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伤性尿道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自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外伤性尿道狭窄 42例 ,分别采用尿道内切开术和尿道狭窄切除端 -端吻合术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2~ 78岁 ,平均 44岁。病程 2个月~ 5年。尿道狭窄由骨盆骨折所致2 1例 ,骑跨伤所致 1 1例 ,撞伤或坠落伤所致 6例 ,前列腺手术所致 4例。后尿道狭窄 2 5例 ,球部尿道狭窄 1 7例。单纯性尿道狭窄 1 5例 ,复杂性尿道狭窄 2 7例 ,其中闭锁 1 2例 ,并发假道 8例。狭窄长度0 .5~ 4.0 cm,2 8例带膀胱造瘘管。1 .2   手术方法尿道内…  相似文献   

2.
腹部闭合性损伤74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126例,其中74例经手术治疗,男63例,女11例;年龄12~65岁,平均42岁.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MV)病是肾移植术后常见而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如何准确地诊断,有效地治疗是临床医师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近年肾移植术后发生的CMV病42例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992年12月~1998年1月治疗CMV病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19~64岁,平均42.5岁。发病时间术后2周~10个月。42例中2例为再次肾移植,40例为首次肾移植。术后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具体方法是:术中静脉用甲泼尼龙(MP)1.0g或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3…  相似文献   

4.
<正> 2002年1月~2003年1月我院采取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年龄56~83岁,平均69.5岁,病程1~18年。其中合并冠心病30例,糖尿病4例,脑梗塞后遗症3例,原有脊柱外伤并马尾神经损伤1例,膀胱癌3例,前列腺癌2例,膀胱结石3例,有急性尿潴留29例,残余尿30ml~500ml,Ⅱ度前列腺增生22例,Ⅲ度前列腺增生42例。  相似文献   

5.
扩大开窗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海  唐传其  蔡文 《中国骨伤》2003,16(3):180-180
1995年 1月 - 2 0 0 1年 8月采用扩大开窗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48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中男 35例 ,女 1 3例 ;年龄 38~ 70岁 ,平均 42 5岁 ;病程 6~ 70个月 ,平均 42个月。1 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人均有腰痛及间歇性跛行病史 ,跛行距离 80~ 40 0m。 40例有下肢皮肤感觉改变 ;32例有下肢肌力减弱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 5例。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线改变 42例 ,其中包括脊柱侧弯和前凸加大或变浅 ;椎间隙变窄、不等宽 ;小关节突增生 2 8例 ,3例合并腰椎Ⅰ度滑脱。全部病例CT检查示黄…  相似文献   

6.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肾无功能(附23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院对 2 38例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肾无功能患者采用ESWL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 2 38例 ,男 142例 ,女 96例。年龄 17~ 82岁 ,平均 42岁。输尿管上段结石 134例 (肾输尿管连接部 19例 ) ,中段 42例 ,下段 6 2例。左侧 147例 ,右侧 91例。结石直径 0 .5~ 2 .5cm。病程 2~ 2 5d ,平均 5 .7d。2 38例均有突然发作的绞痛史 ,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B超提示患肾轻度积水2 0 7例 ,中度积水 2 2例 (最大肾盂分离3.4cm) ,肾盂无明显分离 9例。肾皮质回声好 ,无萎缩。IVU患肾…  相似文献   

7.
ʮ��ָ�����˵���ʽѡ��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少见 ,约占腹部脏器损伤的 3 %~5 % [1 ] 。常合并有毗邻脏器损伤 ,早期诊断困难 ,合理的术式选择 ,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我院 1992年 1月至2 0 0 1年 12月 10年中共收治 42例十二指肠损伤。现就其手术术式与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 ,男 3 2例 ,女 10例。年龄 7~ 68岁 ,平均48 2岁。十二指肠损伤均经手术证实。1.2 主要临床症状42例病人除术中损伤 6例外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其中 5例受伤后 10~ 3 6h出现腹部疼痛 ,13例伴会阴、肩背部疼痛 ,2 7例有明显腹…  相似文献   

8.
点线面结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  刘国宝 《颈腰痛杂志》2006,27(5):431-43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的关节疾患。多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女性多于男性,体胖多于体瘦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运动功能受限为主,甚至关节变形。笔者自2001年1月至今博采众长实施点线面结合特色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男66例,女84例;年龄40岁以下11例,40~50岁33例,51~60岁55例,61~70岁51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5岁;病史:1年以内24例,1年~2年33例,2年~3年42例,3年~5年23例,5年~10年15例,10年~20年8例,20年以上5例,病史最长25年,最…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ACST临床诊治体会(附6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 (ACST)的发病率在增高 ,本文总结我科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 70岁以上ACST 60例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70岁以上ACST60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 2例。年龄 70~ 89岁 ,平均 78 5岁。 60例均有腹痛 ,恶心、呕吐 3 8例 ,高热( 3 9℃ ) 42例 ,黄疸 5 3例 ,休克 16例 ,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11例。有腹膜炎体征 3 4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者 2 0例 ,占3 3 3 %。  入院后急诊手术 43例 ,经保守治疗 6~ 2 4h无效中转手术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42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男 3 0例 ,女 1 2例 ,年龄 3 2~ 70岁 ,平均 53岁 ,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 本组 42例中 3 5例椎动脉发育正常 ,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 4.1mm ,右侧平均 3 .8mm。 7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 ,左侧椎动脉 2例 ,右侧 5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 ,内径 1 .1~ 1 .7mm ,平均 1 .5mm ,为正常椎动脉的 1 / 3~ 1 / 4。 7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 ,药物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复杂骨不连与骨缺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Xu J  Li Q  Yang L  Wang X  Li J  Zhou Z  Ma S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280-282
目的:改进合并广泛软组织瘢痕,感染,骨缺损及肢体短缩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总结1982-1999年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112例骨不连的体会。所有骨不连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对合并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部分病例,根据局部是否感染,感染静止与否,及肢体短缩的幅度,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在骨不连加压固定的同时或骨不连愈合后,重建肢体长度。结果:112例骨不连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34例感染性骨不连伤口感染得到控制。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2个月;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5.5个月。伴有肢体短缩的骨缺损,骨不连11例同期,8例二期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结论:采用骨外固定技术和治疗此类骨不连,由于在远离病灶的部位穿针固定,加上避开瘢痕组织显露骨不连断端,对骨不连断端的血循环及成骨潜力干扰小;不切除硬化骨质,亦不凿通髓腔及骨断端适当的修整,可在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避免肢体短缩;加压外尤其采用细钢针交叉穿放的弹性固定有利于骨折愈事;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有效的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  相似文献   

12.
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和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宁 《中国骨伤》2002,15(2):84-85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治疗骨折的方法和原则: 复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四大原则,这一方法和原则现在仍然是中医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四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在处理骨折时,不能强调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双方相互矛盾斗争而又彼此联系依存.以动静结合为例,固定应从肢体能以活动的目标出发,而活动又应不干扰骨折的固定为限度,有效的固定是肢体能以活动的基础,而合理的活动又是加强固定的必要条件.治疗骨折时,应弄清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和相互依赖的必要条件,根据不同部位各种骨折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配合恰当的功能锻炼,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1].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 1 997年 7月以来 ,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下肢骨折 35例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自 1 997年 7月以来 ,我们选择 35例病人 ,男 2 4例 ,女 1 1例 ;年龄 5~ 1 4岁 ,平均 9 7岁。 2 9例为新鲜骨折 ,6例骨不愈合。其中股骨干骨折 2 1例 (骨不愈合 4例 ,开放性 1 3例 ,闭合性 4例 ) ,胫腓骨骨折 1 4例 (骨不愈合 2例 ,开放性 9例 ,闭合性 3例 )。 2 9例新鲜骨折中 1 3例合并其它损伤 ,其中脑外伤 8例 ,脾破裂 3例 ,椎体骨折和肋骨骨折各 1例。在 2 2例开放性骨折中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裂伤 (Ⅰ度 7例 ,Ⅱ度1 2…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参照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各种新型髓内针,设计了具有加压和抗旋转功能的叶子交锁加压髓内针。经生物力学研究证实,常用的直径为10mm的叶子交锁加压髓内针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扭转强度。  相似文献   

15.
半环式梯形钢板治疗肱骨干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自行设计的半环式梯形钢板对肱骨干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半环状梯形钢板治疗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粉碎性骨折15例。结果 经术后2~3个月随访,15例骨折均获良好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受压、损伤的神经、血管以术后松解修复后,均完全恢复;骨筋膜室综合征获得有效防治。结论 该钢板对肱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包容及稳定的固定作用,也为损伤的血管、神经恢复提供了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部最常见的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取得的效果差异较大.本文总结了我们近6年来196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通过各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着重探讨了有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试图找出在目前阶段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髋臼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髋臼骨折是一种暴力机制复杂 ,移位方式多样 ,常伴有股骨头脱位 ,治疗困难的严重关节内骨折 ,常因处理不当而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目前国内外对于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在此将已达成的共识与仍存在的分歧综述如下。1 治疗方法选择陈旧性髋臼骨折治疗的目的与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 ,不仅是使股骨头回纳到髋臼负重区 ,并要恢复关节面的完整 ,尤其是髋臼负重面[1,2 ] 。过去曾采用牵引等非手术疗法 ,仅重视股骨头的复位 ,却很难使髋臼骨折达到理想复位 ,多数情况根本不可能。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以下几种情况外 ,陈旧性…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功能性外固定器(已取得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第00241438.4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6例29架,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近5年收治的51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进行总结,探讨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调整内固定物加植骨治疗8例,更换不同钢板加植骨治疗14例,外固定架加植骨治疗29例。结果 51例中48例在平均6.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13人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其中9例再次行膝关节松解术。结论 预防骨不连的关键在于术中无创操作,尽量少剥离骨膜并在术后尽可能将其复位。肌折尽可能解剖复位。骨缺损尤其是压力  相似文献   

2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骨组织工程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SD大鼠胫骨横行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模型,术后处理组每隔一天皮下注射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2、3、4、5周取胫骨对骨折愈合行大体比较、力学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周两组骨折均为结缔组织连接;3周处理组已有编织骨愈合,对照组仍有明显的骨折端活动;4周两组均呈骨性愈合,但处理组的骨痂、成角畸形较小;5周时处理组骨折塑型好,对照组骨折端仍有较大骨痂。处理组骨折矢状面成角在第3、4、5周小于对照组(P<0.05)。各阶段处理组抗折应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BDNF对骨折愈合的各阶段均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