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房室结整体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制,选择性切割无房室结双径现象离体家兔心的前房结通路(Kch三角前区)观察其对房室结电生理参数的影响。与切割前相比,切割后AH间期、房室结功能不应期、房室结前传文氏周长、室房逆传文氏周长及VA间期延长(分别为45.64±8.68msvs38.23±6.13ms,166.34±15.33msvs144.48±10.86ms,163.37±17.22msvs138.36±12.43ms,202.60±41.50msvs168.50±20.30ms,68.60±1.60msvs54.50±7.10ms,P均<0.05)。提示毁损房室交界区特定部位可以影响房室结整体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房室结 3径路传导是 1种并不多见的心脏电生理现象 ,现报道所见 1例。患者女 ,3 6岁。近 3年有反复心动过速史 ,心电图发现心动过速而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使用苏州东方FP - 1型多功能程序刺激仪进行食管左心房调搏。采用体表心电图V1 导联和食管心电图同步记录。以S1 S2 ( - 10ms)或S1 S2 ( -10ms)程控刺激 ,随着S1 S2 间期缩短 ,S2激动经房室结呈不连续的递减性传导其曲线先后出现两次中断。在S1 S2 间期分别为 3 10ms、2 70ms ,S2 R2 间期先后两次出现跳跃式延长 (图略 )。延长组第 1次 80ms ,第 2次 12 0ms,均…  相似文献   

3.
房室旁道与房室结双部位裂隙现象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资料与电生理分析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年余,加剧1周就诊。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附图示食管电生理检查,基础周长500ms的S1S2刺激。S1S2为270ms时,R2呈完全预激图形,S2R间期100ms。S1S2为260ms时R2脱漏,...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传导的加速性、疲劳性对心室免于各种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心房颤动的影响起决定作用,但对房室结功能不应期(AVN-FRP)的影响不明。旨在通过对离体兔心施以多种方案电生理刺激以阐明两者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房室结传导的加速性使AVN-FRP缩短(B方案146±3.3msvsA方案159±3.5ms,P<0.01,n=6),疲劳性使AVN-FRP延长(C方案187±4.9msvsA方案159±3.5ms,P<0.01,n=6);②加速性和疲劳性诱导的AVN-FRP的变化是在11房室传导范围内产生的,并在快速频率下达到它的最大效应(100%频率下,B方案154±6.0ms、C方案187±8.3ms分别与A方案168±6.9ms相比,P均<0.01,n=6)。结论:AVN-FRP受房室结传导之加速性、疲劳性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AVN-FRP的变化可以用来反映房室结的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兴杰 《心电学杂志》2000,19(4):239-240
患者女性,52岁。工作时曾有突然眩晕及晕厥样症状发作,6个月后心电图显示2∶1房室传导阻滞而来院进行电生理检查。除心电图异常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其它异常。常规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坐位心电图(图1B)示1∶1房室传导,P_P间期760ms。站位(图1C)转为2∶1房室传导,P_P间期640ms。踏车试验后2min(图1D)转为3∶2房室传导,P_P间期480ms。图1说明见正文。为查明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及确定是否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禁食及非镇静状态下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对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室起搏电图现象分析,发现有如下特征:(1)当心室起搏出现逆行P波时,RP-间期长度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两个RP-差值≥60ms;(2)RP-突然净增60ms或达到250ms(不作房室结内隐匿性折返解释);(3)RP-间期成倍增长,有时伴有心室回波;(4)紧随心室起搏QRS波后有两个P-波,应考虑为1:2室房传导,但需除外预激旁道参与逆传;(5)起搏源性室房传导中断后重新开始时,RP-往往较短。据此,作者提出通过推理分析可在体表心电图上作出起搏源性房室结双径(或多径)路传导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房室(室房)传导阻滞者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实属罕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主要在房室结和/或周围组织,心房、心室并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因此,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偶尔可发现室房2:1传导,甚至房室2:1传导,这也证明了心房、心室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本例患者心脏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结折返时经His束下传到心室,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房室结-心房阻滞,所以才伴房室(室房)分离,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鉴于该患者既有心动过缓又有心动过速,治疗上需综合考虑。在植入起搏器之前,先行房室结改良术,然后再植入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42岁 ,因心动过速反复发作 13年入院 ,既往心电图曾分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或插入性室性早搏而给予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此次发作时心电图 ,可见P波与QRS波数比为 1∶2 ,PP、RR分别为 6 0 0ms和 30 0ms ,经食管心房起搏检查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示 1次窦性冲动分别经快径和慢径同步传导 ,先后两次激动心室、AH1和AH2 分别为15 0ms和 6 80ms,第 3个窦性冲动 (A3 )只经慢径传导 ,A3 H3为 480ms ,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所致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相似文献   

10.
房室交界区整体电传导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房室结的整体电传导特性,利用改进的多导联(45导联,5×9电极阵列,电极间距1mm)同步细胞外标测系统对家兔房室交界区进行标测,发现房室交界区的正向传导与逆向传导不同。正向传导时,心房-His束的传导时间为94.6±15.9(70~117)ms。此时房室结有两个不同的插入路径,一个来自后方的终末嵴;另一个来自房间隔下部,以前者为主。冠状静脉窦口(CSO)周围有慢传导区。逆向传导时,His束-心房传导时间为124.9±10.2(111~143)ms,与正向传导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逆向传导激动由房室交界区深层发出,呈“点突破”,而且出口位置不固定。CSO周围慢传导区的组织形态学为移行区细胞。结果提示移行区细胞连接的各向异性可能是造成房室结双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58例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影响结果RFCA后房室结正向1:1传导的最短周期延长、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特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2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中出现11例特殊病例。其中男3例、女8例。5例属电生理现象复杂,其中1例快-慢型者S1S1500ms心室刺激时,连续3个刺激便出现室房文氏现象,随之出现心动过速,AVNRT时心室率182bpm,His束电极A波最先激动,呈A-H-V传导,VA间期220ms,VA>AV;另1例快-慢型者心内电生理诱发出典型AVNRT,其频率162bpm,对其慢径改良后,诱发出另一种频率的快-慢型AVNRT。3例慢-慢型者心动过速较易诱发,AVNRT时均以冠状静脉窦口(CSO)A波最提前,His束电极示H-V-A传导。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CSO异常扩张,窦口上缘几乎接近His束水平。3例放电过程特殊者,其中1例在较大范围内消融,均出现慢交界区心律,另1例在消融中出现一个交界区心律后,便诱发AVNRT,再有1例为消融时难以出现慢交界律。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100%)。结果提示对特殊病例除应进行详细电生理检查之外,应采取不同的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13.
7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房室结慢径消融术。65例慢径阻断、9例双径存在但AVNRT不能诱发、2例快径阻断。慢径阻断后,除快径的前传有效不应期(ERP)缩短(287.0±79.0msvs344.0±87.0ms,P<0.01)外,房室传导的文氏点、21阻滞点、室房传导的11点、快径逆传ERP、前传和逆传功能不应期均无明显改变。共放电841次,其中无交界区心律的317次放电,无一次消融成功。65例慢径阻断者,交界区心律减少或消失。以上结果提示快径和慢径可能是两条各具电生理特性的传导纤维。  相似文献   

14.
房室传导呈伸缩样改变一例郭应军(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百色533000)临床资料及电生理分析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生阵发性心悸8年于1995年2月16日行食管心房电生理检查。体表12导联心电图正常。行S1S2程序早搏刺激,S1S1基础刺...  相似文献   

15.
报道4例经导管射频消融证实的左侧隐匿性房室旁道(LCAP)室房(VA)传导及心动过速特点。4例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接受了心内电生理检查(EPS);(1)4例于右室心尖(RVA),其中1例于多个部位(右室流出道、左室及旁道左室端)行分级递增起搏(S1S1),观察VA传导情况;(2)于高位右房行S1S1及程控期(S1S2)刺激诱发心动过速,观察有无房室结双径路。结果显示,RVA起搏经LCAP1:1VA传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慢径对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是的电生理联系,方法 对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6±16.4)岁的房室结哲返性心动过速患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成功率100%,26例消融后慢径消失(Ⅱ组)13例消融后慢径残存(Ⅱ组),消融前后I组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32.5±49.5)ms缩短为(282.5±58.0)ms前传功能不应期由(382.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房室结双径路 1∶2房室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分析诱发 1∶2房室传导的条件 ;测定患者的基础AH、HV、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等电生理参数 ,与无 1∶2传导者对比分析。结果  11例有 1∶2传导者基础AH 5 0~ 80 (6 0 9± 7 0 )ms,HV 35~ 40 (38 6± 2 3)ms;心房有效不应期 130~ 2 40 (194 5± 31 4)ms,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 7例短于 2 2 0ms,其他 5例分别为 40 0、380、32 0、2 80、2 40ms。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为 30 0~ 740 (4 99 0± 12 1 8)ms,显著大于对照组。房性早搏、心房期前刺激、心房快速刺激、窦性搏动、房室结多径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以及心室期前刺激等 6种方式可诱发 1∶2房室传导。结论 房室结远端共同传导通路的不应期短于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 ,是发生 1∶2房室传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果在消融慢径时损伤了快径 ,可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AVB) ,现报告 1例RFCA引起的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 ,48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史 14年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心脏器质性改变。食管心房调搏 :以S1 S1 5 40ms,S1 S2 40 0ms,步长 - 10ms程控反扫描 ,当S1 S2 3 5 0ms时 ,S2 R2 由160ms跃增至 2 80ms,相差 12 0ms,房室传导曲线跳跃中断 ,无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发作 ,再以S1 S2 S3程扫 ,当S2 S32 80ms时 ,…  相似文献   

19.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窦房结及房室传导系统的电生理变化邢福泰,刘林,刘世芳,吕宪我们于1991年4月至1993年1月观察2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患者窦房结(SAN)及房室传导系统(AVCS)的电生理变化,并综合文献讨论其变化机理,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所致的较为特殊心电图改变,对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双径路传导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发现:(1)双径路传导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假性房室传导阻滞,(2)双径路同步1:2房室传导可造成交接区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假象,(3)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上部和下部共同径路传导阻滞时又可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上述改变对进一步认识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提高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