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针合薄棉灸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ian HY  Hu J  Yang JB 《中国针灸》2011,31(3):219-222
目的:比较围针合薄棉灸法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围针合薄棉灸组(42例)和西药组(38例).围针合薄棉灸组给予疱疹周边围针配合疱疹表面薄棉灸法治疗,西药组口服阿昔洛韦片加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积分、疱疹数量积分、疱疹色泽积分、疱疹糜烂渗出积分变化及愈显率.结果:围针合薄棉灸组的愈显率为78.6%(33/42),优于西药组的39.5%(15/38)0.05).两组治疗后各疱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围针合薄棉灸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围针合薄棉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老年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电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热敏灸,对照组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疗程2周。采用数字分级量表(NRS)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中除生理功能与总体健康外,其余6项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0%(34/40)和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P0.01)和80.0%(32/4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老年顽固性PHN疗效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油灸、单纯艾灸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药油灸组、灸法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药油灸组与灸法组穴取关元、中极、气海及双侧阴陵泉、三阴交、肾俞、命门、膀胱俞、次髎、秩边,灸法组行单纯艾灸,药油灸组用药油外搽施灸穴位后同灸法组艾灸,每次约30 min,每日1次,腹部、背部交替进行。西药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每次1粒,每日1次。3组均治疗30 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及锌(Zinc,Z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white blood cells,WBC)、卵磷脂小体计数,并于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药油灸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36/40),明显高于灸法组的72.5%(29/40)和西药组的62.5%(25/40,均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各组NIH-CP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药油灸组低于灸法组与西药组(均P0.05);各组Zn含量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药油灸组高于灸法组与西药组(均P0.05),灸法组高于西药组(均P0.05);各组CRP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药油灸组低于灸法组与西药组(均P0.05),灸法组低于西药组(P0.05);各组WBC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药油灸组低于灸法组与西药组(均P0.05);各组卵磷脂小体计数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药油灸组高于灸法组与西药组(均P0.05)。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组间差值比较,药油灸组均优于灸法组和西药组(均P0.05),其中Zn含量灸法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药油灸治疗CNP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艾灸与西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升高Zn含量、卵磷脂小体计数,降低CRP含量、WBC计数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VD患者随机分为3组,热敏点灸组90例,常规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热敏点灸组采用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治疗。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取穴与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予西药与穴位注射治疗。同时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3组中医证候分型分布以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两型发病率较高。热敏点灸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热敏点灸组治疗前后MMSE、HD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常规针刺组、西药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热敏点灸组治疗后MMSE、HDS、ADL评分分别与常规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治疗后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并用治疗V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热敏悬灸与热敏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药灸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敏悬灸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腰椎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JO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腰椎JOA评分,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热敏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优于热敏悬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热敏灸基础上能持久作用的温灸盒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温灸盒组30例、电针组30例,取穴(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肩井、巨骨、臂臑)。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Joa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有疗效,有效率均为100%。热敏灸组改善前屈活动度高于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改善后伸活动度高于热敏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敏灸组的痊愈率优于电针组。结论:研究观察到肩关节周围存在热敏灸穴敏感区域,温灸盒艾灸可加强此处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和常规灸量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2个穴位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常规灸量组每穴灸15min,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4天,第5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共治疗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愈显率为56.7%(17/30),6个月后随访时愈显率为60.0%(18/30),均优于常规灸量组的26.7%(8/30)与30.0%(9/30)(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常规灸量组升高更明显(治疗后:22.32±4.64vs 17.43±3.21,随访:23.01±4.76vs 18.32±2.13,均P0.01)。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CSA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不同灸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热敏腧穴悬灸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非热敏腧穴悬灸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双侧大肠俞与腰俞构成的区域内予以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在热敏腧穴旁开2 cm即非热敏腧穴予以艾条温和悬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工作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愈显率为7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工作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LDH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LDH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高颍 《国医论坛》2016,(2):31-32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对原发性痛经(PD)的防治效果,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研究组给予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及前列腺素(PG)水平。结果:研究组愈显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48.21%,研究组治疗期间各月经周期C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GE_2高于对照组,PGF_(2α)、PGF_(2α)/PGE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经周期内,对照组CM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MSS评分略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可纠正PD患者PG合成失衡,迅速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脏俞麦粒灸治疗髓海不足型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髓海不足型VCIND患者随机分为麦粒灸组、电针组、西药组,麦粒灸组、电针组各脱落1例,有效纳入患者共90例,每组30例。主穴取心俞、肾俞,配穴取顶中线、额中线、顶旁1线、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太溪。麦粒灸组与电针组于心俞、肾俞穴分别施麦粒灸法与电针法,余配穴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连续治疗5 d,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片,每次0.4 g,每日3次,连续治疗8星期。8星期后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含量。结果麦粒灸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电针组63.3%(19/30)及西药组36.7%(11/30)(P0.05,P0.01)。3组患者治疗后Mo CA评分、ADL评分及血清Hcy和叶酸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麦粒灸组显著优于电针组和西药组(P0.05,P0.01),电针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五脏俞麦粒灸治疗髓海不足型VCIND疗效显著,其对髓海不足型VCIND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Hcy水平及升高血叶酸含量实现。  相似文献   

11.
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30例)和传统灸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腧穴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min,两组均每日2次,共治疗5天,第6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饱和灸量组愈显率为75.0%(21/28),传统灸量组愈显率为44.4%(12/27),饱和灸量组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饱和灸量组腹泻、腹胀症状评分较传统灸量组降低更明显(0.87±0.13vs 1.27±0.21,P0.01;1.12±0.41vs 1.32±0.26,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IBS疗效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消敏定量是个体化的动态灸量,因人而异,是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Liang C  Zhang TF  Yang K 《中国针灸》2010,30(11):886-890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持续期哮喘更好的方法。方法:将36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7例)和西药组(19例)。热敏灸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之间的热敏穴,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西药组采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检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热敏灸组有效率为88.2%(15/17),明显优于西药组的47.4%(9/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热敏灸组与西药组比较改善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对于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腧穴热敏灸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肺通气功能,是一种较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向慧竹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5):90-91,11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29/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合热敏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肝俞、肾俞等穴,其中关元、中极、三阴交,肝俞、肾俞接电针仪,选择连续波,留针30min后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两外侧线以内、膈俞穴和肾俞穴两水平线之间的区域行热敏灸治疗,隔日1次,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情绪激动、腰膝酸软、潮热汗出程度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月经周期评分、情绪激动评分、腰膝酸软评分、潮热汗出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治愈10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3%。结论:电针合热敏灸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月经周期、情绪激动、腰膝酸软、潮热汗出程度。  相似文献   

15.
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54例)、传统悬灸组(53例)及针刺组(53例),热敏灸组在患者颈项部、前臂及小腿外侧附近的经穴部位寻找热敏点施灸;传统悬灸组、针刺组均穴取夹脊穴、风池、肩外俞等,两组分别行温和灸与针刺治疗。观察各组疗效与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8.0%(50/51),传统悬灸组为83.0%(39/47),针刺组为89.6%(43/48),热敏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均能降低PRI评分(均P0.001),热敏灸组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及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贝尔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治疗前后评定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FG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面部残疾社会生活评分明显降低(P0.05),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ET、NO水平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面部残疾情况,这可能与其调节患者血清ET、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麦粒灸组、温和灸组、热敏灸组、药物组,每组各35例。3组灸法治疗组均取穴关元、中极、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分别采用麦粒灸、温和灸、热敏灸治疗。月经结束后开始治疗,麦粒灸组每穴每次灸3壮,每周3次;温和灸组每穴灸5 min,每天1次;热敏灸组在上述腧穴中选取热敏穴,灸至感传完全消失,每天1次。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药物组口服妇科千金片治疗,连服2个月。比较4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麦粒灸组、温和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33/35)、85.71%(30/35)、91.43%(32/35),均优于药物组的71.43%(25/35)(均P<0.05);麦粒灸组和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均优于温和灸组(均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3组灸法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均大于药物组(均P<0.05);麦粒灸组、热敏灸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均大于温和灸组(均P<0.05);麦粒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温和灸、热敏灸均可有效治疗CPID,疗效均优于中成药治疗,其中麦粒灸、热敏灸改善症状、体征的作用优于温和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和针刺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条灸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产生热敏效应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电磁波照射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治疗1疗程和2疗程后,应用Mc Gill简化量表和计算VAS加权值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对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治疗完成2个月后,随访了解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和2疗程后,Mc Gill简化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计算VAS加权值热敏灸组痊愈率55.6%,高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法和针刺法均是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热敏灸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短期内治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加拔罐配合热敏灸疗法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仅给予电针加拔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热敏灸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颈痛量表(NPQ)评分以及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NPQ评分以及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给予电针加拔罐配合热敏灸联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热敏灸结合推拿与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A组采用热敏灸结合推拿治疗,B组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观感觉积分,体征积分和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结果:B组退出5例,A组退出2例。治疗后两组总积分、主观感觉、客观体征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总积分、主观感觉、客观体征评分差值B组高于A组(P0.05),NDI下降值B组高于A组(P0.05);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主观感觉积分、客观体征评分及NDI评分均优于热敏灸结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