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鑫  钱占红 《中医药导报》2019,25(15):31-33
目的:探究清代温病医案三焦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清代治温医案,并按照入选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温热、湿热类医案三焦证候药物数据库,统计各类药物的频数,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讨清代医家在各类、各阶段温病证候治疗中所体现的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温热类上焦用药频数最多,湿热类中焦医案及药物频数较多,但三焦兼顾。结论:清代医家治疗温病用药注重三焦脏腑功能和气机通畅,温热类主要在肺,湿热类主要在脾胃。  相似文献   

2.
《新中医》2016,(4)
正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至晚清时期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晚清民国时期具有其时代特色,由于受西医东渐影响,学术理论主要进展是黄疸"血分说"和"胆汁入血说"的提出,治疗上则提出活血化瘀、清肝胆湿热的大法,对后世影响较深。而药物最能反映医家的临床思路和对学术思想的发挥,医案是医家临证用药的实录,故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医案用药的统计分析,探讨晚清民国时期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及学术提供借  相似文献   

3.
王学川  邝卫红 《新中医》2016,48(4):261-263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至晚清时期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晚清民国时期具有其时代特色,由于受西医东渐影响,学术理论主要进展是黄疸"血分说"和"胆汁入血说"的提出,治疗上则提出活血化瘀、清肝胆湿热的大法,对后世影响较深。而药物最能反映医家的临床思路和对学术思想的发挥,医案是医家临证用药的实录,故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医案用药的统计分析,探讨晚清民国时期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及学术提供借  相似文献   

4.
温病卫分证常用辛凉解表治法,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的疏利透达法亦是温病早期的重要治法之一。文章在论述疏透法治疗理论基础上,剖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用药,分析其卫分证治疗验案,及运用"疏透"药物频次规律,进而阐述温病医家对疏透法的运用。研究"疏透"药物的配伍规律,为拓展外感热病及新发传染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5.
《古今医案评议》为近代医家张山雷所著,该书通过对前人医案的举要、点评,分析总结了诸病的发展特点及治法思路。书中有关湿温病的治疗特点可归纳为:湿温在表,首当芳化;开降痰浊,条畅气机;治分气血,疏达通闭;明辨伤寒,用药四忌。张山雷认为湿温用药必当芳香宣化,开痰理湿方是正本清源之法,重在畅达气机。  相似文献   

6.
宋文集  林振坤 《新中医》2018,50(2):212-214
正吕安卿,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中医世家,曾为广东近代中医学术社团——广州医学卫生社社员,为民国时期广州妇儿科名医~([1])。岭南医史学者吴粤昌曾将杨鹤龄、郭梅峰、吕楚白、吕安卿并称近代"岭南四大家",认为此四家用药"形成了岭南医派的奠基人",持论和治绩"开创了岭南医家的新风气"~([2])。吕安卿未有医著存世,医疗学术经验主要收录于《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3])。吕氏辨治温病,主松  相似文献   

7.
王旭高为清代著名医家,通过研究《王旭高医案》《王旭高医书六种》中有关痰证医案和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王旭高对痰证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治疗痰证的特色治法及其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规律,从温病学代表医家相关著作中选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33例、薛生白《湿热论》和《扫叶庄医案》中50例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二位代表医家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  相似文献   

9.
张简斋先生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吴鞠通、叶天士等温病大家的学术思想,善于运用温病方治疗内科杂病,常用三仁汤、沙参麦冬汤、宣痹汤和宣清导浊汤等化裁,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并且有所创新。通过整理研究简斋先生运用温病方治疗内科杂病医案,以开拓内科杂病的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透热养阴思想是叶天士治疗温病最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在《温热论》《幼科要略》《眉寿堂方案选存》《临证指南医案》等代表性著作均有呈现,本文从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分析叶天士透热养阴用药规律,阐明透热养阴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以期为温病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近代温病医案入手,对入选医案中的证候符合湿热邪遏卫气的主要症状及治疗用药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探讨近代医家在针对温病主要症状治疗中体现的"清透法"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指出"清透"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杏仁可配伍多种药物以宣肺达邪;燥湿、化湿、利湿3种治疗手段即是解决湿遏卫气的主要方法,也是发挥"清透"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龙砂八家医案》所载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龙砂医家医案,探讨龙砂医家运用五运六气临证的思维特点,认为龙砂医家善于运用运气学说的"天人合一"观、周期节律、"开阖枢"理论等分析病机,预测疾病转归预后,根据值年运气特点调整用药思路,使用运气《司天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温病学派产生后使用透法与近代以前历代医家使用其他治法治疗银屑病证相关医案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清代医家叶桂是吴门温病医派的代表,不仅对温病学说贡献突出,在内科疾病的诊治方面也独具特色。叶桂治疗痞满临证经验颇丰,《临证指南医案》等多部医案均有记载。从病因、病机、治疗上总结其诊治经验,病因分外感内伤,病机以气机阻滞为本,与肺、肝、脾的气机失调相关。治疗融入温病理论,祛除温邪,调和营卫;借鉴仲景思想,善用经方,随证化裁;运用六经辨证,补泻兼施,温清得宜。其独到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方法为后世开启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理法方药推崇备至,在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中,大量录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温病的医案,其中涉及的条文97条,方剂101人,吴氏将这些医案分门别类,再参以三焦理论,创建和发展了温病三焦辨证学说。深入研究《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的关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大有裨益。本文后附有《温病条辨》有关方证和《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照表,为同道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温病辛凉(寒)透泄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讨。通过查阅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等20位医家31部原著及有关文献35篇,经认真讨论、分析研究,对历代医家有代表性的认识进行述评,对历代医家临床所用药物进行了数理统计,进一步明确了温病辛凉(寒)透泄法的基本含义、作用机理、使用范围、临床适应症、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得心集医案》由旴江医家谢星焕撰写,谢氏字斗文,号映庐,清代著名医家,江西历史十大名医之一。《得心集医案》全书六卷,二十一门,载医案250余则,每案病因、病机、辨证、立方均有详细论述。谢氏治疗温病倡导从脾胃论治。其子谢甘澍跋曰:“道光辛卯岁饥,时疫大作,诸医专事发表攻里,  相似文献   

18.
温病,是指一种以温邪为主要病因、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温病多热象偏重,故易化燥伤阴.清代医家吴鞠通(吴瑭)以擅长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闻名于世,在其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中,以三焦辨证为纲、以病名为目,开创了三焦辨证理论体系的先河,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笔者通过研习《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探求其...  相似文献   

19.
马超  柴可夫 《中医杂志》2015,(3):264-265
张简斋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家,通过学习他的诊治医案,梳理和探析其从肝胃论治胃脘痛、眩晕头痛、血证等内伤杂病的思路和处方用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肖化云  刘景超  凌芳 《陕西中医》2009,30(11):1502-1503
近代医家张锡纯擅长治疗温病,主张寒温统一,认为温病治法已详载于《伤寒论》,伤寒、温病之治法始异而终同;调治温病,主张清透,遣方用药讲求实效,味少而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