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王堆汉墓帛书》与《伤寒杂病论》和《内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书,因此认为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近来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抱有质疑,但因证据不多至今未能改变这种观点.《马王堆汉墓帛书》(以下简称《帛书》)的出土,给了人们考证的机会,今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同道参考.一、从《帛书》的成书年代看不论从字体和内容看,《帛书》的产生不晚于秦汉之际,当早于《内经》纂成时期.在《帛书》中有不少与《内经》相同的内容,如《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全文和体例接近《内经·经脉篇》;竹简《十问》中有“黄帝问曰”等字样.因此张仲景有可能继承于《内经》,更有可能继承于《帛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14,(2):85-85
<正>2013年年末,成都老官山汉墓考古有重大发现,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发现920余支竹简和50枚木牍,作为西汉时期简牍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竹简的内容有9部医书和1部兽医书《医马书》。9部医书除《五色诊脉》外都没有书名,其余初步命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以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81-1283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拟针对该漆人足太阳经脉循行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历代经脉相关文物、文献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管窥老官山汉墓漆人经脉循行的特点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内经》是我国早期的医学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构成.全书集此期医学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于外感热病之认识,较为全面系统,包括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转归等.其专篇论述外感热病学术思想者,有《热论》、《评热病论》、《刺热论》、《寒热病》、《热病》等篇.而散在之有关论述,则于全书各篇中时可或见.系统总结其有关理论,于伤寒学术起源之认识不无裨益.故而在此就书中有关内容,简要撰述如次.  相似文献   

6.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71-73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拟综合分析老官山汉墓人像经络线条循行路线及历代相关文献记载,探讨足阳明胃经循行变化情况,为梳理经络理论的发展源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第一方"治风痹汗出方"的简文进行断句、标点及文意梳理,对其中较难解的"酿"和"齐"进行训释,分析了此方所用药物及风痹的一般治疗方法,指出此方须长期坚持使用并兼以其他疗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均为中医的经典课程,且《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为加强经典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文章将举例说明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淫"字在古籍中应用很广,含义众多。在《黄帝内经冲也较为常用,现就其字义的演变作些分析,以求教于同道。一、先秦古籍用"淫""淫"的初义是浸淫。《说文解字》:"淫,从水淫声。浸淫随理。"从浸淫又可引伸出润泽,如《楚辞·自悲》:"施玉色以外淫。"又可引伸为滋生、蔓延。《说文》"久雨日淫",故"淫"又有"久"义。如《国语·晋语》:"底著滞淫,谁能兴之?"这里的"淫"字就是"久",句谓止附废久,谁能起之?"淫"又有"大"义,如《诗·周颂》:"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毛传》:"淫,大也。威,则也。"句谓统承先王的大法治理国家,降福甚大…  相似文献   

11.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以15枚有病方编号的题名简为目录,约200支与题名简编号相对应的病方简为正文,二者共同构成了《六十病方》的主体结构。研究中发现《六十病方》的具体内容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主治病症、药物方剂、制用之法、禁忌事项书写完整规范,多处有前缀中圆点的"其一曰"提示性文字运用,一些条文给出方剂的文献来源等等。通过综合考察《六十病方》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特点,可以认为《六十病方》是经过加工整理后相对成熟的医学文献。此外,《六十病方》中存在的少数残碎医简,因为具有潜在的文字辨识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总结<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身重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肾虚衰,筋骨失养;脾不散精,形体失养;水湿阻滞,形体受压;邪入经腧,气津不升;热入阳明,枢机不利.  相似文献   

13.
咳属常见症状及病种,病情有重有轻,伴发症状普遍见于大多数疾病中。《内经》为咳单独立论,亦称《论咳》,以内外合邪为病机,肺胃为病之源头。《伤寒杂病论》六经太少阳阴、阳明、厥阴为纲,分表里寒热虚实;咳亦以六经而分为六经病证,每证又可依寒热虚实再分四证。《彭子益论》临床所见以咳为主之病多为久咳,久咳者伤气伤津。寸口脉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肾,左主血,右主气。脉沉,左右脉偏一侧细者,此为肺金枯燥不能生水,甲木失养,少阳相火上冲攻肺之咳。  相似文献   

14.
论述后人注释《灵枢》《素问》中两则病案,因句读有可商榷之处而致使原意不明的问题,同时提出笔者观点。  相似文献   

15.
艾志福  喻松仁  丁敏 《光明中医》2014,(9):1816-1816
汗病是指一系列以汗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以自汗、盗汗最为常见,其它尚有头汗、手足汗、半身汗、阴汗、腋汗、黄汗、红汗、战汗、狂汗、绝汗等。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医学典籍《内经》就已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据考,《内经》全文涉及"汗"之字有60个篇章共322次。其中《素问》34个篇章共127次,《灵枢》26个篇章共195次。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次听胡希恕先生讲课,是1966年冬,其家住壅和宫东小平房,题目是《基于仲景著作的研究试谈辨证施治》。其主要内容发表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当其讲到: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一句话时,余感到最震惊,亦不甚理解。后经不断读胡老笔记,随着对其学术的了解渐渐深入,才逐渐理解其涵义,体悟此语的横空出世有划时代意义。并感悟一代一代后学之中有越来越的人认识此语的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 ,我们都是以记载于《内经》而形成于唐代的五运六气说作为外感病因的立论基础 ,信奉“外感不外六淫 ,民病当分四气”的观点。经研究发现 ,在此之前 ,古代医生是把寒暑的太过和燥湿之气 ,以及邪风 ,视为致病因素的 ,并阐明了它们的致病特点、引发的种种病证 ,与“六淫”学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赵桂新 《中医药学报》2010,38(4):116-118
论述了古代医学对回肠、广肠、大肠、小肠的位置、长度及生理功能的认识,将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肠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辨明它们之间的划界,明确提出《素问》中的小肠、大肠和《灵枢》中回肠的确切解剖概念,并从文字学的角度给予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江幼李 《中医杂志》1996,37(9):521-523
《内经》在探索健康与疾病,人与自然的奥秘时提出了因时之序的思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又说:“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赋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疑难字词,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可以训诂学的方法为基础,结合文字学以形索义,结合音韵学因声求义或因声别义,结合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历史学、校勘学等多门学科以寻求词义,探求正确理解《伤寒杂病论》中文字之形、音、义的多种途径,揭示中医经典中疑难词汇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