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注射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相关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327例CT增强扫描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并与性别、年龄、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史、对比剂注射流率和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射对比剂后,患者收缩压(t=15.340,P=0.000)和舒张压(t =7.574,P=0.000)均升高,而心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t=0.589,P=0.556).36.4%的患者收缩压升高>10 mmHg,32.0%的患者舒张压升高幅度>10 mmHg.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史、对比剂注射流率和用量等均不是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血压会发生明显变化,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剑  张洁  邢岩  王拥军 《武警医学》2017,28(5):447-4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7例,按是否合并LA分为合并LA组93例,未合并LA组114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LA组与无LA组比较,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为L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与LA发生有关;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与LA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对于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血压以及白天嗜睡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合并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CPAP治疗)和对照组(仅药物治疗),各80例,监测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即ESS评分),以及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ultiplesleep latency test,MSL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ESS评分及MSLT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MDBP)、24h平均舒张压(24 h-M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分别为(130.8±11.9) mmHg,(85.5±2.9) mmHg,(131.9±10.2)mmHg,(86.1 ±3.5)mmHg,(128.4±18.66) mmHg,(83.7±4.1) mmHg,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ESS评分、MSLT、AMI,以及呼吸暂停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能够促进冠心病合并OSA患者的血压趋于正常,改善昼间嗜睡情况.  相似文献   

4.
长时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与脑白质疏松(L A)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浙江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209例,每月随诊测血压1次,随访12个月,MRI采集患者脑白质病变图像并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 0–3级,比较LA组与非LA组以及LA组内各级之间的一般资料、长时血压及变异性指标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LA组138例,非LA组71例,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卒中史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收缩压最大值、长时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SD)、血压变异系数(CV)及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VIM)均高于非L A组。L A组内各级比较,收缩压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 A 3级患者的长时平均收缩压以及长时血压SD、CV和VIM高于LA 1级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时平均舒张压(OR=1.048,95%CI 1.028~1.067)、收缩压SD(OR=1.064,95%CI 1.001~1.131)、CV(OR=1.086,95%CI 1.002~1.177)、VIM(OR=1.060,95%CI 1.001~1.122)和舒张压SD(OR=1.111,95%CI 1.000~1.233)、CV(OR=1.091,95%CI 1.001~1.190)与LA独立相关(P<0.05)。结论长时平均舒张压与长时BPV与L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经肱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PTRAS)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接受PTRAS的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比较经肱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完成操作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手术参数及结果。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n=132)术前收缩压(150.72±22.57 )mmHg与术后收缩压(136.67±20.43)mmHg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4, P<0.01);术前舒张压(81.46±12.19)mmHg与术后舒张压(76.52±10.45) mmHg相比也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8, P<0.01)。术后6个月所有入选患者门诊随访收缩压(132.20±20.42)mmHg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3, P<0.01);门诊随访舒张压(74.22±10.57)mmHg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2, P<0.01)。两组靶病变狭窄程度、平均支架长度、平均置入支架直径、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PTRAS时,肱动脉途径是股动脉途径有效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1.5T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MR)测量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探讨不同编码速率(Venc)对MCA血流信号的影响及其与性别、年龄和血压的关系。方法对63例健康受检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48.1±9.6)岁,分别按性别、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组。每例预置Venc:55cm/s、65cm/s、75cm/s、85cm/s、95cm/s,对左侧MCA进行5次扫描。在工作站上测得不同Venc相对应的左侧MCA的信号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预置Venc左侧MCA信号强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852,P=0.000),Venc 85cm/s时信号最强。Venc预置85cm/s时,左侧MCA信号强度在不同性别(t=-1.301,P=0.198)、年龄组(F=2.098,P=0.132)及不同收缩压组(F=1.051,P=0.356)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舒张压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598,P=0.033),舒张压80mmHg时,左侧MCA信号强度减低。结论 MCA PC-MR测量的最佳Venc为85cm/s。MCA血流信号与性别、年龄和收缩压无关;与舒张压有关,信号强度随着舒张压升高而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消化道溃疡伴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176例,其中2周内服用过NSAIDs的患者75例作为NSAIDs组,未服用过NSAIDs的患者101例作为非NSAI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3.79±10.94)岁,非NSAIDs组年龄(50.03±12.95)岁,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4);出血前无消化道症状的比例:NSAIDs组42例(56.0%),非NSAIDs组25例(2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比例NSAIDs组为56.0%,与非NSAIDs组(3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胃镜发现胃溃疡、多发复合溃疡、十二直肠球部溃疡的溃疡部位构成比不同(P=0.000),NSAIDs组胃溃疡、多发复合溃疡发病比例大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4),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比例小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出血在高龄中多见,出血前症状隐匿,H.pylori感染比例较非NSAIDs高,且两组患者胃镜发现溃疡部位的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2008-01至2011-01收治少数民族住院患者共312例,按血压、血脂水平等将其分为健康组及非健康组,分层比较两组hs-CRP水平.按年龄、性别分层比较hs-CRP水平.结果 hsCRP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大于50岁女性hs-CRP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P<0.05).健康组hs-CRP水平均低于非健康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BMI、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冠心病、卒中病史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与hs-CRP呈负相关.结论 高原地区部分少数民族hs-CRP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hs-CRP水平受多种传统心血管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79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257例和病死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死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尿酸、红细胞分布宽度分别为(103.60±29.67)mmHg、(49.60±18.08)mmHg、(68.36±21.73)mmHg、(0.42±0.11)mmol/L、18.00%(13.93%,75.47%),均高于存活组的(85.21±30.28)mmHg、(37.85±18.90)mmHg、(55.01±21.42)mmHg、(0.26±0.17)mmol/L、13.80%(12.80%,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尿酸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中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98例,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将患者按照既往运动习惯分为运动组(n=52)和运动不足组(每周运动少于3次,每次少于30 min,n=46);将患者按照运动试验终止时出现的风险因素分组:(1)收缩压显著增高组(运动中最大收缩压≥220 mmHg,n=28)及其对照组(运动中最大收缩压<220 mmHg,n=70);(2)舒张压显著增高组(运动中最大舒张压≥110mmHg,n=30)及其对照组(运动中最大舒张压<110 mmHg,n=68);(3)ST段降低组(运动中ST段降低≥1 mm,n=20)及其对照组(运动中ST段降低不足1 mm或未见降低,n=78)。分别比较上述三组及其对照组安静时、运动中以及恢复期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1)运动组高血压患者安静时和运动时最高舒张压显著低于运动不足组(P=0.019,P=0.029)。(2)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显著增高组和舒张压显著增高组安静时舒张压分别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P=0.00,P=0.00),且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增高组安静时舒张压均值均高于临床诊断标准(90 mmHg)。(3)运动试验中ST段降低组运动后2分钟收缩压恢复率(rSBP)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06)。结论:(1)参与规律体育锻炼的高血压患者运动前及运动中的舒张压较低。(2)运动前舒张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运动中易发生风险。(3)运动后收缩压恢复率可作为提示高血压患者运动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