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调肝饮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与模型组30只,模型组通过高脂饲料的喂养造模后,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肥胖对照组。空白组与肥胖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中药健脾调肝饮灌胃,实验周期共10周。实验结束时,置入自主活动度/核心体温无线讯号发射器并留取白色脂肪组织,对比3组小鼠自主活动度、核心体温、白色脂肪棕色化特异性标志物UCP-1/PGC-1α等方面指标。结果:10周后,与肥胖对照组相比中药组体质量显著降低;自主活动度及核心体温全天均有所提高;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PGC-1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健脾调肝饮可有效减轻肥胖小鼠体质量,提高肥胖小鼠自主活动度及核心体温,提高基础代谢率,上调脂肪组织UCP-1、PGC-1α蛋白及mRNA表达,其可能作用机制为通过增高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程度,促进产热消耗能量以达到减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探讨黄芪散对T2DM大鼠体脂系数(肾周脂肪、附睾脂肪和棕色脂肪)及相关基因MCP-1、UCP-1、PRDM16、Cide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Nor)、糖皮质激素+高脂模型组(HFD+GC),黄芪散组(HQS),每组10只。正常组喂基础饲料,其他两组喂高脂饲料。同时除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他两组大鼠灌胃醋酸泼尼松3. 5 mg/kg,1次/d,给药组1 h后灌胃黄芪散2. 96 g/kg。于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分离肾周、附睾周围组织的白色脂肪,分离背部颈下肩胛间区中间棕色脂肪,称重,计算体脂系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白色脂肪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棕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UCP-1)、PR域包含16(PRDM16)、细胞死亡诱导DNA断裂因子α类似效应A(Cide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HFD+GC模型组大鼠表现为高血糖、肾周脂肪系数、附睾脂肪系数显著性升高,MCP-1上调明显,棕色脂肪系数下降,UCP-1、PRDM16、Cide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HQS可降低大鼠白色脂肪系数及MCP-1表达,升高棕色脂肪系数及UCP-1、Cidea的表达。结论:黄芪散可减少T2DM模型大鼠伴随的肥胖症状,可提高机体能量代谢,可作用可有与降低MCP-1表达,升高UCP-1、Cide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以及解耦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1,UCP-1)在针刺减肥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三月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高脂组(40只)和普食组(即对照组,10只),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型肥胖动物模型。高脂组中造模成功的2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位组,每组各8只。针刺组取"足三里""天枢"穴,非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旁开5 mm区域的非穴位区作为针刺点,采用电针干预,5次/周,共8周。测量大鼠体质量,计算BAT的脂体比,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BAT中PGC-1α和UCP-1蛋白表达。结果:①治疗后,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其余三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有所增加。且针刺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值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值显著高于非穴位组(P0.05),非穴位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值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的BAT的脂体比明显增加(P0.05),非穴位组大鼠的BAT的脂体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组大鼠的BAT的脂体比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BAT中PGC-1α、UCP-1蛋白含量升高(P0.05),非穴位组大鼠BAT中PGC-1α、UC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组该蛋白表达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天枢"穴能有效上调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BAT中PGC-1α、UCP-1蛋白的表达,提示"足三里"、"天枢"穴与肥胖症关系密切,可能是是电针通过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以减轻体重的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解耦联蛋白1(PGC-1α/UCP-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型肥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8只/组)。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非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旁开5 mm区域的非穴位区进行电针,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8周。每周测量1次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并计算Lee's指数;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L-C)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WAT中PGC-1α、UCP-1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ee's指数、TC、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及PGC-1α、U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穴位组大鼠的Lee's指数、TC、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及PGC-1α、UC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以有效调控WAT中PGC-1α、UCP-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通过促进WAT“棕色化”达到减肥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合平肥茶对单纯性肥胖大鼠(DIO)体质量、血脂、血糖、白色脂肪组织解偶连蛋白1(UCP-1)和下丘脑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低脂组(10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以低脂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复合平肥茶组,每组10只。低脂组和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奥利司他组和复合平肥茶组分别予以奥利司他和复合平肥茶灌胃。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体质量、血脂、血糖、白色脂肪组织UCP-1 m RANA表达水平和下丘脑POMC mRNA表达水平。结果:复合平肥茶组和奥利司他组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血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复合平肥茶和奥利司他组脂肪组织UCP-1 mRNA和下丘脑POMC mRNA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奥利司他组大鼠皮毛发黄,精神萎靡,活动度减少,且大便溏稀不成形,而复合平肥茶大鼠皮毛有光泽,精神可,活动灵敏,大便正常。结论:复合平肥茶可以抑制大鼠体质量的增长,增加UCP-1 mRNA和POMC mRNA表达促使白色脂肪棕色化,保护糖脂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与非穴位针刺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C 57 BL/6小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给予持续高脂饮食造模16周,将3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组,每组10只,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正常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自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穴位组小鼠针刺"关元""足三里""胃脘下俞",非穴位组针刺尾部2个非穴位,每日1次,每次针刺15 min,连续治疗8周。于造模成功后及末次治疗后第2天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眼眶采血,检测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形态,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检测小鼠附睾白色脂肪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i NOS)和CD 206 m 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IHC)检测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i NOS和CD 206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组小鼠在喂养第16周和第24周时体质量均明显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小鼠在第24周时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TC明显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非穴位组TC明显降低(P0.05),穴位组TG、TC明显降低(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小鼠脂肪组织中MCP-1、TNF-α、IL-6、i NOS 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IL-10、CD 206 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脂肪组织中MCP-1、TNF-α、IL-6、i NOS 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IL-10、CD 206 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HE染色可见:正常组脂肪组织呈蜂窝状结构,由大量单泡脂肪细胞构成,脂肪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呈空泡状;模型组脂肪细胞明显增大且脂肪细胞大小不规则,细胞间隙变大;穴位组脂肪细胞变小,细胞间隙变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小鼠脂肪组织中i 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CD20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脂肪组织中i 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D20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关元""足三里""胃脘下俞"穴可通过影响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肠道微生物菌群探讨香连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香连丸对肥胖的可能作用。其次,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脂肪指数和肝、脂肪病理变化;检测血脂、肝、肾功能指标,以及胰岛素含量、重组解偶联蛋白1(recombinant 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和PR结构域蛋白16(PR structural domain protein 16, PRDM16)的表达。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香连丸主要通过改善脂肪分解调节、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改善肥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香连丸能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体脂、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同时增强脂肪组织UCP-1、PRDM16的表达,并且未对小鼠的肝、肾造成损伤。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香连丸能在门水平上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同时在科水平和属水平上增加阿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饲养(HFD)小鼠代谢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C57/BL小鼠构建HFD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HFD组)、葛根芩连汤组,另设立正常饲料喂养的C57/BL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葛根芩连汤组按等效剂量15 g·kg~(-1)·d~(-1)灌胃给药,HFD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的0.9%NaCl溶液灌胃干预4周。检测各组体质量、空腹血糖、腹腔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HOMA-IR、血清胰岛素、血脂水平等指标评估各组代谢表型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FD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IPITT、OGTT、血清胰岛素、TG、TC、HDL-C、LDL-C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P0.01);葛根芩连汤组小鼠体质量、IPITT、OGTT、血清胰岛素、HOMA-IR、TG、TC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改善HFD小鼠代谢表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抗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作用及对脂肪组织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刚断乳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挑选8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32只高脂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各组小鼠体重、体脂、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用HE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小鼠脂肪的形态学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脂肪组织中IL-6、TNF-α与MCP-1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体重、内脏脂肪量下降明显;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脂肪组织IL-6、TNF-α、MCP-1的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下降。结论:电针可以降低肥胖小鼠的体重、体脂,血脂,抑制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因子IL-6、TNF-α、MCP-1 mRNA的表达,改善肥胖小鼠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实现减肥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观察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后,小鼠血清肝功能、血脂、肝脂、炎性因子以及肝脏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的表达特点。方法 50只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于治疗4周后处死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测定肝指数、肝功能(ALT和AST)、血脂和肝脂(TC和TG)、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此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中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组小鼠肝细胞大小均一,没有脂肪空泡和炎症浸润,模型组则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细胞中脂滴空泡相互融合,细胞核受到极度挤压,相较于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三个剂量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指数、肝脏TC和TG、血清AST、ALT、TC、TG、IL-1、IL-6和TNF-α均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三个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苓健脾胃颗粒三个剂量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NAFLD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可以降低UCP-2和Cytb表达,进而改善炎性反应,调节脂能量代谢以促进肝脂排出,最终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另外5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以建立肥胖胰岛素抵抗模型,8周后造模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5.4、10.8、21.6 g/kg),除了空白组给予标准饲料外,其余各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干预时间为8周。16周后,观察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内脏脂肪组织HE染色后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测定Wnt10b、β-catenin、PPARγ、ap2、LPL、FA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组能显著降低三者水平(P0.05)。模型组大鼠内脏脂肪组织以大脂肪细胞为主,经健脾化痰方处理后以小脂肪细胞为主。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内脏脂肪颗粒面积;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nt10b、β-catenin mRNA表达下降,蛋白水平下调,PARγ、ap2、LPL、FA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经健脾化痰方处理后有所改善。结论健脾化痰方可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减轻大鼠体质量(以减少内脏脂肪为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3)
目的:探讨根皮苷对肥胖模型小鼠的降脂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 w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丁(3.03 mg/kg)阳性对照组、根皮苷(60.00 mg/kg)组,连续给药14 w;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体质量、腹部脂肪系数、肝脏系数。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脂质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TOR)、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mTOR)、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部脂肪系数、肝脏系数、体质量及血清TC、TG、Glu、AST、ALT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脂滴较多,脂质沉积较多;肝组织中mTOR、p-mTOR蛋白及其下游蛋白SREBP-1c表达显著升高,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根皮苷组小鼠腹部脂肪系数、肝脏系数、体质量及血清TC、TG、Glu、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脂滴相对减少;肝组织中mTOR、p-mTOR、SREBP-1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FA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皮苷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血脂水平,减轻肝脏脂质的形成及沉积,显示出降脂保肝作用;抑制mTOR/SREBP-1c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食源性肥胖小鼠模型,观察蒙成药给喜古讷-3汤对肥胖小鼠的体重、肥胖度、Lee’s指数、腹腔脂肪重量、体脂比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蒙成药给喜古讷-3汤高、中、低3个剂量组,共6组;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其他5组喂养高脂饲料16周;用体重、Lee’s指数和肥胖度3个指标确定造模成功后,药物干扰16周,测脂肪重量和体脂比以及剪尾采血法做血常规检验。结果:喂养高脂饲料16周后,高脂组小鼠的体重和Lee’s指数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肥胖度计算:肥胖率分别是雌鼠为75%、雄鼠为100%;药物干扰后体重: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重量: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给药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脂比: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ee’s指数:6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等9个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高脂饲料制作食源性肥胖小鼠模型致肥胖效果极明显;蒙成药给喜古讷-3汤对肥胖小鼠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足三里"对单纯性肥胖小鼠的减肥效应和脂肪组织中IL-6、TNF-α与MCP-1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刚断乳的健康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挑选6只普通饲料喂养组为正常组,另一组24只高脂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埋线组。比较各组小鼠体重、体脂、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用HE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小鼠脂肪的形态学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脂肪IL-6、TNF-α与MCP-1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后,埋线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内脏脂肪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血脂方面,埋线组与模型组相比,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含量均显著降低。埋线组小鼠脂肪组织IL-6、TNF-α、MCP-1的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穴位埋线"足三里"可以降低肥胖小鼠的体重,降低小鼠内脏脂肪含量和血脂、血糖水平,抑制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因子IL-6-mRNA、TNF-α-mRNA与MCP-1-mRNA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给予持续高脂饮食喂养16周制备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组和穴位组,每组10只。穴位组选取"关元""足三里""胰俞"进行针刺,非穴位组于距离尾根0.5cm和1cm处针刺,每次15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空白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余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分别于第0、4、8、12、16、20、24周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于第24周干预结束后取材,测量小鼠白色脂肪组织(附睾白色脂肪和肾周白色脂肪)及肝脏质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匀浆测定小鼠丙二醇(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实验第16周(干预前),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小鼠体质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第24周(干预结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8只)、高脂饮食(HFD)组(16只),喂养6周。第7周始,HFD组随机分为HFD-water组(简称HFD组,8只)和下瘀血汤干预组(高脂饮食+下瘀血汤治疗组,简称XYX组,8只),灌胃共计16周。22周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脂肪代谢途径相关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羧化酶α(ACCα),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簇分化抗原68(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等;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NLRP3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a-SMA观察肝脏纤维化。结果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活性、TC、TG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脏脂肪变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 SREBP-1、FANS、ACCα等脂肪代谢合成相关因子显著上调,CD68、MCP-1等炎症相关因子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与HFD组比较,XYX组的肝脏脂肪变改善,NAS评分下调,脂肪代谢合成相关因子、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下调,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下调和NLRP3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天狼猩红染色及α-SMA染色显示HFD组的染色面积较LFD组增加(P0.05),XYX组则较HFD组减少(P0.05)。结论下瘀血汤对HFD诱导小鼠NASH有显著改善作用;抑制NLRP3是下瘀血汤改善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1)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HFD(high-fat diet)组和APS低中高(在高脂饮食中添加分别添加2%,4%,或8%的APS)剂量组。利用高脂饮食连续喂养8周诱导出小鼠肥胖模型,给药组同步喂养,每周进行称重。实验周期结束后,收集各组粪便样本,利用基于细菌16S r DNA测序的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APS对于高脂喂养小鼠肠道菌的影响。2)将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5),分别为HFD_R组(HFD_Receptor)和APS_R组(APS_Receptor),每天分别灌胃来自HFD组和APS低剂量组(2%APS)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液进行肠道菌移植,前八周给予正常饮食,后四周更换为HFD。结果:APS能够明显抑制高脂喂养小鼠肥胖的形成、减轻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脏TG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恢复高脂喂养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拟杆菌(Bacteroidetes)与厚壁门(Firmicutes)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并且,APS的减肥效应能够通过肠道菌移植转移给高脂喂养受体小鼠。结论:APS对高脂喂养小鼠具有减肥作用,且APS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高脂饮食(HFD)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对竹节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分别按25、75 mg·kg-1·d-1剂量灌胃给药4个月,其余组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剂灌胃。4月后将小鼠置于4℃环境进行急性冷暴露实验,监测小鼠核心体温情况,冷暴露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快速分离棕色脂肪组织(BAT)及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组织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中解偶联蛋白1(UCP1)、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细胞色素C(CytC)、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3(ELOVL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UCP1、PR...  相似文献   

19.
蒲鹏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7):3290-3295
该研究阐明橙皮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40只雄性C57小鼠,根据饮食随机分为对照组、肥胖组、橙皮苷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喂养1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肝指数、内脏脂肪指数,评价糖代谢状况(葡萄糖糖耐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及血脂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IR,IRS1,Glut2,Glut4)、脂代谢途径(SREBP-1c,FAS,ACC,PPARα)关键基因及AMPK表达水平。经过16周喂养,肥胖组小鼠明显肥胖,体脂沉积显著(P0.01),葡萄糖耐量降低(P0.05)。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橙皮苷干预后,无论低剂量组还是高剂量组小鼠体重、血糖、血脂均较肥胖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亦显著下降(P0.05)。其中大剂量组获益明显(P0.05)。橙皮苷能够上调AMPK mRNA(P0.05),继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中IR,IRS1,Glut2/4的mRNA表达(P0.05),同时降低脂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ACC)的表达(P0.05),并升高PPARαmRNA水平(P0.05)。大剂量组变化尤为明显(P0.05)。橙皮苷降低了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缓解了胰岛素抵抗,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活化AMPK继而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及脂质代谢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对肥胖模型小鼠体质量、体成分、血脂、骨骼肌耐力及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其药理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对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2周诱导肥胖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人参皂苷Rb1组,以正常饲料喂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给药干预8周。每周定期检测小鼠体质量、摄食量;第3和7周行小鼠跑台实验;第4和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第8周用磁共振成像清醒动物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小鼠体成分;实验结束后取材,检测血脂4项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骼肌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α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α的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脂肪组织AMPKα、p-AMPKα,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b1组小鼠体质量(自给药第5周起)、摄食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小鼠(P 0. 05),有一定的时效关系。人参皂苷Rb1可显著降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P 0. 05)。人参皂苷给药8周可降低肥胖小鼠体脂肪含量,并增加筋肌含量(P 0. 05),增加小鼠骨骼肌运动耐力(P 0. 05),改善其口服糖耐量。人参皂苷Rb1能上调肥胖小鼠骨骼肌组织AMPKαmRNA及蛋白表达,且p-AMPKα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P 0. 05),同时提高肥胖小鼠骨骼肌组织PGC-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P 0. 05)。结论:人参皂苷Rb1能通过激活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达到减轻肥胖小鼠体质量,降低血脂水平,提高骨骼肌耐力,并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