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某院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用药情况,分析、评价该院先天性VSD患儿用药,总结其用药规律,以期为先天性VSD患儿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抽取某三甲医院心胸外科VSD患儿病历244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手术年龄为6.3岁;人均药品费用为(4 980.34±437.04)元,占总医疗费用的15.18%;用药共78种,从种类上看,主要是抗感染药和心血管系统药;患儿的合理用药率为98.2%。结论:该院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王中  王试福  王大勇  郭珊  王永旺  曾圳红  石丽 《河北医药》2011,33(23):3608-3609
室间隔缺损(VSD)属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常有肺血增多,因而此类患儿减轻因体外循环(ECC)的不良反应及其造成的水肿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引入了改良超滤技术(MUF)来解决这些问题,此技术可以产生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包括升高收缩压,增加心指数及降低肺血管阻力,缩短术后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陈红  吕增城 《天津医药》1989,17(7):391-393
本文总结151例7岁以下儿童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材料,从病史、体征、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心导管等方面,分析大、中、小型室缺在合并不同肺动脉压力时的各种表现,提出了术前估计缺损大小及肺动脉压高低的客观依据。并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林贵宪  曾仪 《天津医药》1995,23(10):602-605
1976年4月 ̄1993年6月手术治疗室内隔缺损(VSD)1058例。其中男580例,女47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48岁。手术死亡39例占3.69%。982例随访11/2年 ̄101/6年,平均51/3年,满意率96.2%。现就手术进路、修补方法、术后并发症等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33例(男23例,女10例)VSD施行封堵术。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术中造影示嵴内型8例,膜部25例。2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其中2例分别采用6~8mm、4~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27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2(7±2.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8-9(3.1±2.2)mm,16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28例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5cm/s的2mm的残余分流。4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大缺损2例、操作粗暴损伤三尖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黄林清  张恩娟  葛勤  刘同华  曹健 《中国药房》2007,18(14):1061-1062
目的:分析我院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患儿的用药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20例VSD患儿的药疗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均药品费用为(3067·20±325·04)元,占医疗总费用的9·52%;从使用的药物种类看,主要是循环系统类和抗生素类;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钠、维库溴铵和呋塞米。结论:我院VSD手术患儿用药费用较低,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8.
吴锡龙  陈勇  王毅 《贵州医药》2007,31(3):236-237
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8月收治大型室间隔缺损32例,随访6月至3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92年—1997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占同期室间隔缺损手术病人的6.8%,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行一期手术治疗。1临床资料本组VSD+PDA病例,男8例,女9例,年龄1.5岁~4岁,平均2.6岁。病...  相似文献   

10.
李洪荣  张希 《云南医药》1998,19(5):379-380
先天性干下型心室间隔缺损(SIVSD)的发病率远低于膜周型者,本文报道SIVSD修补术36例,占同期VSD修补术的104%。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25岁(平均85岁)。均有不同程度心悸,气促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315例VSD合并PH患儿接受了心内直视手术,占同期VSD手术总数的31.1%,其中轻度123例,中度95例,重度97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4例(4.44%),远期死亡2例(0.63%)。年龄≤1岁、体重≤7公斤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4.29%和14.71%。年龄>3岁、体重>10公斤者则分别为3.08%和2.61%;97例重度PH患儿围术期死亡8例(8.25%),远期死亡2例(2.06%);手术病死率与PH程度、年龄、体重、主动脉/肺动脉直径比等呈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术中避免右室切口、保护术后心功能和术后PH的适当处理,同时加强科普科普宣传教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ASD、VSD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经股动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B组患儿采用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肌酐水平。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为96.7%(29/30),B组手术成功率为93.3%(28/3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A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为(50.45±10.46)min,短于A组的(68.79±12.5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6±3.46)d,短于A组的(8.78±5.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肌酐水平为(32.15±13.56)μmol/L,B组肌酐水平为(32.65±13.59)μ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VSD、AS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保留了传统介入治疗安全、微创的优点,且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al septaldefect,VSD)的实践,分析其适应症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8月—2010年8月,共25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其中成功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513±3.35)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 gra-phy,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5.38±1.78mm)(3.59mm),随访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和胸片。结果 25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6%。术后出现微量残余分流1例(〈1.5mm),轻微和轻度主动脉瓣膜返流各1例,间歇性高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1例,交界性逸搏心律1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VSD,近期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中、远期疗效的评价尚需扩大样本量和多中心的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4.
陈静  范崇济 《天津医药》1999,27(6):360-361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病可引起左心容量负荷增加。为探讨本病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我们检测了24例VSD患儿的左心功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1996年10月至1997年11月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24例,均经二维超声心动检查发现有室间隔部分不连续,且彩色血流显示有异常血流经缺损部位左向右分流.其中膜周部缺损22例,流出部缺损2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4.3岁。男11例,女13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儿童15例,常规查体,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检查无异常发现。年龄1~14岁,平均5.8岁,男6例、女9例。 2超声多普勒检查(1)…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月至1997年1月,我科对52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心肺转流(CPB)下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5~37岁。合并有动脉导管本闭(PDA)3例,房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患者活动后均有心悸、气短。46例患者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可抑及震颤者46例。胸部X线示肺血增多者45例,心胸比率为056~0.70。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19例,双心室肥厚24例。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室间隔水平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与主动脉压比值(…  相似文献   

16.
国产VSD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芸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6):117-118
室问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和并发症低[1],明显优于传统外科手术,特别是国产VSD封堵器临床应用,实施介入治疗患者愈来愈多.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应用国产VSD封堵器治疗VSD 12例,临床成功率10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相结合的方法,对诊断单个膜周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对肌部的小型室缺的诊断却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应用,使得在二维超声显像的基础上对小型室缺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本文采用这三种方法对同一室缺的患者作了对比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间,应用美国 AGA 公司的新型 Amplatzer 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关闭65例室间隔缺损(VSD)。本文通过封堵前心电图表现和封堵后心电图变化,从心电学角度评价 VSD 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65例中,男28例,女37例,年龄2~75岁。其中≤14岁50例,体重12~42(平均22.9)kg;≥15岁15例,体重48~82(平均58.6)kg。依据临床体检、X 线胸片、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功植入106例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VSDO)和122例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SVSDO)的PMVSD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每年分别行常规ECG和Holter检查。结果术后新发生传导阻滞33例,AVSDO组与SVSDO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4.2%vs.14.8%)(P>0.05)。33例中以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最常见(19例),其次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8例)和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1例Ⅱ度Ⅱ型AVB和3例Ⅲ度AVB均经临时起搏、激素治疗后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出院前21例传导阻滞消失。发生传导阻滞者较未发生者的PMVSD距主动脉瓣距离(DDRAV)长,PMVSD距三尖瓣隔瓣的距离(DDSTV)短,封堵器直径与PMVSD直径的差值(DDOV)大(P<0.05)。新发生传导阻滞出现时间越早越难恢复。结论应用AVSDO和SVSDO介入治疗PMVSD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相似,且多数能恢复正常。DDSTV、DDRAV和DDOV可作为术后新发传导阻滞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