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银娥  王惠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18-1019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会功能训练,训练前后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问卷(QOLI)评分,出院后1个月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评定患者精神残疾的减轻程度。结果:QOLI评分除物质生活维度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院后1个月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其精神残疾程度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精神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其社会地位较低,在学习、就业、婚姻等诸多重大问题上困难重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综合康复训练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回顾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寻求并制订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训练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6月选取收治于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训练。于入组时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维度、"干扰和攻击行为"维度,生活质量总分及"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症状和不良反应维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训练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以NOSIE-30及SANS量表对两组进行同步性比较研究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 在NOSIE-30测查中的总积极因素增分值及总消极因素的减分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NS评分研究组(经治疗后)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得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寻求并制订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训练方法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6月选取收治于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训练。于入组时、干预后3个月、6个月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维度、干扰和攻击行为维度,生活质量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分量表得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训练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40例与氯氮平组39例,分别给予口服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缺陷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氯氦平组(P0.01);SDSS各条目评分2组均明显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在家庭内外活动、对外界兴趣、社会性退缩、婚姻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6个条目评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的GQOLI-74总分及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P0.01);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氯氮平组(37.5%与66.7%,P0.01)。结论:齐拉西酮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但副作用小;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数字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实施护理。两组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面对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应对、回避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可引导食管癌放疗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引导式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引导式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情感平淡或迟钝、言语障碍、意志缺乏、社交缺乏及注意障碍各方面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技能、动作和交往各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引导式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病症状,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接收的1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4~10月接收的6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另将2016年11月~2017年5月接收的60例患者归为循证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SDSS评分、SQL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DSS评分、SQLS评分均小于干预前,且循证组的SDSS评分、S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控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过3个月的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护理服务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中SQLS中心理社会分量表、动力和精力分量表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PI中日常生活能力(因子Ⅰ)及动性和社会交往情况(因子Ⅱ)也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质量,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好发于青壮年,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影响,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精神分裂症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刺激、生理原因、体质因素等,临床上单纯的药物治疗过,疗效并不是很理想。我院对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科疾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护理干预,并随访1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与社交基本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过程中对照组仅提供单纯的药物巩固治疗指导,研究组由随访人员与家属及患者共同制订适合各自的个体康复计划,并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随访前及随访3个月、6个月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结果:随访3个月、6个月研究组BPRS、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生活技能与社交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和社交能力,对促进他们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团体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疾病转归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每周做3次团体训练,60d为一个疗程。训练前后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在团体训练2个月后总分明显下降。结论:团体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有明显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和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接受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和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精神病症状、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精神病症状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和计划性等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和指导可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抽取某县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运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干预组患者按干预计划接受1年的全程系统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社区管理。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统计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疾病复发率下降(P0.05)。结论全程系统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干预,观察8周。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两组的行为症状。结果 干预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退缩、抑郁、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休养,训练组进行社会技能训练,并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遵医情况复发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坚持服药率,巩固疗效和减少疾病复发有效改善了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有利于患者自立和重返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0.01)、言语表达(t=4.32,P<0.01)和社交兴趣(t=4.36,P<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0.05)、社会兴趣(t=4.12,P<0.05)及退缩行为(t=4.30,P<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0.01)。 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