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巩固城市灭鼠成果技术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巩固城市灭鼠成果技术措施初探锦州市卫生防疫站(邮编:121004)于建华北镇满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杜凤茹长期巩固灭鼠达标成果,是我们近4年来着力探讨的新课题。实践证明,采取单纯药物灭鼠方法耗资大,巩固期短,鼠密度回升快;只有实施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拆迁地带采取防灭鼠措施,遏止家栖鼠扩散的作用。方法:现场调查试验,设试验区与对照区,灭鼠措施以毒鼠为主,并设1~2条防鼠屏障,用鼠夹法、粉块法及食饵法测定拆迁地周围鼠密度变化。结果:发现(1)拆前灭鼠,周围遭鼠侵害明显减轻,对照区四周鼠密度粉块法阳性率增加507倍,拖食阳性率增加398倍;(2)灭鼠并加设防鼠带,四周鼠密度夹日法减轻2980%,对照区则增加516倍;(3)拆迁地区2次灭鼠加防鼠带比一次灭鼠加防鼠带对四周鼠害减轻6624%。结论:拆前于搬迁前及拆房前进行两次灭鼠,并设置防鼠带,能完全控制拆迁地区家栖鼠向外扩散,降低四周地带鼠的侵害  相似文献   

3.
以防鼠设施为主的综合防制城市家鼠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省力、省药、简单、易操作的灭鼠达标巩固措施。方法:比较以防鼠设施为主,通过鼠情咨询,结合定时、定量投放灭鼠药,与经常性投放灭鼠药和突击灭鼠方法的巩固效果。结果:试验区与对照区鼠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且从1996年初至1997年底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3%)以下,但试验区投入的劳力、药物和工作时间均较对照区的少,且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以防鼠设施为主的方法可节省劳力,且经济、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4.
湘潭市于1987年春开展创建基本无鼠害城市活动,粉迹法鼠密度由灭鼠前的47.95%,下降到0.98%,实现了“一役达标”。其后,制定了巩固措施,加强了鼠情监测.落实了常年性防鼠灭鼠工作,有效地巩固了灭鼠成果。1990年5月.通过了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家栖鼠类分布格局及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各型场所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数量变化规律,为制定鼠害综合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对深圳市各类型场所进行调查。结果捕获的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39.71%,为城区优势种,臭鼩占29.19%,位居第2;黄毛鼠和施氏屋顶鼠为野外优势种,分别占36.36%和34.09%。城区鼠密度季节性变化不大(3.50%~4.85%),为常年基本稳定型。在不同类型场所中,以市场类场所的鼠密度最高(8.16%),鼠种数量分布较均匀;只有下水道均为褐家鼠。家鼠室外水平分布以垃圾收集点的鼠密度最高(7.27%);垂直分布以地面层(6.04%)和地面上层(5.48%)鼠密度高。4种鼠形动物的繁殖指数以小家鼠最高(0.72)。结论应根据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工作,加强防鼠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和巩固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6.
巩固军营灭鼠达标成果技术措施探讨兰州军区卫生防疫大队(邮编:730020)第五进学,齐福祥某部于1988年实现灭鼠达标,并通过军区爱卫会和地方政府的考核验收,被命名为灭鼠先进单位。嗣后,我们始终坚持各项巩固灭鼠成果措施,使部队各军营的鼠密度长期控制在...  相似文献   

7.
食品行业防鼠设施质量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防鼠设施好坏与鼠密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查一定数量食品行业整体和单位内部各重点防鼠设施的质量 ,用粉块法和鼠迹法测定鼠密度 ,并设组实验观察。结果 :防鼠设施完全合格的单位与内部重点房间 ,密度远低于防鼠设施不合格者 (P <0 .0 1)。结论 :有完善的防鼠设施能有效抑制鼠情 ,阻隔外鼠入侵 ,利于巩固灭鼠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街道不同地域内单位突出灭鼠的质量。方法:询问法及现场检查街道示范路段、街道政府所在地周围、相邻其他街道路上的单位参与灭鼠过程、投药质量和鼠征及防鼠设施。结果:3种地域上单位突击来鼠的知晓率分别为99.38%、95.04%、88.71%;投药率依次为87.56%、82.0%、75.33%;鼠征阳性率分别达16.59%、19.02%、21.72%;防鼠设施合格率依次为79.88%、68.75%、52.86%;单位反映灭鼠有效率为81.41%、55.37%、55.74%。结论;暴露了街道灭鼠工作的不均衡性,应在抓好示范路段单位灭鼠基础上,加强周边地区防灭鼠,提高除害站灭鼠服务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业区用毒鼠站,毒饵盒巩固灭鼠成果现场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工业区用毒鼠站、毒饵盒巩固灭鼠成果现场试验俞振祥,陈国业工业区一般位于郊区,灭鼠达标后鼠密度回升很快(附表)。为巩固灭鼠成果,我们在厂房外沿围墙修建毒鼠站386处,厂房内布放毒饵盒810个,进行常年灭鼠,使监测的鼠密度一直保持在0.5%以下,整个工业...  相似文献   

10.
我市于1988年开展灭鼠达标活动,鼠密度已降至1.34%(鼠迹法)。经过两年的巩固,于1988年通过全国爱卫会检查验收(鼠密度0.22%),被命名为灭鼠先进城市。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控制鼠密度回升,全市着重于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湛江地区家鼠抗药性的动态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鼠抗药性的动态及防制对策。方法根据家鼠抗药性和鼠情监测资料用百分率和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17年后黄胸鼠产生了群体抗性,抗性个体百分率为17.7%(10.6%~33.3%);不同调查地点和不同鼠种的抗药性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湛江地区家栖黄胸鼠已产生群体抗药性;建议继续加强抗药性监测,并根据抗性动态变化选用对应灭鼠药物,灭鼠措施应向综合防制转变。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方法在控制城镇居民区家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继天门城镇居民区采用生态学方法防制家鼠试验后,又在潜江按同一方法进行试验,探讨该方法在家鼠防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比较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从1997年6月起一直维持在国家标准3%以下,两年间鼠密度在1%以下的有14个月;药物区每年组织两次灭鼠,鼠密度呈高低波动,两年中仅有8个月在3%以下;空白区两年间有2个月高出试验前鼠密度(7.25%)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经七年来的鼠情监测,基本查清与人们接触密切的鼠类,特别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鼠类的分布规律,分析出我省家鼠有两个高峰(6月和10~11月),野鼠也有两个高峰(6月和10月),这与我省流行性出血热两个高峰相吻合,鼠峰在病峰之前。1986年以后,由于我省开展大规模灭家鼠活动,家鼠高峰已不存在规律性。通过几年来的灭鼠活动,使家鼠密度呈下降趋势,城镇褐家鼠和小家鼠构成比发生变化。城镇未爆发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情监测为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卫生城市的残存鼠生态特征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灭鼠先进城市残存鼠生态现状及其防制对策。方法:选择城区内不同类型环境,采用粘鼠胶捕鼠,进行鼠种鉴别,结果:试验区内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一般单位鼠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种群生态位宽度以褐家鼠最大,为0.939。种群生态位重叠值以褐家鼠与小家鼠,褐家鼠与黄胸鼠之间较高。结论:针对残存鼠的生态特征,采用以防鼠设施为主的综合防制技术,能把鼠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1999至2004年云南省家鼠型鼠疫鼠间疫点发现方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的主要发现途径.方法通过对1999~2004年云南省捕获鼠及自毙鼠有关资料的比较以及对其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自毙鼠报告情况的比较,查明鼠间鼠疫疫点的发现途径.结果1999~2004年云南省家鼠型鼠疫所有鼠间疫点通过自毙鼠检测发现者占89.6%,通过捕获鼠检测发现的仅占10.4%.人间鼠疫病例多的县(市)和病例多的年份自毙鼠报告率显著低于病例少的县(市)和年份.结论1999~2004年云南省家鼠型鼠疫鼠间疫点主要是通过自毙鼠检测发现的,自毙鼠报告是发现鼠间疫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武汉居民区家栖鼠综合治理的行动阈值,验证改进要素的综合治理是否能使未受干扰的居民区鼠密度迅速下降。方法在受试居民区进行家栖鼠综合治理。试验人员在所有方便进入的地点,同时投放毒饵灭鼠,并进行灭鼠宣传。综合治理要素包括监测、行动阈值、勘察现场、综合技术措施、记录、沟通及宣传、质量控制。每半月访问一次居民及垃圾清运工以了解市民满意程度,评估灭鼠效果。结果灭前居民住宅阳性率为68.8%,居民对居民区老鼠情况满意率为18.8%,7个垃圾楼道全部能见活鼠。灭鼠2月时住宅阳性率13.3%,灭鼠率80.6%,市民满意率100%,7个垃圾楼道活鼠消失,灭鼠率100%。试验2月时停止各项灭鼠措施,此后居民住宅阳性率上升,市民满意率下降,5月时住宅阳性率23.5%,市民满意率70.6%。用质量控制数据计算的综合比与居民满意率反正弦转换值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05 6(P&lt;0.01)。用回归方程计算居民80%及90%满意率时的行动阈值是综合比0.087 12和0.055 80。结论本试验所获行动阈值可供未来的居民区家栖鼠综合治理参考。改进要素的家栖鼠综合治理能使居民区家栖鼠密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1990~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1990-200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测定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 1990-2000年间,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747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在0/10万-9.75/10万之间,平均为1.27/10万。流行多呈爆发,疫情涉及13个市(占全省21个市的61.9%)。主要集中在广州,潮州,肇庆和佛山市,呈现高度集中而相对分散特点,敏月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其中1-6月份为散发输入病例,7-12月份为流行期,男性:女性为1.04:1,所有年龄组均易感,四个型别的登革病毒均发生过流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也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广东省12株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显示广东省登革Ⅰ型代表毒株可分为两个基因亚型。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广东省存在有利于登革热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同国外登革热流行程度相关联。流行呈输入性流行的特征,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铁路特等客运站鼠类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鼠源、种群、栖息生境的调查研究,探讨铁路特等客运站的鼠类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夹日法和粉迹法调查鼠源及密度,分析鼠种,进行灭效评价。结果:铁路上海站鼠源主要是列车窜下和外围环境窜入的。列车窜下的以黄胸鼠为主(占65.1%),外围环境窜入的则以褐家鼠为主(占54.7%)。完善室内防鼠设施后,室内粉迹阳性率由2.69%降为0.40%;在鼠源场所设立固定毒鼠点后,鼠源场所夹日法阳性率由2.40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评估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广东省各市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输入风险,并进行短期风险预警。方法 获取截至2020年2月25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其他各省报告病例数及百度迁徙指数,计算广东省各城市的累计疫情输入风险指数,对输入风险指数与病例报告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滞后时间,最后根据风险指数划分疫情输入风险等级。结果 广东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347例,90.0%的病例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平均每天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为44.03。在各市的输入风险来源中,湛江市的最大风险来自海南省,其他市均来自湖北省,广东省的相邻省份也有较大影响。广东省滞后4 d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与每日新增病报告例数的相关性最高(r=0.73)。各市累计4 d的风险预警显示,未来4 d东莞、深圳、中山、广州、佛山和惠州市具有高输入风险,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38.85、21.59、11.67、11.25、6.19和5.92,最高风险仍来源于湖北省。结论 广东省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具有较高的疫情输入风险,湖北省和广东省的邻近省份是输入疫情的主要省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1-2016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2016年每年的7-8月,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9个县(市、区),每个县20个村,每村选择不少于5户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垃圾与污水情况、病媒生物防制等。结果 2011-2016年广东省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的覆盖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从40.72%提高到61.29%、39.15%提高到55.07%;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均以定点堆放为主(52.33%),以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57.93%);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主要以明沟为主占34.01%,排放地点以河流为主,占40.37%;环境卫生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大部分的调查点都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有环境卫生规划、开展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及灭鼠、灭蝇等相关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结论 2011-2016年广东省各地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垃圾污水处理、卫生管理、病媒生物控制等方面情况有所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议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