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蓓  马振宇  金璐 《新中医》2021,53(17):165-168
目的:观察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动态吞咽检查(VF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D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VFSS评分评定吞咽障碍程度,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较低(P0.05),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DAS患者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吞咽障碍和生活质量、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再予以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眼针疗法,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X线电视透视法(VFSS)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个、4个疗程时,除洼田饮水评分外,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时间效应方面,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而观察组除了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评分差异并不显著外(P 0.05),患者藤岛吞咽评分、SWAL-QOL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P 0.05)。结论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并可提高患者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且其疗效在治疗中前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急性脑梗死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针刺干预治疗,对照组予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20 d后,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SSA及SWAL-QOL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A评分降低,SWAL-QOL评分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可明显降低SSA评分,提高SWAL-QOL评分,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俞国尧 《新中医》2018,50(9):199-20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亚量表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 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和吞咽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法(SSA)、洼田饮水试验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46/52,88.46%)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52,61.54%,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54%(6/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基础上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咽功能,协调吞咽肌肉,重建吞咽功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9.
陈晓旭  张晓  张红 《新中医》2021,53(2):139-142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阴虚,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予摄食指导、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由患者于治疗完成后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SSA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减轻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半夏厚朴汤辨证加减治疗。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S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5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57例和康复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康复组单纯采用康复治疗,针康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治疗,针刺与康复均每日1次,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观察肺感染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5.96%,康复组为69.64%,针康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和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康组治疗后SSA和SWAL-QOL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两组患者肺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在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氏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现代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配合指南推荐的针灸组穴(风府、双侧百劳、双侧人迎、廉泉、双侧夹廉泉),观察组则配合"高氏项针",治疗2周后判断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前后及随访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估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随访时SWAL-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96.77%(P0.05)。结论:"高氏项针"较"指南针刺法"配合现代吞咽康复训练可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重度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重度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及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定,比较两组患儿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及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患儿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2、3个月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患儿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高于康复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患儿SSA评分低于康复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75.0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0%,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重度脑外伤吞咽障碍患儿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经辨证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13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循经辨证针刺,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风池、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等,根据不同证型予以配穴;对照组根据观察组取穴原则进行选穴,于穴位旁开5cm浅刺。两组均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3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SSA、VFSS、MBI、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SSA、VFSS、MBI、SWAL-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SSA、MBI、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其中两组患者MBI评分较治疗6周后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SSA、MBI、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随访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8%(56/61)、93.4%(57/61),优于对照组的80.0%(44/55)、85.5%(4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经辨证针刺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肾调神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益肾调神启闭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动脉最大峰值流速、血流平均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47/50)和75.5%(37/4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神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调节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针刺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改良的Barthel量表(MBI)、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SA、MBI、SWAL-QOL、HMA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各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关利窍针刺法疗效优于传统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79-18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接诊的2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使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持续治疗3周。治疗后,比较两组西医、中医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西医、中医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5/100)和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86/100)和84.00%(8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VFSS评分、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帕金森病吞咽困难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运动想象疗法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咽三针、止颤八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及吞咽功能评估(SSA)和吞咽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5.86%(22/29);治疗组吞咽障碍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SSA、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SSA、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的SSA、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三针、止颤八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9.
张瑞  孙博  陈红霞 《新中医》2016,48(10):40-43
目的:观察启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同时采用通脑活络法针刺及吞咽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启咽汤口服或鼻饲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BI)指数及中医症状评分的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BI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调,BI指数则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BI指数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启咽汤口服配合常规西药、通脑活络法针刺及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开窍利咽四步针刺法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开窍利咽四步针刺法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WST评分和S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WST评分和S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利咽四步针刺法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