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的麻醉镇痛技术如CSEA和新的药物如罗哌卡因及脂溶性阿片类药如苏芬太尼的应用 ,使所谓“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成为可能 ,并接近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本文综述了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Ⅱ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间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局麻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影响、术后镇痛效果等。结果麻醉操作时间Ⅰ组比Ⅱ组略长,麻醉诱导时间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局麻药用量Ⅰ组比Ⅱ组少,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民  王新凤 《临床医学》2020,40(4):66-67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92例健康足月临产产妇,根据其是否进行镇痛处理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不进行无痛分娩;观察组46例,应用无痛分娩技术,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的潜伏期、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活跃期[(155. 82±32. 23) min]、第二产程时间[(57. 39±17. 56) min]较对照组[(117. 62±34. 21) min,(41. 20±12. 50) min,P <0. 05]延长;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Apgar评分以及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程,但对产妇、新生儿均无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7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产妇未选择镇痛分娩。观察组产妇自愿接受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且第一产程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加强产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可确保镇痛分娩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产妇分3组,一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CSEA组),一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镇痛(PCEA组),另一组未做分娩镇痛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CSEA组和PCEA组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优.CSEA组镇痛优于PCEA组.结论 CSEA组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自然分娩产妇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情况况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镇痛前两组VA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2006年6~12月要求行镇痛分娩的产妇134例,采用CSEA,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产程产妇感觉无痛133例,中度痛1例,总有效率为99%;产妇满意133例,占总数99%;4例中途改为剖宫产。第二产程42例产妇在胎儿娩出时感到轻微痛,占总数32%。所有产妇在麻醉过程中及麻醉后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未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产道乏力及新生儿窒息。结论分娩镇痛术中应用CSEA,镇痛效果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27-1929
本文选取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的产妇给予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分娩方法,对照组的产妇不给予镇痛的分娩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为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脉搏和呼吸指标经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指标经过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产妇在产科手术中利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6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A(40例)、实验组B(46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A: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实验组B: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观察产妇产程、人工破膜、缩宫素应用情况、阴道顺产率、产钳助产率。结果:实验组A、实验组B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实验组B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短于实验组B(P0.05)。实验组A、实验组B缩宫素应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阴道顺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和单纯硬膜外阻滞都会影响产程,延长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增加缩宫素应用及总发生率,但单纯硬膜外阻滞会降低阴道顺产率,增加产钳助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 (EA)在肥胖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手术肥胖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采用 CSEA;II 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EA).观察CSEA组和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与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SEA应用于肥胖患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可获得完善麻醉镇痛、良好的肌松效果和局麻药用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痛觉触觉分离阻滞分娩镇痛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80例随机分成R1、R2、R3和C组,每组各20例。C组为对照组,R1、R2、R3组鞘内分别注入罗哌卡因1.0mg、1.5mg、2.0mg和25ug芬太尼。40分钟后,硬外导管接镇痛泵,泵内药物为0.07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ug/ml。当VAS≥30mm时给药(LCP),负荷量8ml,30分钟后背景剂量6ml/h,自控给药2ml/h,锁定时间15分钟。宫口开10cm时停止给药。连续监测呼吸循环变化,评估镇痛效应、运动阻滞和触觉阻滞程度,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胎心变化。结果:R2组触觉阻滞轻,运动无阻滞,VAS值与R3组无差别。新生儿评分、产程时间四组问无差异。对照组剖腹产率高于镇痛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罗哌卡因1.5mg复合芬太尼25ug,能够达到感觉神经中痛觉、触觉分离阻滞,运动神经不被阻滞,确保产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分娩ASAⅠ~Ⅱ级初产妇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各 5 0例。观察组为自愿要求镇痛无禁忌证产妇 ,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连接微泵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对照组为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初产妇。观察比较两组产痛程度 ,产程时间 ,分娩方式 ,催产素使用 ,产时出血量和产妇生命体征 (Bp、P、R、SPO2 )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第二产程显著缩短 (P <0 0 5 ) ,剖宫产率降低 ,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生命体征 (Bp、P、R、SPO2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 ,用药量少 ,对母婴无影响 ,可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产妇分娩时15%伴轻度疼痛,35%伴中等程度的疼痛,50%伴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疼痛导致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对母婴不利。安全有效地进行分娩镇痛,是每个产妇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椎管内阻滞镇痛是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本文探讨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入麻醉药物,同时小剂量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麻醉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摘除手术中,在推挡神经根时,经常会有因脊神经根阻滞不全,病人因此而感到剧烈疼痛的情况.本研究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经术野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摘除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临床麻醉多选用硬膜外阻滞,手术牵拉神经根时病人常感疼痛不适。为了提高麻醉效果,作者选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并与硬膜外阻滞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分为2组,一组为联合麻醉组即镇痛组,共220例;另一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为对照组.共302例。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而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与对照组产钳助产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7分例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分娩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进展减慢。总产程时间延长,阴道产钳助产率增加,故镇痛后的产程处理不能单纯按非镇痛下的Friedman产程图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直视下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麻醉分硬膜外、骶管及蛛网膜下腔 3种麻醉方法 ,每一种又包括单次及连续两种 ;每一种麻醉方法有自己的适应症[1 ,2 ] ;但不一定保证麻醉效果 ,有时需要辅助其他麻醉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其他麻醉方法—直视下蛛网膜下腔麻醉 ,即在术中椎板及黄韧带打开以后直视下由麻醉医师或术者施行的一种麻醉方法。1 操作手法黄韧带打开以后 ,一手用镊子提起硬脊膜 ,一手用注射器斜刺到蛛网膜下腔即可 ,深度不超过 5 mm[3]。2 适应症1腰段椎体手术 ,如髓核摘除、椎管内肿物、椎体骨折 TB。2 EA麻醉失败的腰段手术。 3各种原因造成的粘连或梗阻。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SA)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治疗的68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行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SA麻醉,观察组采用CSEA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均高于麻醉前(T0),观察组T1、T2的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12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CSEA麻醉镇痛效果确切,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可避免Cor、NE及E水平的大幅度升高,减轻应激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我在也门伊卜纳赛尔医院工作期间,做坐位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592例。这种坐位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体位和书本上介绍的体位有些不同,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