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儿童癔症以年长儿多见,患儿往往在负性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近年来,我们共收治10例癔症患儿,经治疗及护理疗效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癔症中男4例,女6例,7~11岁,独生子女8例,既往无家族史,智力均属正常。12 发病因素 10例患儿中精神因素7例(同学闹纠纷3例,受批评2例,委屈生气1例,受惊吓1例);躯体性疾病3例(患“感冒”发热2例,胃窦炎1例),均为初次发病,病程10d~半年。13 临床特征131 躯体方面 (1)感觉障碍:表现头晕、头痛、腹痛、肢体疼痛、麻木或烧灼样感等;(2)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抽动,阵挛样发作,震颤、站立不稳或…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12-97%[1]。儿童癔症是在某种素质(歇斯底里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因素而引起的临床疾病,多发生在少年期,女孩多于男孩。癔症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诉述为主,称为癔症性转换。我科小儿神经组自1989年5月~1998年3月共收治29例患儿,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点及癔症患儿疾病特点,以心理暗示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进行针对性地心理治疗和护理,帮助患儿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健全人格,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6例感染性躯体疾病致精神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是意识障碍,从朦胧、昏睡到谵妄,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紊乱,错觉及幻觉。针对患儿各种精神症状的特点,积极开展了环境管理、原发病治疗、人文关怀、生活护理、精神症状控制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26例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躯体感染致精神障碍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0引言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偏重儿童的营养障碍、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塑造及心理教育。养成了儿童娇横任性,自私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有缺陷的个性人格,形成癔症的心理基础。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而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暗示疗法是治疗儿童癔症的有效方法。1材料和方法1.1材料2000-02/2002-06在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13岁;其中以严重闷气为主诉的8例,双手颤抖者1例,腹痛者1例,下肢瘫痪者1例,头晕恶心者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心电图、B超、心肌酶学等检查排除心脏疾病者;脑电图、CT和肌酶学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患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①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②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癔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③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癔症性喘鸣的诊治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儿童癔症性喘鸣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突然出现(吸气时)喘鸣1 h急诊于我科。发病前3 d出现流涕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2次"急性喉炎"病史。入科后按急性喉炎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喘鸣反而加重,且出现大汗淋漓、手足及面部麻木等症状。请耳鼻咽喉科医师会诊,在排除急性会厌炎及气道异物后,建议行气管切开术。但难以用"急性喉炎"解释患儿病程中始终无发绀、咳嗽、声音嘶哑,无鼻翼扇动,三凹征(-),且多次血氧饱和度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等现象。经反复询问病史,发现患儿本次及既往2次"急性喉炎"发病均与精神刺激有关。遂予塑料袋罩口鼻以及缓慢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等处理,20 min后患儿手足、面部麻木以及喘鸣等症状均消失。最终确诊癔症性喘鸣。结论癔症性喘鸣临床罕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病认识,当遇及怀疑该病患者时,在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前提下,可试用暗示疗法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惊恐障碍发病的相关因素及特征和临床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43例惊恐障碍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归类整理,对31例≥7a患儿采用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及Acho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测查评定并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多数具有惊恐、焦虑发作背景,人格内倾、内向行为居多,症状往往成组出现.突发突止,患儿对紧张性压力异常敏感,带有夸张的情感反应。结论儿童惊恐障碍是生物-社会-心理疾病.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联合小剂量抗焦虑剂或抗抑郁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对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自我意识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哌甲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干预12周,随访1 a。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两组患儿的自我意识状况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随访1 a末,研究组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及行为、焦虑、幸福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善其父母教养方式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及心理护理对改善癔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癔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及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癔症健康知识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CL-90及SAS评分降低,对癔症健康知识了解率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癔症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认知程度,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2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癔症的临床特征,建立系统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患者中19例有明确的诱因,19例辗转于综合医院诊治,内向性格11例,外向9例,20例均表现为癔症性躯体障碍。结论儿童青少年癔症以癔症性躯体障碍为主要表现,易于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在儿童癔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癔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癔症患儿干预效果较好,且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癔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运用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8例急诊癔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癔症患者病前多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因素,掌握患者的个性特征,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如果医护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并巧妙灵活的应用心理护理,对急诊癔症发病者均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9~1998年间住院儿童精神病患儿护理计划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59例儿童精神病患儿。其中男42例,女17例;精神分裂症36例,躁狂症9例,双相情感障碍8例,分裂样精神病3例,癫痫性精神障碍2例,外伤综合症1例;发病年龄9~11岁4例,12~13岁12例,14~15岁43例;就诊时病程1个月~5年;文化程度初中52例,小学7例。1.2心理分析1.2.1失庞心理47例具有失庞心理的患儿,大多与其角色的改变有关[1]。这些患儿多半在家中为独生子或唯一的男孩,或者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及心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7~14岁的哮喘儿童进行艾森克(EPQ)问卷.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给予同样药物治疗的同时,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等.结果 大多数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针对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洁   《妇幼护理》2022,2(15):3466-3468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对癫痫发作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93 例癫痫 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5)和研究组(程序化护理,n=48),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癫痫发作次数和用药依从性等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量表评分均显 著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的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 患儿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 癫痫平均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癫痫发作患儿中,可 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改善患儿心理状况,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沟通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情绪及照顾者知识认知、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15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免疫组化染色、骨髓形态细胞学等检查确诊。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每例患儿纳入1名主要照顾者。对照组患儿及其照顾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及其照顾者接受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包括分级护理、家属赋权、家属正念减压三个方面,两组患儿及照顾者均持续护理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情绪[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患儿照顾者干预前后的知识认知评分及心理状态(Herth希望量表)。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DSRSC、SCAR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DSRSC、SCAR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照顾者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照顾者认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特征。按照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4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接种疫苗有关,发病年龄以3~12岁为主;临床分型中25例(62.5%)为脑型,15例(37.5%)为脑脊髓型。临床表现中以发热、肢体瘫痪、惊厥为主,其次是精神症状、头痛、意识障碍等;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患儿的白细胞、蛋白质、Ig G指数、OB阳性率等指标的异常率均较高。神经影像学检查表明患儿以白质病灶为主;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Ig G指数、白细胞个数、OB阳性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症状较为明确,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合病因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春期女性癔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急诊收治留观的80例青春期女性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结合病因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进行3 d的留院观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程度[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患者发病原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遗传和精神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发作原因对青春期女性癔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沙盘游戏配合健康教育对唇裂合并腭裂(CLP)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理状况、自尊程度及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8例拟行CLP修复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沙盘游戏配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干预后自尊量表(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回避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干预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沙盘游戏配合健康教育能明显缓解CLP患儿围术期的不良心理,提高其自尊水平,有效改善其社交行为,促进其快速康复出院,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2007年2月,我们对386例静脉输液患儿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97例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6例,4~14岁,均为首次进行静脉注射的儿童,且都有家长陪伴.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189例和护理干预组19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行为特征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