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针灸》2016,(2)
系统回顾性分析近10年(2004—2014)安慰针在国外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安慰针设计方式,针对病种分析利弊,以探索较理想的安慰针对照设置。通过检索PubMed、EMBASE、OVID数据库,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刺研究病种、安慰针设计、临床疗效方面。共纳入文献29篇,针刺研究病种以疼痛性疾病最多;安慰针设计应用较多的是套叠式可滑动钝头针,约占45.16%;选择部位多为非穴位点;针刺深度采用皮表非穿透性针刺比例较大,约60.00%,浅刺次之,约占26.67%;28篇表明针刺、安慰针临床疗效评价均有效,占96.55%,针刺优于及不优于安慰针各占37.93%。说明安慰针设计需综合疾病主要症状、可操作性、安全性、盲法实现、特异效应等多因素,在结局评价时尽可能选用客观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现阶段很多研究者质疑针灸疗效是否等同于安慰剂效应,因此我们希望在针灸RCT中找到客观,且无特异性作用的安慰组设计方案,为证明针灸特异性疗效不同于安慰剂效应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帮助。方法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5年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205篇,提取每篇文献的安慰组设计方案,设盲情况,安慰组与试验组、空白组(基线)结果差异,总结常用安慰组设计方案。结果针对于不同的针刺类型共总结出19种设盲成功率较高的常见安慰组设计方案,安慰组与试验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文献数量占76.6%,安慰组与空白组(基线)有差异的文献占9.6%。结论现阶段常用的安慰针设计方案可以证明针刺特异性的存在,但安慰针也会产生一定的针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的标准(STRICTA)评价针刺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英文文献的报告质量。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JIP)数据库,文种限制为中英文,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评价报告质量。
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根据CONSORT条目,15篇(83.33%)描述各组的基线情况和临床特征;8篇(44.44%)提及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10篇(55.56%)描述分配方案隐藏;10篇(55.56%)采用盲法;6篇(33.33%)提及样本含量的计算。根据STRICTA条目,8篇(44.44%)文献提及针刺反应;有11篇(61.11%)提及针刺深度;5篇文献(27.78%)报告治疗师的资历,亦提及医师的临床实践时间。
结论研究纳入的针刺治疗偏头痛中英文文献,根据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的条目,研究报告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提倡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针刺治疗的RCT进行规范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STRICTA)在中国执行前后,对中国近20年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方法以回顾性队列研究及前瞻性RCT分析近20年CONSORT与STRICTA的引入对国内针刺RCT报告质量的影响,通过前后对照研究探讨CONSORT和STRICT及其修改版出现前后针刺RCT的报告质量变化,探讨2个指南对提高报告质量的影响,比较各个时间点前后报告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CONSORT报告项目中,与1994—1995年相比,1999—2000年及2004—2005年的条目总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差异0.3,95%CI(0.0,0.5)]、[差异0.5,95%CI(0.3,0.7)]。与1994—1995年及1999—2000年的2个跨度的总得分相比,2004—2005年的得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0.3,95%CI(0.1,0.4)];类似地,在STRICTA条目得分中,2004—2005年较1999—2000年得分有所提高[差异2.0,95%CI(1.2,2.7)]。2004—2005年与1994—1995年和1999—2000年得分相比,得分有所提高[差异1.4,95%CI(1.0,1.8)],类似地,2004—2005年的STRICTA条目得分与1999—2000年有显著性差异[差异1.2,95%CI(0.7,1.6)]。结论研究表明,在CONSORT和STRICTA指南进入中国后,中国的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失眠证,中医又称“不寐”,作为一种独立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失眠报道颇多,现就近5年针灸治疗概况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结局指标应用现状,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RCTs,检索时间范围均从2018年1月—2023年1月。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结果:初步检索纳入相关文献1 027篇,最终纳入44篇文献(中文文献43篇,英文文献1篇),共报告了50个结局指标,使用频次为203次,其中症状体征使用频次最高,理化检测次之。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RCT结局指标现存在命名、参考标准及测量时点不统一、使用频次不均衡、主次结局指标不明确和偏倚风险模糊等问题,国内学者理应参考国际经验,结合针刺的临床研究特点构建规范、统一的核心指标结局指标集。 相似文献
9.
张艳宏;艾艳珂;杨金洪;岗卫娟;景向红;刘保延 《中医杂志》2024,65(9):904-908
临床研究通常以疗效为目的和导向,如何从治疗效果中厘清净效应和安慰效应是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梳理安慰剂效应的涵义,认为临床中可能产生安慰剂效应的因素包括既往经验关联、患者期望、暗示、医患关系,并总结反安慰剂效应的特点、产生因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合中医学特点,探讨设计能够体现安慰效应测量的针刺临床试验,试图对中医针刺疗效评价中的安慰剂效应做出更清晰的阐释。以原发性失眠症为例,设计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以观察和评价不同患者在同一医生诊治下针刺的治疗效果和安慰剂效应之间的关系,其组间比较有助于更好地区分不同情形下的临床效应。并尝试探讨安慰剂效应的反应人群,以及安慰剂在不同人群中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且周期性发作的顽固性疾病,以青年女性为多见,表现为发作性的一侧或两侧交替性搏动样剧痛、钻痛、钝痛等,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目前尚未有理想的根治办法,但针刺治疗此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资料概述如下。1辨证取穴治疗王氏[1]针刺患侧太阳穴及双侧风池并辨证配穴:肝阳上亢型加率谷、合谷、太冲、中渚;痰浊上扰型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瘀血阻络型加合谷、膈俞、血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索近5年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对选穴、疗效及评价量表选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以针刺、针灸、癌性疼痛为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在2013-01—2017-12之间发表有关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文献,并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未设立对照组的文献,个案、经验总结、综述类文献,理论探讨类文献。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选用的主穴共计42个,使用频次最多的5个穴位是阿是穴(15次)、足三里(14次)、合谷(13次)、三阴交(8次)、内关(7次);23篇中涉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的文献共21篇,总病例数1 6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类治疗手段)82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或其他疗法)828例,经R统计软件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3篇文献共选用评价量表10种,其中被选用频次最多的前6种依次为疼痛数字分级法(NRS)(12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次)、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6次)、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3次)、抑郁自评量表(SDS)(2次)、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ZPS)(2次)。结论针刺治疗癌性疼痛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多选用阿是穴、足三里、合谷等穴进行治疗,采用NRS、VAS、KPS等评价量表对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为我国传统气功,动作轻灵和缓、刚柔相济,可强身健体、颐养性情。近年来太极拳在临床治疗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整理近5年国内太极拳相关文献,从太极拳对各系统疾病干预作用的角度出发,对太极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针刺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近5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5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笔者对此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刺上调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含量和5-羟色胺1A受体结合位点,及下丘脑神经肽Y、β-内啡肽、μ受体的表达,降低海马谷氨酸含量;(2)针刺上调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基因和相关受体的表达,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3)针刺增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水平,并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活性和细胞凋亡;(4)针刺增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5)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6)针刺下调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笔者还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归纳近5年临床有关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初步总结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同功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整理得到相关文献98篇,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文献中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同功穴主要为天枢、上巨虚,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募穴和下合穴。结论针刺治疗功能型便秘时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进行腧穴配伍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世界针灸杂志》2016,(3)
目的:对近5年中国国内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以"针灸""针刺""电针""毫针""手针""体针"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文献中的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针刺刺激量及补泻方法、疗效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严格筛选后获得文献共50篇,临床报道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不同报道中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疗效标准存在差异;单纯针刺治疗RA的文献较少,多以针刺结合其他疗法为主。结论: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取穴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