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结构畸变。方法用秋水仙素、低渗液处理细胞,经冰醋酸膨胀及甲醇固定后,进行Giemsa染色,在油镜下观察细胞染色体,并对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OSCC的染色体众数为63~66,并存在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主要为染色体断裂及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数目异常有1、7、16、19、20号增加及6、9、10、18、21、22号丢失,结构重排主要累及1、2、4、11号等。结论OSCC的染色体变异研究有助于其相关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8例癌前病变(白斑)、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口腔癌前病变组与鳞状细胞癌组基本一致.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酶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的良好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彭莹莹  叶小磊 《浙江医学》2018,40(8):786-791
目的探讨加载人类乳腺癌干细胞(BSC)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化效果的影响。方法从11例乳腺癌患者中分离并评价BSC,探讨BSC作为DC疫苗抗原的适用性,并在体外评估了杀伤BSC的能力。结果BSC表达高水平的干细胞相关分子CD44+、CD24-和CD133+,乳腺癌贴壁细胞表达CD44+、CD24+和低CD133+。在体内,富集的乳腺癌细胞球表现出比贴壁细胞更强的致瘤能力。使用BSC裂解物的DC疫苗接种引发针对BSC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DC疫苗接种刺激Th1应答并诱导IFN-γ产生,与活化的CTL数量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细胞球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和强致瘤功能,使用BSC抗原的DC接种可引发有效的抗原特异性Th1应答,进一步激活抗原特异性CTL并诱导IFN-γ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筛选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相关的差异甲基化标志物.方法 采用Illumina 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 Chips(甲基化450k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并分析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的DNA甲基化谱,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结合基因...  相似文献   

5.
潘伟瑜  朱婷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7):9-11, 80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其发生是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发病机制对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C-Myc是原癌基因MYC编码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C-Myc 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靶点,本文就C-My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微血管密度 (MVD)。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6 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进行细胞胀亡和MVD检测 ,分析胀亡指数 (OI)与肿瘤MVD、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 ;N0 期癌组织中OI高于N1 期 (P <0 .0 5 ) ;随分化程度的升高 ,OI升高 (P <0 .0 0 5 ) ;MVD高表达组OI高于低表达组 (P <0 .0 0 1 ) ,OI与T分期无关。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 ,其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某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Survivin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以P<0.05作为显著性界限。结果 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33例表达阳性,仅2例阴性表达,阳性率占94.29%,在20例正常皮肤中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胆囊鳞状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形态。结果:胆囊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胆囊颈部,为白色广泛浸润的肿块,镜下肿瘤细胞构成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图像分布于肌层中。结论:胆囊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疾病,其发生与胆囊〉3cm的结石,尤其是胆固醇型结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剑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203-204
目的讨论眼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与预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进行临床研究.结论眼睑鳞癌在病程早期可侵犯眼轮匝肌,其后可侵犯眼眶内组织或转移至颌下淋巴结或腮腺淋巴结.但是,眼睑鳞癌出现转移的时间比其他部位鳞癌晚些,预后相对较好.早期眼睑鳞状细胞癌罕有转移,有较好的预后.如侵犯眶内组织,并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肾鳞状细胞癌国内外临床报道较少,发病率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其约占肾原发性肿瘤的6.1%,误诊率高达70%[1].作者收治肾鳞状细胞癌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im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鳞癌是全球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其5年生存率仍然仅为55%~65%,且预后生活质量欠佳,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探索,各种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备受关注,其中包括树突状细胞的应用.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免疫与肿瘤的抗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施钢基  梁丽珍 《吉林医学》2008,29(17):1446-1446
目的:探讨胆囊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胆囊鳞状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形态。结果:胆囊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胆囊颈部,为白色广泛浸润的肿块,镜下肿瘤细胞构成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图像分布于肌层中。结论:胆囊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疾病,分析病因与胆囊〉3 cm的结石,尤其是胆固醇型结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R两种亚型在口腔正常黏膜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均有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P<0.01).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与否有关(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现状。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位置、大小、累及深度、有无转移有关。结论:早期发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紫杉醇(Taxol)抗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 2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Taxo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用MTT法测定Taxol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光光度法测定癌细胞膜唾液酸含量、膜磷脂含量及胆固醇含量变化.结果 发现紫杉醇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癌细胞膜分析显示紫杉醇与细胞接触24h,可显著提高膜磷脂含量,降低细胞膜唾液酸含量,但是对胆固醇含量没有影响.结论 紫杉醇明显抑制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 -2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膜生化特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及hTERT的表达,探讨PinX1、hTERT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3例基底细胞癌、22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hTERT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inX1蛋白和hTERT蛋白在30例基底细胞癌、46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inX1蛋白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hTERT蛋白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蛋白和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60,P<0.05).结论 PinX1和hTERT参与了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检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的存在及 2者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 ,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及凋亡细胞 ,凋亡指数 (AI)和胀亡指数 (OI)分别为 (1 .7± 1 .2 )和 (3.2± 1 .9)。与MVD低表达组比较 ,高表达组OI较低 ,而AI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或P <0 .0 0 5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存在凋亡和胀亡两种细胞死亡方式 ,2者的存在及分布与MVD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了解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化,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鳞癌及52例基底细胞癌中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皮肤鳞癌中p53积经为43.1%,其中高分化与中等分化,低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