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远近取穴针刺治疗急性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急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远端取穴针刺治疗,B组采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 Gill疼痛询问表中的VAS评分和PPI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PP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和PPI评分差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远端取穴针刺治疗急性头痛疗效优于局部取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风安神针法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丛集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疏风安神针法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VAS)、丛集期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VAS、丛集期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上均有减少(P0.01),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疏风安神针法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治疗丛集性头痛在减轻疼痛程度,减少丛集期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上优于传统取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远近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针刺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端取穴组和局部取穴组,以VAS、PPI为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其VAS,PP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PPI评分组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疗前后VAS、PPI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远端取穴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针刺镇痛效果优于局部取穴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法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灵龟八法组(30例)和循经取穴组(30例),灵龟八法组采用灵龟八法针法进行治疗,循经取穴组选取少阳经穴为主,针刺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总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灵龟八法组与循经取穴组均能改善偏头痛症状;与循经取穴组比较,灵龟八法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灵龟八法组总有效率90%,优于循经取穴组的80%。结论:灵龟八法针法能够有效地缓解偏头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5.
叶巧红  朱慧梅  张丽丽 《新中医》2021,53(5):144-146
目的:观察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疼痛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疼痛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1.43%,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加用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治疗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有针感后出针,针刺双侧迎香和印堂穴,留针20min,隔2~3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蝶腭神经节交替单侧取穴,共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1%(2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7%(13/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鼻炎症状,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经辨证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明确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原则分为2组,针刺组(50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结束,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 92%,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针刺组偏头痛症状评分、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循经针刺治疗偏头痛在止痛、改善疼痛伴发症状方面优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针配合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落枕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椎针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RI、VAS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PRI、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针配合针刺治疗落枕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神经节和皮肤,出现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疱疹和神经痛。本研究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比较针刺膈腧及循经取穴治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2组患者VAS评分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1、5、10天后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5、10天后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以分消走泄法针刺膈腧并循经走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2组治疗均可减轻患者疼痛,治疗组对患者的疼痛减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记录患者偏头痛VAS评分、MSQ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值、MSQ值均有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可缓解偏头痛疼痛,改善偏头痛患者的MSQ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疗法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佳,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即刻镇痛效应及远期疗效的观察,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给予局部取穴结合循经远取;对照组30例,应用西比灵.比较两组对头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37%,两组比较P<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西比灵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针按照循经取穴原则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按照循经取穴原则,试验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加红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判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JOA评分、疼痛VAS评分都有显著治疗意义(P0.01)。温针治疗组在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温针按照循经取穴原则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62.9%和94.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3±10.6)%,对照组为(49.8±1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传统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予传统针刺配合平衡针疗法治疗,对照组49例予中医推拿整脊手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背部疼痛及头晕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87.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颈背部疼痛及头晕头痛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颈背部疼痛及头晕头痛VAS评分低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青少年颈椎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钯点焠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速刺散刺畸形关节的伸面,同时结合全身整体辨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钯点焠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方法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1次/天;对照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晚。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能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传统"中风-中经络"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循经远端选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在改善患者疼痛、患侧手肿胀及上肢功能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输主体重节痛"理论取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腰三针配合辨证取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取穴方法的基础上配合辨经取穴选取相应手足同名经的输穴,2组均每天针刺治疗1次,每周6天,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对2组进行VAS和JOA评分,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组内和组间的VAS和JOA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VAS、JO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且治疗1周末时观察组在降低VA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输主体重节痛"理论取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显著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功能障碍,且配合针刺经络辨证选取的输穴在早期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偏头痛患者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7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VAS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