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核病是除AIDS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缩短疗程,提高MDR—TB疗效及对结核潜伏感染(LTBI)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是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蟋唑烷酮类、硝基咪唑并吡喃类等药物是近年发现的新药.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加速药物筛选、有效传递药物至靶位的药物载体、联合抗结核药物的免疫辅助治疗剂等也是抗结核病药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嗪酰胺为酰胺类抗结核药,对处于酸性环境的细胞内非繁殖期的结核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目前为抗结核病和预防结核病复发的一线药物。近年来,结核病采用短程化疗获得了良好效果,很多国家将吡嗪酰胺定为常规化疗方案中的一种抗结核药物。现将该药的不良反应(ADR)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三年来结核患者的用药状况及趋势,保证结核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肺科门诊药房销售的四大类(抗感染类,抗结核类,护肝类,免疫调节类)药物的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三年的销售金额排位来看,抗感染类左氧氟沙星胶囊销售金额排位最前,其次是免疫调节剂和护肝类,抗结核病药利福平胶囊(RFP)、异胺丁醇片(EMB)和异烟肼(INH)排位比较靠后。由用药频度的排位来看抗结核病药(除利福噴丁外)排位较前,护肝类的护肝片和抗感染类左氧氟沙星胶囊次之,免疫调节类排最后。07年除抗结核药以外辅助用药销售金额大幅下降。结论从三年的数据来看,结核患者主要的经济负担不是抗结核病药物而是抗感染类、护肝类、免疫调节类。抗结核病药物和抗感染类的左氧氟沙星胶囊的联合应用仍是结核患者治疗方案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我院作为重庆市治疗结核病的专科医院,同时辐射西南、西北等周边地区,通过对其抗结核病药物应用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及周边地区抗结核药物用药趋势及结核病人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2002-2003年《医院购药分析报告》及我院抗结核病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通过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配伍使结核病的治愈率提高,复发率降低,疗程缩短,使防治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而耐药结核病人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有关药源性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收集135种药物可致药源性肝毒性反应,其中抗感染类药、抗拮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结论要重视抗感染药、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所引起的肝损害。应用所属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吕梅冰 《抗感染药学》2007,4(3):148-150
结核病成为传染病控制的一大重点,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急剧恶化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丈中论述了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流行病学和造成耐药结核病原因,针对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抗结核病药物和正在开发的有较好前景的抗结核病药物,提出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预防和药物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卷土重来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全球蔓延,推动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的进程。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序列的破译,以及现有一套新的分析潜在药物靶位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曾德贵 《广东药学》2005,15(6):53-54
目的掌握我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品种、金额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我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2002—200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抗结核药物的品种相对较少,价格较便宜.但抗结核病药物在我院防病、治病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用药数量、用药金额都在不断增长,抗结核病药物品种亟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罗丽颖 《河北医药》2010,32(19):2757-2758
对于已感染结核菌而尚未发病的人群,给予抗结核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病称为化学预防,又称药物预防。自从高效、安全、价廉的抗结核菌药物问世,使结核病的化学预防性服药成为可能。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预防结核菌传染方法之前,严峻的结核病现状使人们对已感染结核菌而尚未发病的人群预防性服药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病这一措施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每年新增200万结核菌感染者,结核菌隐性携带者多达20多亿。新的抗结核病药物已经过40多年的研究而收效甚微。结核病治疗需要6个月的疗程,结核分支杆菌已经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全球结核病严峻的形势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将结核病归类为严重危害全球公共卫生的疾病范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ubin研究组最近从结核菌中分别鉴定出新的抗结核病药物作用靶标。研究者们已绘制出结核菌需氧呼吸链的全部基因图谱,他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呼吸链的第一个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NADH)上,通过筛选50多个吩噻嗪类…  相似文献   

11.
摘要: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极具挑战性,难度大,周期长,非临床研究的数据是开展临床试验的前提。全面充分的结核分 枝杆菌体外和在动物体内的药效学评价是临床试验前的重要步骤和关键内容。本技术指南主要适用于治疗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的肺结核病药物的研发,旨在为创新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7~2009年我院抗结核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院结核药利用情况,为抗结核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零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的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抗结核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各品种中利福平针、卷曲霉素针、对氨基水杨酸钠片和左氧氟沙星片用量居前,二线药用量增长较快。结论:我院抗结核用药比较合理,反映了我院临床实际和结核病化疗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疾病,随着艾滋病病毒及耐药结核菌的出现及播散成为结核病控制的又一个威胁。虽然我们有结核疫苗及抗结核药物,但控制结核病仍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多重耐药结核菌的不断出现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我们必须了解结核菌的耐药机理。本文讨论了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结核菌的耐药机理。结核菌耐药机理的阐明对耐药菌的快速分子诊断及新药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病历的方法,调查516例初治结核病患者,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个人疾病史、结核病治疗期间合并使用其他药物史、健康相关行为等,按照相关标准将在6个月观察期内发生肝损伤者定义为"病例组",未发生肝损伤者定义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影响.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显著关联的因素是女性(OR=0.616;95%CI=0.398~0.954)、食鱼生行为(OR=2.072;95%CI=1.273~3.373)、肺外结核(OR:6.122;95%CI=1.684~22.26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OR=4.202;95%CI=2.349~7.517)和低蛋白血症(OR=2.012;95%CI=1.146~3.532). 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骨结核是除肺结核以外发病率最高的结核,占全部结核发病率的3%~5%,占肺外结核发病率的35%~50%.目前,临床治疗一般是用手术清除病灶部位的坏死组织,然后再放置抗结核药物以杀死残留的结核杆菌,但是放置的抗结核药物粉末易被体液冲走.载药骨支架既具有充填重建、诱导成骨作用,又能立体局部持续缓慢释放抗结核药物,能够大大提高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抗骨结核载药缓释支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型抗结核载药缓释骨支架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结核病(TB)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因抗 结核药物的泛用与滥用,细菌耐药问题日渐凸显。近几十年仅有2种抗结核新药上市,由于药物使用中的副作用及其耐药菌株 的出现,急需开展针对Mtb新靶点的药物研究。本文围绕近几年全球最新报道的抗结核药物靶点及其相关化合物进行综述并加 以系统总结,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核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开发治疗结核病的新药非常紧迫。全球药物研发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整合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方法学,结核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也如此。本文综述结核病新药分子靶标的鉴定、分子作用机理与耐药机理以及几种前景较好抗结核新药的药物学特征,并重点概括其应用及研究的最新成果。这将有助于结核病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18.
Overview of anti-tuberculosis (TB) drugs and their resistance mechanis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e-third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M.)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continues to be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us cause of death and still has a serious impact, medically, socially and financially.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caused by tubercle bacilli that are resistant to at least isoniazid and rifampin, is among the most worrisome elements of the pandemic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ecause TB patients for whom treatment has failed have a high risk of death. Drugs used to treat tuberculosis are classified into first-line and second-line agents. First-line essential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are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any short-course therapeutic regimen. The drugs in this category are isoniazid, rifampin, ethambutol, pyrazinamide and streptomycin. Second-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re clinically much less effective than first-line agents and elicit severe reactions much more frequently. These drugs include 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 ethionamide, cycloserine, amikacin and capreomycin. New drugs, which are yet to be assigned to the above categories, include rifapentine, levofloxacin, gatifloxacin and moxifloxacin.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much development in the molecular pharmacology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information for isoniazid, rifampicin, ethambutol, pyrazinamide, and fluoroquinolones, and describes their resistance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9.
乌体林斯和胸腺肽对初治肺结核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评价乌体林斯和胸腺肽对初治肺结核的辅助疗效及优劣对比.方法 将15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A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 胸腺肽;B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 乌体林斯;C组为单纯抗结核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末、2个月末X线摄胸片显示病变吸收情况、痰菌的阴转情况以及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 治疗1个月末3组病变吸收和痰涂片阴转率没有明显差别;治疗2个月末,A组和B组病变吸收率和痰涂片阴转率均明显高于C组;治疗后3组CD 3、CD 4升高,CD 8降低,CD 4/CD 8升高,NK细胞降低,且A、B两组程度均明显高于C组.结论 乌体林斯和胸腺肽能明显改变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及痰菌的阴转速度,两种免疫辅助药物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流行病种之一。利福平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因其长期应用和不规范治疗,利福平耐药逐渐增加,利福喷丁、利福布汀等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在抗结核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利福霉素类药物的药理及药动学特性,对该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进行最优用药选择分析,并对该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的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