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5例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名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早产情况、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哮喘家族史、宠物接触史、被动吸烟史、过敏体质资料进行收集,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MMP-3启动子区基因1171 5A/6A和MMP-9启动子区基因1562 C/T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患儿中早产、非母乳喂养、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MMP-3、MMP-9启动子区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婴幼儿相比较,MMP-3 1171 5A/6A基因多态性及5A等位基因比例较高,MMP-3 1171 6A/6A基因多态性及6A等位基因比例较低,MMP-9 1562 C/C基因多态性及C等位基因比例较高,MMP-9 1562 C/T基因多态性、T/T基因多态性及T等位基因比例较低。结论 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与MMP-3、MMP-9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有关,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倾向,临床医生应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婴幼儿群体采取调节免疫功能、预防RSV感染等措施,降低毛细支气管炎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RSV组)78例和非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非RSV组)10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毛细管电泳检测IFN-γCA基因多态性。结果 RSV组患者中(CA_(12))+/(CA_(12))+、(CA_(12))+/(CA_(12))-基因型PSI评分显著低于(CA_(12))-/(CA_(12))-基因型,IFN-γ浓度显著高于(CA_(12))-/(CA_(12))-基因型(P<0.05)。RSV组(CA_(12))+/(CA_(12))+基因型显著低于非RSV组和对照组,(CA_(12))-/(CA_(12))-基因型显著高于非RSV组和对照组(P<0.05),非RSV组与对照组组间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IFN-γCA基因重复12次时,IFN-γ表达量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弱,临床症状加重。对RSV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成骨细胞特异因子(POSTN)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44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对所有患儿进行鼻咽部分泌物样本采集,检测RSV亚型级基因型,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1例)、中度组(62例)与重度组(31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患儿血清IL-10、POSTN及ECP水平,分析血清IL-10、POSTN及ECP水平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44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检出A亚型88例(61.11%),B亚型56例(38.89%),A亚型病毒感染中NA1为主要感染基因型,重度组患儿NA1病毒感染比例高于中度组与轻度组;B亚型中BA9为主要感染基因型,轻度组BA9病毒感染比例高于中度组与重度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L-10、POSTN、E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IL-10、POSTN、EC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血清IL-10、POSTN、EC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RSV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IL-10(r=0.930)、POSTN(r=0.895)及ECP(r=0.659)水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表现为血清IL-10、POSTN、ECP水平上升,且三项水平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显著,对以上水平进行检测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儿科2019年6月-2020年7月因下呼吸道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入院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呼吸道标本病原学诊断结果,从中选择RSV感染患儿50例、非RSV感染患儿50例分别纳入RSV组和非RSV组,选择同期医院体检健康儿童50名为对照组。RSV组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根据RSV病毒载量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检测CAT基因rs1001179位点基因分型。结果 RSV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RSV组和对照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RSV组及对照组(P<0.05);非RSV组与对照组CAT基因rs1001179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重症组CAT基因rs1001179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轻症组(P<0.05);高载量组CAT基因rs1001179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低载量组(P<0.05)。结论 CAT基因rs1001179...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基因rs730012位点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及孟鲁司特钠疗效的关系,为毛支患儿的临床个体化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儿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LTC4S rs730012位点基因型;病例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连续治疗2周,观察不同基因型病例组患儿临床表现的差异,检测治疗前后其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尿白三烯E4(LTE4)、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以及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LTC4S基因的rs73001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7,0.624,P>0.05)。治疗后AC/CC组患儿1周后临床症状评分、咳嗽缓解时间、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低于AA组(t=3.552、2.284、3.446、2.716、2.871,P<0.05);治疗1周后,AC/CC组患儿血清CysLTs、尿LTE4、血清ECP水平均显著低于AA组(t=4.653、5.917、9.933,P<0.001),肺功能指标潮气量、TPTEE/TE和VPEE/VE也显著高于AA组(t=2.090、2.104、2.312,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LTC4S基因多态性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无相关性,但可能与孟鲁司特钠疗效有关,AC/CC基因型患儿疗效相对优于AA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不同基因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就诊且RSV阳性的14岁以下儿童86例,扩增G基因并测序,统计不同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并按是否发生哮喘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比较两组RSV基因型,总结下呼吸道感染RSV流行及遗传变异特征。结果 86份RSV阳性标本共检出A亚型40株,B亚型46株,2018年1月-2020年6月RSV流行亚型转换模式为B亚型、A亚型、B亚型,2018年、2020年以RSV B亚型为优势亚群,2019年A亚型为优势亚型;A亚型以NA1型基因型(75.00%)为主,其次为ON1型(20.00%);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76.09%),其次为BA8基因型(10.87%),且不同年度RSV感染均以冬春季节为主;感染RSV A亚型NA1基因型患儿年龄低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住院时间较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长,哮喘严重程度评分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吸氧比例、发生哮喘比例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A亚型NA1基因型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感染患儿(P0.05);86例患儿共发生哮喘27例,哮喘发作率为31.40%,哮喘组RSV A亚型NA1基因型比例(55.56%)高于非哮喘组(25.42%)(P0.05)。结论 ALRTI患儿RSV感染A亚型以NA1基因型为主,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冬春季节多发,RSV A亚型、B亚型呈交替流行;NA1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高,进展为哮喘风险更大,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预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20年3月甘肃省民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体检健康儿童71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清TIMP-1水平;患儿随访2年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一般资料与血清TIMP-1水平,对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TIMP-1水平,分析血清TIMP-1水平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清TIMP-1水平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TIMP-1水平[(289.73±35.56)ng/ml]高于对照组[(232.19±26.34)ng/ml](P<0.05);重度患儿血清TIMP-1水平[(334.80±41.38)ng/ml]高于轻度[(263.17±29.51)ng/ml]、中度患儿[(291.35±3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技术及DNA测序技术,检测广东籍汉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3例(内异症组)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4例(对照组)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微卫星多态性,并进行MIF基因分型。结果:①内异症组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基因型(5/5,5/6,5/7,6/6,7/7)分布频率分别为51.2%、11.6%、4.7%、30.2%、2.3%;对照组(44例)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基因型(5/5,5/6,5/7,6/6,6/7,7/7)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0%、11.4%、2.3%、50.0%、4.5%、6.8%。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5/5)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异症组高于对照组(P=0.015,OR=3.143,95%CI=1.281~7.713)。②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5,6,7)等位基因型在内异症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3%、36.0%、4.7%;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1.8%、58.0%、10.2%;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5)等位基因型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异症组高于对照组(P=0.038,OR=3.122,95%CI=1.688~5.774)。结论:MIF基因启动子区-794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CATT(5/5)基因型及CATT(5)等位基因型可能是其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汉族人芳香二烷基磷酸酯酶 (paraoxonasc ,PON1)启动子基因 -162位Ala -Gly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 (C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方法 (PCR -RELP)检测湖北汉族地区C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ON1基因启动子 -162位点的多态性 ,血脂用酶法测定。结果 PON1启动子 -162位点存在多态性 ,有AA ,AG ,GG 3种基因型。 12 8例正常人中AA基因型占 4 7% ,AG基因型占 2 0 3 % ,GG基因型占 75 0 % ,而CHD组与对照组 -162Ala-Gly 基因型分布总体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和CHD组PON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85 2和0 913 ,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未发现PON1启动子基因 -162位Ala-Gly多态性与中国人CHD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半胱氨酰白三烯及免疫球蛋白E(IgE)联合检测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评估和继发哮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和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将患儿分为轻症组(53例)、中症组(108例)及重症组(39例)。根据患儿是否继发哮喘,将患儿分为哮喘组(23例)和非哮喘组(177例)。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水平,分析三者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导致患儿继发哮喘的危险因素。绘制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患儿继发哮喘的ROC曲线,分析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CysLTs、Ig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血清CysLTs水平及血清IgE水平为继发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为继发哮喘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联合检测预测继发哮喘的效能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水平与患儿病情显著相关,三者对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三者均能有效预测继发哮喘,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TCH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367398与儿童孤独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北方地区24例孤独症患儿及30例对照组儿童进行rs367398的基因型鉴定。结果:该位点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与患者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孤独症病情程度无关联(P>0.05)。结论:NOTCH4基因rs367398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无关联,孤独症的病因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哮喘预测指数(API)与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将住院或儿科门诊首次发病的1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PI阳性组64例及API阴性组82例,比较API阳性、API阴性组婴幼儿首次喘息症状严重程度;将两组患儿随访1年后比较喘息发生率;1年后将所有婴幼儿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喘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PI阳性组首次喘息发作时症状严重程度较API阴性组高(P<0.05);1年后API阳性组较API阴性组喘息次数增多(P<0.05);单因素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与吸入过敏原、父母哮喘史、变应性皮炎(湿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食入过敏原、过敏家族史、RSV感染、经常哭闹、被动吸烟、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剖宫产、饲养宠物无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I阳性、过敏家族史、RSV感染、被动吸烟、经常哭闹为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为喘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API的相关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相关性. 方法 研究组IPF患者70例,根据肺功能分为3个亚组,以A(弥散功能轻度下降,22例)、B(弥散功能中度下降,20例)、C(弥散功能重度下降,28例)组表示,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研究组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为CC纯合子28例(40.0%),TT纯合子6例(8.6%),CT杂合子36例(51.4%);对照组CC纯合子30例(37.5%),TT纯合子11例(13.8%),CT杂合子39例(48.8%),-1112(C/T)位点等位基因C、T在两组间分布及三种基因型之间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和TT基因型共9例(40.9%),B组CT和TT基因型共10例(50.0%),C组CT和TT基因型共23例(82.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PF的发病无关,但与其肺弥散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片)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12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116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9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予美普清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疗效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上具有可比性,美普清应用后心率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5.4%和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普清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且方便、安全,可作为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5.
陈美元  竺康强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67-86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大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近年来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高反应性,与哮喘相似,部分患儿可以发展成哮喘[1]。基于这种观点,我院自2002年以来,对于毛细支气管炎首次发作的婴幼儿给予短期吸入布地奈德作为早期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2002年1~6月份我科收治的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的患儿6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有关毛支的诊断标准[2],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个月~3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汉族GDM(GDM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各60例,测量其血压、身高和孕前体重及其新生儿出生体重;采集血样标本,用PCR-RFLP方法测定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位点多态分布,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AI-1活性。结果:GDM组孕前体重指数(BMI)、血浆PAI-1活性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孕妇PAI-1基因4G/5G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3种不同基因型孕妇的血浆PAI-1的活性和孕前BM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G/4G基因型者血浆PAI-1的活性和孕前BMI显著高于4G/5G和5G/5G基因型。巨大儿发生率在两组孕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G/4G基因型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4G/5G和5G/5G基因型孕妇的新生儿(P<0.01)。结论:GDM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频率增高,该基因型可能是广西南宁地区汉族人群GDM的易感基因;与PAI-1基因启动子区4G/4G多态性相关的GDM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部感染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婴幼儿80例(感染组)及同期普通呼吸道感染婴幼儿40例(普通组)、健康婴幼儿30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三组血清25-羟基-D3[25(OH)D3]水平及维生素D(VD)缺乏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感染组、普通组VDR基因Fok I(rs2228570)、Bsm I(rs1544410及rs4334089)、Apa I(rs7975232)基因多态性,比较各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各位点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分析VDR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普通组、对照组,而VD缺乏率高于普通组、对照组(P<0.05);感染组VDR基因rs2228570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组VDR基因rs1544410基因型GA、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普通组(P<0.05),感染组rs4334089基因型GA、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普通组(P<0.05),感染组rs7975232基因型CA及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普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DR基因rs1544410基因型GA及等位基因A,rs4334089基因型GA,rs7975232位点等位基因C均与婴幼儿肺部感染独立相关(P<0.05)。结论婴幼儿肺部感染后其血清VD缺乏现象严重,且VDR基因rs1544410、rs4334089、rs7975232多态性与婴幼儿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诊断为RSV感染阳性者,符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综合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两组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综合组在退热、止咳、喘憋及肺部体征消失,心衰纠正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具有抑制病毒,调整T细胞,提高氧分压,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汉族人群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G>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方法:运用单一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SASP)测定无亲缘关系的270例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PTPN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正常对照组120例,桥本甲状腺炎组150例)。结果:桥本甲状腺炎组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的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7、0.627和0.167,基因G和C频率分别为0.520和0.480;正常对照组基因型表达频率分别为0.375、0.475和0.150,G和C基因频率分别为0.613和0.388;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57,P<0.05),且C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33,P<0.05)。结论:PTPN基因启动子-1123G>C SNP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有相关性,-1123 C基因是HT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非呼吸道合胞病毒(non-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7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RSV(76例)和non-RSV(101例)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间的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ICU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危险因素。结果 RSV组患儿喘息发生率、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RP水平显著高于non-RSV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non-RSV组(P<0.05)。Non-RSV组患儿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应用率显著高于RSV组,RSV组患儿的ICU收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non-RSV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个月、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新生儿肺不张和发绀是RSV患儿ICU收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SV与Non-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存在差异,RSV感染患儿的预后较差,年龄<6个月、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肺不张、早产儿和发绀是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需要ICU收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