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本文就其著《金匮要略》中有关审脉求因、以脉测症、以脉别症、舍症从脉、以脉测预后、以脉论治等方面,展示其运用脉诊的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2.
姜秀云  孙洁 《江苏中医》1997,18(4):39-40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本文就其著《金匮要略》中有关审注因、以脉测症、以脉别症、舍症从脉、以脉测预后、以脉论治等方面,展示其运用脉诊的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3.
临床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脉象与症状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是一致的,谓之脉症相应而为顺。当脉象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时候,则谓之脉症不相应而为逆。这时,中医习惯地将其“脉象”或“症状”称之为“假象”。例如《医碥》所说:“凡脉症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  相似文献   

4.
任冬冬 《中医研究》2008,21(12):13-14
脉与症均反映疾病信息,而疾病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脉与症未必相符相应,故自古有“脉症舍从”之论,而一人之脉象亦有阴阳互见,自相矛盾者,相应亦当有舍从之道。  相似文献   

5.
作者将《濒湖脉学》症脉顺逆凶吉 ,按原著章段各症脉 ,以歌诀的形式 ,将其症名编为题首 ,依次简略阐述。为初学者临床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脉与症具有病理上的内在联系,祖国医学运用整体观念,将门诊获得的脉与症进行综合分析,去探索疾病的内在病机,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在脉与症不能统一,而以特殊甚至相反的形式反映病机时,则会出现“症真脉假”或“脉真症假”。教课书及多数医家认为要“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笔者认为,此论点不符合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和辨  相似文献   

7.
无脉症又称大动脉炎,其临床症状千变万化,但以单侧或双侧上肢、下肢脉为主。笔者直用炙甘草汤加减,以养血益气为主,辅以通阳活血之法,治疗无脉症多例,体会到本方确不失为治疗无脉症之有效良方。如适当配伍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则疗效更佳。病案举例:  相似文献   

8.
“脉症顺逆与从舍”是各类大、中专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脉诊”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笔者长期教学实践,结合临床提出当脉与症不相应时,应具体分析,当出现真假疑似证候时,所谓“假症”或“假脉”是不能舍去的,而仍是疾病本质的反映,是诊断症证而异于常规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脉症从舍理论始见于明清,当脉症不应时,许多医家认为脉症有真假,从而择一进行脉症从舍,如此易错失真正病机,从而造成误诊误治。从渊源上看,脉症从舍因于脉症真假论,许多中医经典著作虽提及"脉症不应"但未称"脉症从舍"。明清以来不少医家认为脉症不应时有"一真一假",故而产生脉症从舍论。脉症不应时并非脉症有真假,脉症不应是疾病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脉症相应是病机之常,脉症不应是病机之变。脉与症皆有与其相对应的病机,在脉症不相应时,更加需要四诊合参,谨慎辨证,因而脉症应"互参"而非"从舍"。四诊合参可以帮助医者综合分析,提高辨证准确性。从脉症从舍渊源、脉症从舍之析误、四诊合参、病案举隅等方面探讨脉症从舍理论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中,论及辩症有这样一个观点:当脉症不一致时,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今天我们从现代老年医学研究的角度,重新去审视它,并赋予其新内涵,对指导我们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脉症顺逆”和“脉症从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红 《山东中医杂志》2011,(3):153-154,157
脉与症的关系非常复杂,辨别脉症的顺逆,并不能完全反映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脉和症都是疾病本质的真实反映,绝不能简单地予以取舍。之所以言"脉症顺逆"和"脉症从舍",是为了提醒医者不能仅凭症状或者脉象来判断病情作出诊断,必须综合分析病情资料,脉症结合。"脉症顺逆"与"脉症从舍"再次强调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脉症顺逆是中医诊断教学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从理论到实例将脉症顺逆的含义、脉症从舍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示了临床实践中实现正确的从舍的可行性方法,即注重积累经验、详细分析、细查病史,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13.
张维  周力  王燕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1):1865-1865,1867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和中远期疗效。方法对7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作TIPSS,分析术前与术后门脉动力学改变、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改变。结果:TIPSS治疗后门脉血流速度及门体压力梯度改变显著(p〈0.01),上消化道出血缓解,腹水消退,尿量增多,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但不能改善肝功能。结论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安全有效,认真选择病例,改良技术及定期随访可以提高中远期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刘文强  滕晶 《吉林中医药》2013,(10):984-985
脉与症的关系十分复杂,两者都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在正常情况下,脉与症应当相顺应,说明病情单纯,“病易已”;然临证过程中,疾病的脉与症并不完全是相顺应的,脉症相逆说明病情复杂,“病难已”。在脉与症相逆的情况下,如果“脉真症假”当舍症取脉;如果“脉假症真”当舍脉取症。脉有顺逆,亦有真假,临床应综合分析病情资料,脉症结合,四诊合参,方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阳旦症与阳旦汤巫君玉北京市中医医院100010阳旦症名,一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问曰,“症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一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第二十一》:“虽久,阳旦症续在耳,可与阳旦汤。”阳旦汤仅于此条《金匮》文见到,但未列...  相似文献   

16.
从五脏辨证论治治愈疑难奇症五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坤三 《中国针灸》1997,17(5):287-288
从五脏辨证论治治愈疑难奇症五则徐坤三(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324300)主题词脏腑辨证;少汗症/针灸疗法;无脉症/针灸疗法;味觉障碍/针灸疗法;少精液症/针灸疗法笔者从脏腑辨证,运用针灸治疗无汗、无脉、无味、无泪、无精液五症,取得良好疗效,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7.
脉与症都为疾病本质的表现,脉症相应只是疾病的一般规律,脉症不应是疾病的特殊规律,不能因为不识其真就妄断其假而随意舍去,脉症不应之处往往是辨证的关键,更应该脉症合参。  相似文献   

18.
曹泽伟 《河北中医》2004,26(5):391-393
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肝硬化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对肝硬化PHT除手术和介入治疗外,可用药物降低门脉阻力和减少门脉血流,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目的。自1980年Lebrec开始用心得安治疗门脉高压症,特别是Benoit等阐明了门脉高压症的“后向血流学说”和“前向血流学说”的原理以来,门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脑脉通胶囊、氟桂嗪胶囊对照治疗。结果:脑脉通观察组与氟桂嗪对照组两者总有效率无差异,但显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脑脉通疗效优于氟桂嗪。同时,脑脉通可明显改善头痛、头晕、麻木、精神萎缩、震颤、脑血流图等症状和体征。结论:脑脉通胶囊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有效中药制剂,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变,降低血脂,消除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主要脉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主要脉症。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收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脉症,采用多因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单个脉症及其组合群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晕、头痛、头胀、易怒、失眠、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是既能反映肝阳上亢证的主要病机,临床出现频次又较高的10个脉症。结论上述10个脉症可以作为主要脉症列入该证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