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生儿通常需经动脉采集血标本,以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动脉采血术也成为新生儿病房护士必备的护理技术。临床动脉采血的部位常选用头皮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足背动脉采血与常规部位动脉采血有同样良好的效果,甚至更优于常规部位采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方法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与发生瘀紫血肿情况比较.方法将600例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头皮动脉、肱动脉穿刺采血,记录4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结果各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最高为92.8%,桡动脉组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最低为7.1%.结论新生儿采血应用桡动脉穿刺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动脉采血护理技术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判定是否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的病情判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临床上,动脉采血常用的动脉主要是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认为桡动脉是动脉采血首选部位。现将各采血部位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动脉采血、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三种方式下,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方法:挑选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120例,其中40例行动脉采血,归入A组,40例行静脉采血,归入B组,40例行末梢采血,归入C组,所有体检人员均采血两次,做重复性实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C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采血与动脉采血的检测数值更为准确稳定,而静脉采血又比动脉采血更为方便,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优先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896次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娟  曾桂珍  高珠英 《现代医院》2008,8(7):102-10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共穿刺896次,自设表格,统一记录,将获得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桡动脉采血301次,一次成功288次,二次成功13次;股动脉298次,一次成功269次,二次成功26次,三次以上3次;足背动脉297次,一次成功268次,二次成功24次,三次成功以上5次。结论从结果显示,以桡动脉采血为首选,桡动脉表浅,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选左手无名指指尖采血,这是从方便采血和对手部功能及生理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做出的选择。首先,手是人体体表裸露部位,便于医生操作。同时,手指尖部具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且无较大的动脉和静脉,在此部位取血,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又可以避免大量出血。其次,手指采血虽属微小创伤,但毕竟也会造成一个微小的伤口。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为右利手,精细、复杂的动作主要用右手来完成,如写字、用筷、使用刀剪等,而左手的任务相对较轻。这样,选用左手取血,对手部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3种方法 对新生儿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新生儿568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将患儿分为头皮小动脉采血组(头皮小动脉组),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头皮小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足月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应选择头皮小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于足月儿应选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相似文献   

8.
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操作。若不能一次穿刺成功,反复穿刺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紧张、恐惧心理,还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快速进针可提高桡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而对穿刺部位血肿、淤血的形成无明显差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艳玲  王屹  吕璐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76-2877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最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容少雅 《现代医院》2009,9(4):96-98
目的给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采血,了解其血管临床特点,减少重复操作,减轻吸毒人员的痛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杜绝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静脉注射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的血管进行评估和分析,做好标准防护措施,采用技巧性手法穿刺法、头皮针对手和足背静脉网毛细血管穿刺法、腹股沟静脉穿刺法、桡动脉穿刺法、肱动脉垂直穿刺法等来完成采血。结果5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2.03%、83.77%、92.86%、90.67%、81.32%。无一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结论根据血管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采血方法,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采血成功的保证。做好标准防护是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韩蕊  方英 《现代保健》2014,(13):36-38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例心血管疾病男性患者(无恶性肿瘤、血液疾病、肝肾脾等严重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采取禁食12 h后,饭后、饭后2 h采血,并进行血样分析,从而比较不同采血时间可能会对患者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B组采取动脉采血、中心静脉采血、末梢静脉采血三种采血方式,并比较检验结果。从而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结果:餐后采血、餐后2 h采血分别与空腹采血比较,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采血与中心静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知,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虽有小幅度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循环采血与中心静脉采血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发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计数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均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检验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上应采用可靠的采血方式并统一的采血时间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孙静 《时尚育儿》2016,(3):78-78
目的:分析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在采集血气标本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与采用传统动脉采血针(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比较动脉血气采集的成功率、采血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的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误入静脉、凝血发生率低于传统动脉采血针,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标本的成功率和采血质量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临床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3.
冯健 《中国卫生产业》2013,(26):83-83,85
通过动脉血气分折可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能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是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监测指标,为医生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治疗依据。如何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阐述不同动脉穿刺采血的方法及其比较、采血角度、动脉采血器的选择及采血前的准备和采血后的处理进行综述,目的是提高临床护士动脉穿刺采血技术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采血为何选手指?又为何选左手,还有为何专选无名指?又为何选指头腹内侧刺血?1.操作方便与安全:它能伸能缩,能与医生主动配合,让医生操作方便。此外,手指尖部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无较大的动脉和静脉,这样既能满足采血的需要,又可避免大量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与检验数据可靠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因病情治疗需要采集动脉血样标本的新生儿210例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研究,采用短头皮针连接无菌玻璃行桡动脉采血,其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动脉血中是否混有空气,凝血发生几率均比短头皮针连接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少。结论本研究方法得众多新生儿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林举俏 《现代医院》2010,10(12):95-95
目的提高小儿术中动脉采血选择颞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成功率。方法将本组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颞动脉采血,对照组选择桡动脉采血,两组比较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39例,失败2例,成功率95.12%;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31例,失败10例,成功率75.61%,2=6.24,p<0.01。结论手术中患儿动脉采血,选择颞动脉穿刺,不但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快速,而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的质量,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将396例新生儿按单日、双日出生分成两组。观察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手背浅静脉;对照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缘。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检验P〈0.01。结论应用手背浅静脉采血,可以提高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及一次性标本合格率,避免新生儿足底水肿及瘀斑,减轻新生儿疼痛,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18.
动脉血气分析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检测项目,小儿病情变化快,经常需要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来协助诊断和治疗,而小儿动脉采血是临床护理中难度较大的工作.一般采用股动脉采血,由于小儿血管细且隐匿、哭闹不能配合,股静脉与股动脉紧贴,影响了动脉采血的成功率.为解决这一护理问题,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一次头皮针经桡动脉采血,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相结合在儿童血铅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 对86例儿重在经过采血部位去铅处理后,应用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两种样本检测血铅. [结果] 两组采血方式的血铅结果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以静脉采血方法为参考,末稍血在血铅定性检测的特异性为92.7%(76/82)、敏感性为100%(4/4)、阳性预测值为40%(4/10)、阴性预测值100%(76/76). [结论] 儿童末梢采血方法检测血铅阴性结果可作阴性诊断,而对于高血铅者则需静脉采血加以确认,采用末梢采血结合静脉采血的方式有利于儿童血铅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钟金富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5+17-15,17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外周动脉采血法,对照组使用常规股静脉穿刺法,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采血的成功率与患儿疼痛度。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5.0%(38/40),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85.0%(34/4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和20.0%(8/4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是一种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的采血方式,值得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