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大多数结直肠癌是从腺瘤样息肉恶变而来,早期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纤维结肠镜是目前最准确的检出结肠息肉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痛苦,并且部分患者不能完成全结肠的检查。CT结肠成像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结肠病变的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能够全面评价肠腔内、外及整个腹腔脏器的病变,易于被患者接受。本文对44例结直肠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结肠成像检查,比较各种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出一种最佳的后处理方法组合以更好地显示病变。  相似文献   

2.
应用螺旋CT结肠成像方法诊断结肠占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林  陈岩  宋冰  张文婧  孙涛  郝明利  姜缤  温连庆  夏爽  沈文 《天津医药》2005,33(4):240-241,F003
结肠占位性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有大便潜血试验、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等方法,各有优劣。Viningt1994年首次提出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CTC)以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尤其是16排螺旋CT的出现,使结肠占位病变诊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我院应用此项技术检查21例可疑结肠占位病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特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来对均为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的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总结螺旋CT检查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特殊价值,并与结肠镜、气钡双对比造影、B超等3种检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与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对病灶的发现率几乎一致,明显高于B超。多排螺旋CT检查对发现患者浆膜层受侵及腔外肿块、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查手段。并且多排螺旋CT(结直肠充气后)扫描于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后对受侵肠管范围可以进行大致测量,比较直观显示病变形态范围,为术前手术计划制定提供参考。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具有特殊价值,应作为结直肠癌术前必备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对结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 56例患者行结直肠螺旋CT检查,并进行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结直肠的CTVC、SSD、VR及多平面成像等二、三维图像,并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9例,多发性息肉3例;结直肠癌30例.结论 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的临床应用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天津医药》2001,29(4):242
施行内窥镜息肉切除术是防止发生结肠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常规的结肠镜检查(CC)存在缺点,G.Pappalardo等评价用一种有希望的替代技术,磁共振结肠造影(MRC),以检出腔内质块的可能性。 Pappalardo等对70例连续的患者参照CC进行初步的MRC。通过与CC及相关的组织学检查的比较以确定用MRC检出诊断结肠腔内病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对30例疑结直肠病变的患者术前行纤维结肠镜和CTVC检查,将CTVC结果与纤维结肠镜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结肠癌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CTVC与结肠内窥镜检查结果一致;息肉,结肠内窥镜发现5例,CTVC发现3例。有1例乙状结肠末端2mm息肉CTVC未检出。有1例直肠下段后壁息肉,检查时被直肠残液遮盖CTVC未显示,俯卧扫描时又没扫完直肠而漏诊;炎症,结肠内窥镜发现4例,有1例直肠周围脓肿未检出。CTVC发现炎症5例,其中1例为阑尾炎,1例为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导致放射性肠炎及周围炎;结肠内窥镜报告正常病例16例,CTVC15例。结论CTVC可以准确显示结直肠病变,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技术,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在结肠占位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64排螺旋CT双体位结肠扫描的结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充气仰卧位及俯卧位增强扫描,其中20例增加了左或右侧位三期扫描,将MSCT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ADW4.4工作站采用CT仿真结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重建显示(Raysum)4种方法进行结肠重建处理,对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结肠壁受损的程度、范围以及结肠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结果结肠、直肠癌52例,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结论 MSCT仿真结肠镜可显示结肠占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肠壁、肠周侵犯情况,多体位扫描能使病变肠管扩张充分,更好地显示病灶的细节,提高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结肠占位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病变显示清晰程度与扫描体位(仰卧位/俯卧位)的关系,为减少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检查时患者所受剂量,选择最佳单体位扫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4例结直肠癌术前初诊患者行CTC检查,均行仰卧位及俯卧位检查,将CTC结果与纤维肠镜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04例患者中,病灶位于直肠54例,肛管6例,乙状结肠18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8例,升结肠12例,均为单发病灶。病变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直肠50/54(92.59%,χ2=32.72,P〈0.05),乙状结肠18/18(100%,χ2=8.42,P〈0.05)。在俯卧位上肠管充气明显,病变显示清晰,优于仰卧位;位于横结肠的病变8/8(100%,χ2=4.5,P〈0.05),仰卧位肠管充气明显,病变显示清晰,优于俯卧位。升降结肠病变在仰卧位18/18(100%)及俯卧位18/18(100%)上肠管充气效果相同,均显示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癌在仰卧位(0/6)及俯卧位(0/6)上均显示欠佳。结论 CTC中不同位置的结直肠肠管在不同体位上充气效果不同,根据病变所处的位置,采取最佳单体位扫描,可使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减半,而肠管的充气效果最佳,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由肿瘤导致的结肠梗阻的双源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双源CT征象.结果 导致肠梗阻的升结肠癌3例,结肠肝曲癌5例,横结肠癌4例,结肠脾曲癌3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6例,直肠癌4例.双源CT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96.7%(29/30).结论 双源CT对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北京社区结直肠癌筛查的初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城市居民中老年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积极干预降低社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方法北京丰台区东高地居民区16个单位50~80岁共10740人接受大肠癌筛查,9843人(91.65%)接受连续3次的便隐血(免疫法)检查,阳性患者2709人(占受检者的27.52%),其中260人(占便隐血阳性者的9.60%)接受了电子肠镜检查。结果260例接受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大肠癌12例,男性8例,女姓4例,年龄66~77岁。其中息肉癌变2例,直肠类癌2例(均为早期),DukeⅡ期大肠癌4例,DukⅢA期大肠癌1例。检出结肠腺瘤127例。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121.9/105。结论城市居民中老年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通过便隐血检查后,阳性患者接受肠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建议此项工作应在城市居民中广泛开展以改善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采用MRI联合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病情均得到手术探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并接受CT、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分析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结直肠癌104例,16例患者为结直肠良性病变;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独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确切,可使结直肠癌分期得到准确判断,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合六味安消散的CT结肠成像肠道准备方案应用于临床检查时的患者耐受性。方法于2019年1—7月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影像中心招募27例患者行CT结肠成像检查,并嘱咐其接受结合六味安消散的肠道准备方案,统计分析患者进行该肠道准备的副反应(腹痛、腹胀等)程度、主观接受程度、腹泻程度以及该方案的肠道清洁程度。结果 27例(100.00%)患者均能够耐受结合六味安消散的CT结肠成像肠道准备方案,其中17(62.96%)例患者未出现包括腹泻在内的任何副反应症状,20(74.07%)例患者没有因为该准备方案而影响正常排便规律。通过该准备方案,结直肠中82.54%肠段的清洁程度良好,并且7.94%肠段为完全没有残留物质的最佳清洁效果,而其对于左右侧结肠清洁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CT结肠成像前六味安消散用于肠道准备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并且该方案能够起到一定的肠道清洁作用,具有应用于CT结肠成像临床检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结肠螺旋CT检查,工作站后处理(观察组).利用图形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作表面覆盖成像(SSD)技术重建三维CT结肠成像,经透明重建技术后获得与气钡双对比钡剂灌肠相似的透明图像;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使病变范围、细节充分显示.与30例钡剂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30组获得的三维图像能较好地显示结肠的解剖关系及病灶的定位;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其仿真内窥镜结果与纤维结肠镜结果吻合.结论 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方法能有效显示结肠肿瘤,可常规用于结肠肿瘤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2013年5月—2015年8月对金山工业区辖区内50~74岁社区常住人群采用问卷危险度评估和大便潜血试验(FOBT)进行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作结肠镜检查。结果:7647人参与了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为52.51%,初筛阳性1512人,阳性率19.77%,其中600人接受结肠镜检查,240例检出病变,病变检出率为40.00%,其中结直肠癌7例(1.17%),息肉153例(25.50%),肠炎74例(12.33%),其他肠道病变6例(1.00%)。结论:结直肠癌筛查对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和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T组和MRI组。CT组为多层螺旋CT扫描,MRI组为磁共振成像。结果 CT组与病理的N分期诊断结果在不具可比性(P>0.05)。MRI组与病理的N分期诊断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采用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具有一定可靠性,对于T分期,两种检查方法均具有较大优势;对于N分期,MRI检查方法优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2例结直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将MSCT的结果与术中病理取得的结果比较,发现32例患者中仅有1例T4期的病例未诊断出。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作为影像学先进的检查方法,其扫描速度和成像质量都明显的优于普通单层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尤其对存在远处肝脏转移的患者诊断更准确,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胃癌病灶的检出差异,比较螺旋CT和MRI技术对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为胃癌治疗时确定靶部位积累影像学资料。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6例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检查(CT组)及MRI检查(MRI组),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胃癌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组采用螺旋CT检查出49例患者的112个胃内病灶及30例患者的100个胃外病灶;MRI组采用MRI检查出54例患者的164个胃内病灶以及36例患者的143个胃外病灶,MRI与螺旋CT监测方法比较胃内外病灶检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检出,MRI检测技术与螺旋CT检测技术比较,其对胃癌的转移灶的检出前者与后者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螺旋CT检测确定病变区域制定化疗计划时,有针对性的运用MRI技术的影像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结直肠癌MSCT结肠成像,观察原始横断面图像,应用CT仿真结肠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遮盖(SSD)和透明显示(Raysum)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判断,并与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MSCT对结直肠癌定位及定性符合率为100.0%;病理分型符合率为86.4%(19/22);对DukesA期诊断敏感性100.0%,特异性94.7%;DukesB期诊断敏感性100.0%,特异性92.3%;DukesC期诊断敏感性71.4%,特异性100.0%;DukesD期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术前MSCT检查对结肠癌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灶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某院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增生性息肉58例,腺瘤性息肉42例。对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记录息肉样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肿瘤位置;肠镜检查后1周内对其实施胃镜检查,取其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取研究对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LR4、HMGB2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直肠息肉直径<1 cm患者Hp感染率低于直径≥1 cm患者(P <0.05),单发息肉感染率低于多发息肉患者(P <0.05)。结直肠癌患者左半结肠+直肠与右半结肠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P <0.05),且息肉组织中腺瘤性息肉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性息肉(P <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比较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SCA)的准确率可见,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率稍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而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中二者的检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CTA发现钙化病变66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1节段。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无创、对患者的伤害小、易于发现钙化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敏感性强、定位准确等优点,是有效的冠心病筛查手段,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