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乙肝(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DNA以游离和整合型两种形式存在于PBMCs内。在PBMCs内复制与表达。研究PBMCs内HBV感染对于探讨HB的临床进程、治愈和指导治疗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提出了一种与上述相反的观点,PBMCs内有关的HBV-DNA和RNA是吸附的结果,而非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三项不同技术 ,同时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HCVRNA和HCVNS5抗原 ,以进一步了解HCV感染PBMC的状况 ,并对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 病例来源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同济医大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人 ,男性 13例 ,女性 7例 ,年龄在 14~ 6 5岁之间。诊断依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甲、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均阴性。 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2 方法 用RT PCR检测血清PBMC中的HCVRNA ,试剂盒系浙江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于1966年被发现,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全球传染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已证明HBV除肝细胞外还有泛嗜性,可存在于除肝脏以外的其他组织细胞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也是其靶细胞之一。由于PBMC是T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其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冈此在PBMC中发现HBVDNA及其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就近来感染HBV的PBMC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细胞因子含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PCR技术定量检测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6、TGF-β1、sIL-2R)水平。结果: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6、TGF-β1、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②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组IFN-γ、TNF-α含量明显低于阴性组,而sIL-2R含量则高于阴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IL-4、IL-6、TGF-β1含量无差异;③随着PBMCs中HBVDNA含量升高,TNF—α含量逐渐降低,IL-4和sIL-2R含量逐渐升高,而IFN-γ,IL-6、TGF-β1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持续存在及含量变化与细胞因子相对异常有关,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探索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含14000条人体cDNA的微阵列芯片和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标记cDNA,分析了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GenePix 4000B扫描仪和ImaGene3.0分析软件比较cy5标记的慢性乙型肝炎来源cDNA与Cy3标记的健康人来源cDNA的杂交结果,获得个体基因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 在分析的14000条基因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2条,占0.66%。其中51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41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为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和代谢,凋亡及炎症相关类基因。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致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基因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阐明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玲  顾长海  李欣  刘俊 《免疫学杂志》2001,17(3):216-218
目的研究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现象在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型化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离 2 0例慢性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与 1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 PHA的刺激下培养 72 h后收集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 PBMC凋亡率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5 .48± 14.0 7) % vs(11.45± 5 .2 7) % ,P<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 [(30 .5 7± 13.43)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1.45± 5 .2 7) % ,P<0 .0 1]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 [(13.5 9± 6 .44 ) % ,P<0 .0 1];PBMC凋亡率乙型肝炎 HBe Ag(+ )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9.5 0± 12 .5 4) % vs(11.45± 5 .2 7) % ,P<0 .0 1]。结论 AICD可能是形成 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8表达水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 ,对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缓解期 ,15例 HBS 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 ,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IL- 1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无症状携带者表达最低 ,慢性乙型肝炎缓解期低于正常对照 (P<0 .0 1) ,活动期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 (P=0 .2 5 )。活动期 IL- 18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关 (P<0 .0 1) ,与血清 AL T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P<0 .0 1)。结论 IL- 18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活动相关 ,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bet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以CpD-ODN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对22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10例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和12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用CpD-ODN体外刺激以上3组实验对象的PBMC,RT-PCR观察T-bet的表达情况。结果无症状携带者T-bet表达最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T-bet表达最高;经cpG-ODN刺激后,无症状携带者和正常对照的T-bet表达明显上调,结论T-bet在HBV感染的不同状态中具有差异表达,提示T-bet可能参与了机体抗HBV的免疫应答,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CpG-ODN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HBV感染者特别是无症状携带者的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s,PBMC)增殖、克隆形成、分泌TNFα和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例,常规方法分离PBMC,体外扩增,用细胞计数法观察Thal对PBMC增殖的影响,胎盘蓝染色法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琼脂糖凝胶法观察Thal对PBMC克隆形成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Thal对CHB PBMC分泌TNFα和IFNγ的影响。结果Thal对PBMC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而无毒性影响(P〈0.05);抑制PBMC克隆的形成(P〈0.05);抑制TNFα的产生而促进IFNγ的产生(P〈0.05)。结论Thal对CHB PBMC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望用于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选取我院10例健康献血员(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340±696岁,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皆阴性,肝功正常)。HBV阳性血清来自本科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患者血清病毒标志检测为HBsAg( )、HBeAg( )、抗HBc( )、抗HBcIgM( ),经HBV定量PCR检测,含HBV498×104拷贝/ml,无菌采集血清后80℃冰箱冻存,用前经56℃30min灭活补体。抽取健康献血员静脉血8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按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调成1×106/ml浓度,每孔接种1ml于12孔培养板上…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但侵犯肝脏,还可感染肝外其他组织、器官,包括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由于PBMC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HBV感染PBMC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慢性化、抗病毒疗效减低及复发.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DNA和肝脏病理变化,寻找其中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结核菌DNA检测对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我们选取结核病组75例,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细菌学、病理学结合治疗效果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健康对照组30例,其中PPD皮试阳性11例,全部为自愿接受检查者。外本课题受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资助(981170835)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胸科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张舒林,高三友,王国斌);河南省职工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张进忠)周血以EDTA抗凝,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收集单个核细胞层。以酚/氯仿常规提取…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稳定、可靠的HBV感染动物模型对于HBV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干预措施的研发有重要意义。HBV有很强的宿主选择性,长期以来黑猩猩是唯一的HBV感染动物模型,但黑猩猩的使用受到严格的伦理限制。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以建立HBV感染的小型动物模型。树鼩是唯一可被HBV感染的非灵长类动物。与HBV相关的鸭肝炎病毒和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应用推动了对HBV复制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评价。近年来发展的人-鼠嵌合体模型则使得人们得以利用常规的实验动物开展HBV研究。这些模型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在某些方面可以互补。本文就目前常用的HBV感染动物模型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稳定、可靠的HBV感染动物模型对于HBV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干预措施的研发有重要意义。HBV有很强的宿主选择性,长期以来黑猩猩是唯一的HBV感染动物模型,但黑猩猩的使用受到严格的伦理限制。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以建立HBV感染的小型动物模型。树鼩是唯一可被HBV感染的非灵长类动物。与HBV相关的鸭肝炎病毒和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应用推动了对HBV复制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评价。近年来发展的人-鼠嵌合体模型则使得人们得以利用常规的实验动物开展HBV研究。这些模型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在某些方面可以互补。本文就目前常用的HBV感染动物模型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使用RT-PCR、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3的mRNA、蛋白的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β(IFN-p)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LR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且降低水平与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相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NF-α、IFN-β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且降低的水平与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3的表达与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大部分病例发生在术后3个月之内.CMV感染宿主后,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Th细胞是重要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与CMV感染的急性反应、播散、活化及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等致病性密切相关.研究肝移植术后CMV感染受者外周血Th细胞因子,探讨其与CMV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已知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因子之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密切的关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采集方便且含量丰富,对肝脏炎症病变和纤维化反应灵敏,因此本研究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BMC中TGF-β1 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PBMC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中TGF—β1蛋白含量,探讨PBMC中TGF—β1在肝纤维化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破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破骨细胞,为破骨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采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联合消化,纯化后以RANKL和M-CSF加以诱导(A组),并与未经消化之传统方法(B组)比较。结果:与B组相比,A组可获得(1 426±204)个破骨细胞(P<0.05),0.25%胰蛋白酶/0.02%EDTA联合消化可使破骨细胞纯化率达90%。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TRAP染色阳性,功能试验显示具有噬骨能力。结论:联合消化结合RANKL/M-CSF诱导培养法可产生大量的破骨样细胞,方法简便而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机理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除外合并其它肝炎病毒(如HCV,HDV)感染,宿主内在的免疫功能异常、HBV所致机体免疫状态的不适当改变、HBV基因组和抗原变异等均有可能导致HBV感染持续存在与发展。1”激活诱导性细胞死亡”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T细胞在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和IL-1、IL-2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抗原(包括超抗原)或其它因素激活后,刺激T细胞受体/CD3复合物(TCR/CD3complex),可诱导自身Fas及其配体(FasligandFasL)、肿瘤坏死因了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