导从神、色、声诊病、断死生等均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20.
形神学说充分体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朴实性及唯物性,"形神合一"就是中医学辩证唯物观和整体观的反映.神生于形,神是形的主宰.神的存亡盛衰取决于彤的存亡盛衰,通过神之变,可诊及形伤之情.治神关键在治气,治形重在治气、血、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