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SLC22A1 rs628031与SLC22A4 rs27289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300例T2DM患者与30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2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突变在甘肃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选取其中新诊断的T2DM患者105例,接受每日口服500 mg二甲双胍的治疗,随访90 d;根据基因型分组,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情况与各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SLC22A1 rs628031与SLC22A4 rs272893在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C22A1 rs628031 AG型与AA型、GG型与AA型FPG、Hb A1c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C22A4 rs272893基因多态性中GG型与AA型FPG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22A1rs628031和SLC22A4 rs272893基因多态性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地区PGC-1α基因Gly482Ser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61例糖尿病前期人群(IGR)、43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和446例OGTT正常的健康志愿者(NGT)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方法检测PGC-1α基因Gly482Ser基因型,观察三组人群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糖尿病前期不同基因型人群的临床变量的差异性.结果(1)PGC-1α基因Gly482SerAA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在T2DM组中的频率分别为0.209和0.587,在IGR组中为0.152和0.6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在T2DM组中为0.413,在IGR组中为0.36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32).(2)IGR组PGC-1α基因482位点GG基因型和GA+AA基因型的表型间的BMI、TC、HDL-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IFG)GG基因型和GA+AA基因型的临床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含A的基因型(GA+AA)表现出更高的餐后血糖(PBG)水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7),而BMI、TC、HDL-C和LDL-C水平在GA基因型和GA+AA基因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云南省昆明地区PGC-1α基因Gly482Ser多态性与糖尿病前期密切相关,可以推测含有A等位基因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易合并餐后高血糖,更易进展为T2DM.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SLC22A1 rs62803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93例接受单用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应用单碱基延伸法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剂量二甲双胍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rs62803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在药物剂量亚组分析中,rs628031 GA/AA基因型的患者接受单用高剂量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明显增高(85.7%vs.14.3%,P=0.015),但是,在低剂量组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SLC22A1 rs628031基因多态性与高剂量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湖北汉族人群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多态性(-803G/A位点)分布情况,并探讨RBP4基因多态性(-803G/A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湖北128例T2DM患者和131例正常人RBP4基因-803G/A位点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血糖、血脂水平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T2DM组中基因型分布为:GG型40.5%,AG+AA型59.5%;对照组中分布为:GG型62.3%,AG+AA型37.7%.T2DM组中等位基因频率A和G分别为36.2%和63.8%;对照组中分别为18.7%和81.3%.T2DM患者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中GG基因型血清TG与 Lp(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AG基因型血清 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湖北汉族人群中的RBP4基因-803G/A多态性可能与T2DM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对新发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发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成4组:饮食+运动治疗组30例(A组),二甲双胍治疗组30例(B组),艾塞那肽治疗组30例(C组),二甲双胍+艾塞那肽治疗组30例(D组)。检测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GC)、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指标,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B、C、D组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C、D组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组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可改善新发初诊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且作用效果优于两药物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64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格列美脲组,32例)和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维格列汀组,32例),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糖波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明显下降,而维格列汀组2 h PG、Hb A1c水平显著低于格列美脲组(P0.05);治疗后,两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明显升高,胰岛素(INS)水平明显下降,而维格列汀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与格列美脲组比较,维格列汀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低血糖事件、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初诊T2DM患者具有更好降糖效果,可保护胰岛β细胞,且血糖波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T2DM患者39例纳入无效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有效的T2DM患者39例纳入有效组。查阅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效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低水平占比高于有效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水平占比高于有效组(P0.05),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FINS、高HOMA-IR是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无效可能受低FINS、高HOMA-IR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以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Hb A1c、FBG、PBG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 A1c、FBG、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精神健康、活力、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765G/C 多态性与昆明地区汉族人2 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00 例T2DM 患者、100 例健康对照者(NC)的COX-2 基因-765G/C 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及相关资料.结果 (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2DM 患者中,-765GG 型携带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 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水平与非GG 型携带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虽COX-2 基因-765G/C 多态性与T2DM 发病无明显相关,但-765GG 基因型能影响T2DM 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717 A>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717A〉G多态性与河北唐山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127名T2DM患者和155名健康对照者(NC)行CRP-717A〉G基因型检测,并测身高、体重、血脂、FPG、HbA1c和11s—CRP。结果两组间GA+C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基因型个体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高于GA+GG型个体(P=0.014),但这种关系只限于T2DM患者。结论CRP-717A〉G基因多态性与该人群T2DM无相关性。该基因型与T2DM患者甘油三脂水平有关,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5178C/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型糖尿组(220例)及正常对照组(126例)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5178C基因型与5178A基因型的T2DM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2DM患者中5178C基因型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频率要高于5178A基因型(P0.05)。结论线粒体DNA5178C/A多态性可能与T2DM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指标、hs-CRP及MDA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2组hs-CRP及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氧化应激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妞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剂量,吡格列酮最大加至45mg/d,二甲双胍最大加至1500mg/d,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二甲双胍组更明显(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吡格列酮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降糖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其对T2DM患者血脂水平影响与二甲双胍不同,但可能同样对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起保护作用,从而延缓T2DM及大血管并发症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格列本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B组给予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C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C肽水平变化,以及A、B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B、C组,B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有优于C组的趋势,但除HbAlc外,其余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前6周及后6周低血糖发生率均有低于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改善糖代谢,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优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西格列汀对二甲双胍(Metformin)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单二甲双胍治疗T2DM后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对照组(30例)和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FPG、2 hPG、HbA1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能有效降低血糖,安全可靠,且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予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HbA1c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HOMA-β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HOMA-β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合理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均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且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基因型与性别、年龄及临床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131例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进行分组,探讨这些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冠心病患者中,有5种基因型被检测到,分别为CYP2C19*1/*1(636GG,681GG)、CYP2C19*1/*2(636GG,681GA)、CYP2C19*1/*3(636GA,681GG)、CYP2C19*2/*2(636GG,681AA)、CYP2C19*2/*3(636GA,681GA)。分布频率分别为53例(40.5%)、54例(41.2%)、6例(4.6%)、13例(9.9%)、5例(3.8%),而CYP2C19*3/*3(636AA,681GG)未被检测到。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CYP2C19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代谢型患者,其CYP2C19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27,P=0.038)。不同年龄和临床分型冠心病患者CYP2C19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代谢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性别、年龄和疾病临床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后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单用二甲双胍(1 500mg/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HbA1c 7%~10%),加服西格列汀100mg/d,持续治疗12周。结果加用西格列汀100mg/d,HbA1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血清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或〈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显著提高(P〈0.05或〈0.01)。加用西格列汀后低血糖风险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100mg/d后,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体脂肪量,同时测量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取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较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W)、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体脂肪量和腹内脂肪(VA)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T2DM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得到控制的同时,能获得降低W、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脏脂肪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