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为初产妇分娩镇痛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符合条件的3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不予以镇痛处理,研究组予以椎管内阻滞镇痛。两组产妇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种产妇各产程时间、会阴侧切、裂伤及中转剖宫产指标。采用Oxford盆底肌力评分量表测定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评分、采用阴道肌力表对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肌力进行测评,对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内进行盆底肌力损伤、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等PFD评估及严重程度分级并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及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②研究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Oxford评分、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肌力较对照组产妇高(P<0.05);③研究组术后3个月盆底肌力损伤率及PF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研究组术后3个月SUI率低于对照组,SUI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产妇POP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用于阴道分娩镇痛可提高产妇分娩效率,保护产道,有效保护盆底结构、肌力等,降低产后PFD的发生率,对促进产妇产时及产后健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底电刺激(PES)联合Kegal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尿失禁、盆底肌电生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PFD标准的经阴道分娩产妇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Kegal法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组(43例)采用PES联合Kegal法治疗,疗程6周,应用排尿日记、手测盆底肌收缩力测评分级(Oxford评分法)、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盆底肌肉收缩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比例明显增高(P<0.05),Ⅰ度和Ⅱ度比例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和Ⅱ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失禁患者比例下降了55.81%,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患者24h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下降(t=5.235,P<0.05),且低于对照组(t=6.927,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及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FIQ-7、PFDI-20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PES联合Kegal法可改善PFD产妇尿失禁症状,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PF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盆底肌收缩力特点,探讨该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就诊于该院盆底康复中心的产后1~3月妇女975例,1种PFD组、多种PFD组及无PFD (对照组)分别为364例、382例和229例,患有单纯盆底肌疼痛(MFPP组)、盆底器官脱垂(POP组)分别为205例和131例,以问卷调查形式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采用手检和盆底表面肌电检测进行盆底肌力评估。结果产后妇女手检肌力为(1. 37±0. 75)级,Ⅰ类肌力为(1. 28±0. 85)级,Ⅱ类肌力为(1. 82±0. 95)级。各级肌力分布情况如下:肌力0级78例(8%),肌力1级538例(55. 18%),肌力2级291例(29. 95%),肌力3级60例(6. 15%),肌力4级8例(0. 82%),肌力5级0例。1种PFD组、多种PFD组、MFPP组的手检肌力和电反馈信号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 POP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检肌力降低(P<0. 05),但电反馈信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种PFD组和多种PFD组之间、MFPP组和POP组之间手检肌力和电反馈信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产后妇女盆底肌收缩力明显下降;产后PF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但无论是盆底肌手检肌力值还是盆底表面肌电值在产后PFD分型和分度诊断中未发现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及治疗盆底功能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到该院妇女保健科进行产后复查的796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盆底肌力检测及POP-Q评分,收集处理获得的资料数据,将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产妇作为研究组,未发生PFD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引起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异常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6例产后妇女中,共检出253例发生PFD,发生比例为31.78%;两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及分娩方式是引起PFD发病的因素(P0.05)。结论妇女的年龄、体重指数、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及分娩方式是导致盆底功能异常的原因,为避免产后发生PFD,应在怀孕前、妊娠期以及分娩时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增加妇女自我保护意识,控制体重,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产后尽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功能[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VRP)和阴道收缩压(VSP)]、尿道功能[功能性尿道长度(FUL)和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性生活质量指标(FSFI评分),以及随访1年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盆底肌力、VRP、VSP、FUL和MUCP水平及FSF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PFD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应用于经阴道分娩产妇,可增强盆底肌肌力和阴道张力,改善盆底功能并提升性功能质量,预防PFD。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1 211例于产后6周复查及健康体检的女性,对PFD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330例接受规律产检及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于产后6周进入盆底肌训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168例)行盆底肌肉锻炼,研究组(162例)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系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盆底肌肉辅助生物反馈和电刺激。产后6周、3个月及12个月随访盆底肌力及尿失禁发生率,进行POP-Q分度测定。结果 1 211例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膨出(POP)的发生率分别为18.41%(223例)和39.47%(47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多产、高体重指数(BMI)、便秘及新生儿体重过高是PFD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组产后3个月SUI发生率为2.50%(4例),低于对照组(11.90%,20例);产后12个月SUI发生率为3.70%(6例),低于对照组(11.90%,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随访,研究组POP-Q分度Ⅰ度所占比例为33.33%(54例),对照组POP-Q分度Ⅰ度所占比例为48.81%(8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Ⅱ级、Ⅲ级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Ⅴ级患者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多产次、高BMI、便秘及新生儿体重过高是PFD发病的危险因素。盆底肌肉训练可改善PFD患者的症状。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的盆底肌力康复能提高盆底肌力,较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为生产妇女盆底肌损伤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旨在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42d在门诊进行产后复查的6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及住院病历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及分娩情况进行分析,并检测盆底肌力,分析损伤情况。结合病历资料及问卷调查,对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640例产妇进行盆底肌力的阴道触诊和盆底功能的筛查,结果显示:盆底肌力正常的产妇175例(27.34%),肌力异常的产妇465例(72.66%),尿失禁173例(27.03%),盆腔脏器脱垂278例(43.44%)。其中,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465例(72.66%)、盆底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异常396例(61.88%);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493例(77.03%)、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427例(66.72%),阴道动态压力异常489例(76.41%)。将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损伤有关的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加、文化程度、会阴裂伤6个变量引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阴道分娩、分娩产次多、孕期体质量增加多、巨大儿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损伤显著相关(P0.05,OR=8.518、1.713、1.032、1.142)。结论本地区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生率较高,盆底肌损伤与分娩方式、产次、孕期体质量增加、新生儿体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在早期进行预防治疗,减少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PI-NO盆底功能训练仪的安全性和减少阴道分娩时的盆底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该院产检希望阴道分娩,并自愿使用EPI-NO进行盆底功能训练的初产妇12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研究组从孕36周开始使用EPI-NO进行盆底功能训练,每日1次,1次15 min。观察两组的会阴裂伤率、会阴切开率、会阴完整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等。结果:使用EPI-NO组较对照组会阴切开发生率低(P<0.01),会阴完整率较对照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第二产程、会阴裂伤率、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PI-NO盆底功能训练仪能安全的降低阴道分娩时会阴的损伤,减少产后出血量,对产程进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足月顺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生理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压力、肌肉疲劳程度和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肌力≤3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肌肉收缩曲线下降比率<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U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盆底肌收缩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该院分娩的328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初产妇产后的盆底肌收缩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28例初产妇经检查后发现有83例初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较差,发生率为25. 30%。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尿路感染史、高血压史、便秘史及痔疮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盆底肌收缩力较差组初产妇的孕期体质量增加(≥20 kg)、糖尿病史、新生儿体质量(≥3 kg)、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及会阴裂伤比例高于盆底肌收缩力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体质量增加(≥20 kg)、糖尿病史、新生儿体质量(≥3 kg)、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及会阴裂伤为初产妇产后盆底肌收缩力状况的影响因素(OR1,P0. 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糖尿病史、新生儿体质量、分娩方式及会阴裂伤均可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收缩力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控制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产后6周盆底功能性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低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影响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低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5日-2014年12月10日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后6周门诊确诊PFD患者的盆底肌肉综合肌力和孕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盆底肌力低下的因素。结果2013年12月5日-2014年12月10日期间确诊产后早期PFD患者共109例,包括阴道松弛39例(35.8%,39/109),阴道前壁脱垂66例(60.6%,66/109),阴道前壁+后壁脱垂3例(2.8%,3/109),阴道前后壁脱垂+尿失禁1例(0.9%,1/109)。盆底肌力分级多为1~2级(Ⅰ类盆底肌力:1级=40.37%;2级=43.12%;Ⅱ类盆底肌力:1级=41.28%,2级=49.54%)。第二产程时间是产后盆底Ⅱ类肌力受损的危险因素(OR=1.5,95%CI(1.1~2.1),P0.05)。结论第二产程时间是产后早期PFD患者盆底浅层肌力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分娩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4月住院经阴道分娩,自愿接受盆底肌肉锻炼的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在分娩后第二天,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开始进行持续6周的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两组于产后42天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检测,评价盆底肌肉锻炼的效果。结果两组产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天,两组分别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检测,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可有效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改善和修复盆底组织的功能,有效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有效预防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的盆底肌收缩肌变化及其影响相关性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产后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产后盆腔器官脱垂者50例为观察A组,产后尿失禁者70例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120例经产后复查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盆底肌收缩肌变化及其影响相关因素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后肌电图显示持续与快速收缩值(16.45±8.38)μv与(16.22±11.10)μv均比对照组(21.85±11.64)μv与(37.50±20.91)μv低,且观察A组持续收缩值均比观察B组与对照组低,观察B组快速收缩值均比观察A组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腹压增高史所占比例、阴道分娩概率、新生儿体重与分娩前体质量指数均比对照组高(P0.05);产妇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相关因素包括腹压增高史、新生儿体重、分娩前体质量指数与阴道分娩概率等。结论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对其盆底肌收缩肌产生一定变化,产妇持续与快速收缩值降低,且腹压增高史、新生儿体重、分娩前体质量指数与阴道分娩概率为导致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相关因素。临床需强化产前干预,且选择合理分娩方式,促进产妇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和盆底肌肉收缩强度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的初产妇23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170例,剖宫产组66例。于产后6周进行盆底功能检测,测定盆底肌力以及POP-Q数值,确定其存在盆底功能障碍,之后遵循自愿原则进行10~15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盆底功能检测。由专人询问及填写治疗前后的SUI问卷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均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有影响,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更差,各种PFD症状明显,而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PFD症状明显减少,患者盆底功能改善,说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无差别,疗效与盆底功能障碍程度、患者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妊娠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病情况,并探讨盆底肌肉锻炼对PFD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产后42 d检查的2 200例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参考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PFDI-20)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妊娠后妇女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患病情况。随机选取定期接受产检的中期妊娠(16~27孕周)初产妇60例纳入研究组实施盆底肌锻炼(锻炼至产后6周,至少维持3个月),另选定期接受产检的中期妊娠初产妇6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盆底肌肉锻炼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结果发放问卷2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36份,其中包括初产妇1627例,经产妇409例;POP患病率24.26%(494/2 036),包括单纯阴道前壁脱垂259例(12.72%)、单纯阴道后壁脱垂48例(2.36%)、单纯子宫脱垂43例(2.11%)、阴道前后壁脱垂104例(5.11%)、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脱垂34例(1.67%)、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6例(0.29%),初产妇POP患病率显著低于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 2007编制的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的康复指导,研究组患者依据盆底肌电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纤维肌力参数变化、肌力分级、盆底功能障碍调查表(PFDI-20)、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A类和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A类和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的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变化及盆腔器官脱垂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盆底肌力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给予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腔肌力分级评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痔疮、伤口疼痛、盆腔器官脱垂及腰骶痛等盆底检查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电位静息状态、快速收缩、耐力收缩等时刻的电位变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0级、Ⅰ级、Ⅳ级、Ⅴ级分级情况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正常率(62.00%)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尿失禁、痔疮、伤口疼痛、盆腔器官脱垂及腰骶痛等盆底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静息状态肌电位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快速收缩、耐力收缩等时刻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收缩能力,明显调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二次妊娠盆底功能障碍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经阴道分娩后复查的产妇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两组均在产后6周开始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干预后尿失禁、脏器脱垂改善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阴道静息肌电值和阴道收缩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FIQ-7和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尿失禁、脏器脱垂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GQOLI-74量表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干预,能使其盆底肌力明显增强,盆底功能、尿失禁、脏器脱垂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盆底功能评估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分析比较剖宫产与正常产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中心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妇10 540例,根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4 490例)和正常产组(6 050例),比较观察两组产妇PFD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盆底肌力的影响。结果正常产组盆底疲劳度异常、肌力损伤、肌力收缩失调、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腹直肌分离及阴道闭合不全等情况的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产组产妇两类肌纤维肌力受损情况均高于剖宫产组产妇(P0.05)。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均对盆底肌力有影响,但是剖宫产对产妇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小于正常产,为提高盆底肌力,产妇产后应早日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产后P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研究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情况、盆底检查结果、性生活水平以及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分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性生活水平、POP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壁膨出、腰骶痛、会阴伤口疼痛等发生率(0、1.7%、1.7%、3.3%、0)均低于对照组(8.3%、11.7%、11.7%、13.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PFD,有利于恢复产妇盆底综合肌力,提高产妇性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