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筋骨病是以人体自然退变为主因的全身和局部的综合征,从中医理论理解,慢性筋骨病的劳损累及气血,增龄虚衰内合肝肾,伤损传变循于经络。而慢性筋骨病的现代归类可分为脊柱退行性疾病、骨代谢相关疾病和骨与关节疾病,而致病机理多与易感基因、炎症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筋骨病是由于脊柱、骨与关节、四肢和骨骼肌等部位筋骨失衡导致的退行性变,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一系列疾病。中医学将此类疾病归属于“骨枯”“骨痹”“筋痹”“骨痿”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亏虚、骨枯不容。文章从“筋骨并重”原则治疗慢性筋骨病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提出“补益肝肾,筋骨并重”的治疗思路,以“筋骨并重”为治疗原则,达到肝血充盈,肾精充足,筋劲骨强的作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精准辨证,随证加减,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筋骨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慢性筋骨病以肝肾亏虚为病理基础,筋骨失衡为外在表现,气血失和是慢性筋骨病关键病机,其发病与气血、经络、肝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筋骨-经络-肝肾的功能网络影响着慢性筋骨病的发生发展,肝主筋,肝胆互为表里,少阳属胆,胆经主筋骨病,少阳主筋所生病,提示少阳为枢影响着筋骨的生理病理状态,揭示了慢性筋骨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因此,...  相似文献   

4.
慢性筋骨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经验独到,所著《景岳全书》对慢性筋骨病相关病证有着详尽的阐述.作者主要通过仔细阅读《景岳全书》,参阅相关文献注解,对张景岳论治慢性筋骨病的学术思想作一浅析,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李晓锋  王拥军  叶秀兰  周重建 《中医杂志》2012,53(18):1543-1545
介绍施杞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应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以气血为纲、标本兼顾,整体调摄、重在肝脾肾,心身同治、精气神共养的学术思想.并举膏方医案一例.  相似文献   

6.
慢性筋骨病病程长且病因复杂,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筋骨病的发生逐渐趋于年轻化。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具有手段多样、疗效确切、技术操作性强、患者依存性高等特点,在慢性筋骨病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符合大健康这一“时代命题”。本文从大健康理念出发,重点探讨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意义、特点及优势,并就防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探析,为慢性筋骨病在大健康问题中的应对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慢性筋骨病是以人体筋与骨自然退变为主因的全身和局部的综合征。施杞教授带领团队通过对脊柱筋骨病、骨与关节筋骨病、骨炎症、骨免疫以及骨肿瘤筋骨病进行长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认为气虚血瘀、肾亏精衰、髓空骨损是筋骨退变的重要病理基础,创立了"调和法"(调和气血、补益肝肾)和"调衡法"(调衡筋骨、恢复平衡)系列防治技术和方案,建立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转化医学模式,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所谓筋骨病,顾名思义即肌肉、骨骼系统疾患,慢性筋骨病包括由于人体自然退变、创伤、劳损、感受外邪、代谢障碍,而形成的全身或局部脊柱、四肢关节等部位筋骨动静力平衡失调,出现疼痛、肿胀、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慢性损伤的增多,慢性筋骨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慢性筋骨病临床可归属于中医"骨痹"或"痿证"范畴,其常见病因病机有气血失和、肝郁脾肾阳虚、筋骨并损、情志失调、久病久痛难愈等。药对是临床组方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针对不同病机选用合适的药对治疗慢性筋骨病有其独特优势。明辨病机,合理选药配伍是中医治疗疾病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而掌握慢性筋骨病的对药应用,可使中医内治骨伤疾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筋骨病是筋骨系统动静力失衡的综合征,以脏腑气血失和、筋骨失衡为病理基础,发病过程涉及五体病机演变、肉筋骨力学失衡、五主失调等.脾(肉)-肝(筋)-肾(骨)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主基线,以“和”“衡”为内核理念.经络是五体结构与功能信息物质交换的基础,五体-经络-脏腑功能网络是筋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础,也是慢性筋骨病治疗...  相似文献   

11.
Chen LZ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11):1003-1006
以“调神导气”针法治疗情志疾病的临床疗效为出发点,介绍了调神导气针法的操作及其技术要领.在分析《内经》“导气法”的基础上,总结出“调神导气”针法是以“徐缓”和“轻柔”作为操作的技术核心,以患者个体化状态为基础,以治神为针法取效之关键,能够快速、有效、安全地调节患者的情绪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尤其对于患者的失眠、焦虑、躯体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治疗情志疾病的一种有效针法.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按照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倡导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提出慢性病"3+4+3"防治路向:面向三类人群(一般、高危、患病人群),朝向四种状态(无病、病前、病中、病后状态),指向三辨模式(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进而探讨其应用策略:对于一般人群无病状态——辨体养生,固本防病;对于高危人群病前状态——辨体干预,治本救萌;针对患病人群病中状态——"三辨"施治,标本兼顾;针对患病人群病后状态——辨体调理,固本防复。文中结合案例加以佐证,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施杞教授认为慢性筋骨病类属于"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荣卫不和、气血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原因,肝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扶正祛邪是治疗慢性筋骨病之大法。  相似文献   

14.
肺结节为有形之邪,病位在肺,肺的病理生理功能与中医“气血理论”关系密切,气血运行失调关系肺结节的发生发展,笔者认为肺气虚是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雾霾、吸烟等外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肺结节的形成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气虚痰瘀阻络和气滞血瘀痰凝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病机,在防治方面,祛除致病诱因做到未病先防,改变肺结节生长的身体环境做到已病防变,对于有形之邪,采用中药消散或者手术祛除,同时补益气血,顾护正气应该贯穿肺结节防治的始终,通过对肺结节的病机与防治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试析从痰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理论依据,并从标论治、从本论治两个方面综述中医化痰法在COPD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了解家庭保健员在防治慢性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严格按照入选标准,抽取居民146名作为样本,培训内容主要以北京市社管中心提供的《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为教材、并采用专题讨论、同伴教育、自学等方式,对合格者发放全市统一的“家庭保健员证书”.应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培训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计划实施后家庭保健员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本次培训计划实施后,家庭保健员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和经验具有现实意义."截断疗法"对当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就其理论源流及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其起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补充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上海名医姜春华先生总结提出.临床应用时,对隔...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AMI病死率由单纯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的30%下降至13%~16%。但80年代以后,随着包括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stenting)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再灌注治疗技术的成热与普及,从被动、保守转为主动、积极的血运重建,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张华峰  魏星  张杨 《陕西中医》2023,(6):808-810,8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机制复杂、病因多样且患病率较高的胃癌前病变,健脾益气法作为治疗CAG的重要治疗大法,具有提升生活质量、加强常规药物疗效、逆转黏膜病变等优点,对于因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情志不遂、饮食失节等导致的脾胃气虚型CAG有着明显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根据现代研究发现,基于此法所用方药具备抑制炎症因子、调控基因、胃液、降低细菌感染、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免疫细胞等作用,因而认为健脾益气法治疗CAG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修复保护胃黏膜、清除幽门螺杆菌、调控信号通路以及调节机体免疫等有关。现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健脾益气法治疗CAG的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