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采用逐瘀生骨汤联合低磨损界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患者1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23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1例中,男60例,女51例;年龄62±1.2岁;体重70±2.5kg;骨性关节炎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汤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患者69例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B组23例采用补肾健骨汤治疗,C组23例采用补肾健骨汤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3组疼痛情况、骨代谢状况、相关区域的透明带状况、相关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均显著降低。C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B组低于A组。治疗6个月后,3组C区、Ⅱ区、Ⅳ区透明带均显著减小,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C组C区、Ⅱ区、Ⅳ区透明带均明显小于A组和B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B组C区、Ⅱ区、Ⅳ区透明带均明显小于A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结论补肾健骨汤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疗效满意,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降低骨代谢,可显著缩小透明带区域并抑制破骨激活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自 1990年 9月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逐瘀生骨汤治疗外伤性股骨头坏死 15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中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4 5~ 84岁 ,平均 6 5 .6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5年。临床表现 :1明显的髋部外伤史 ;2髋部疼痛 ,跛行 ,髋关节功能障碍 ;3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紫点 ,脉弦涩 ;4 X线或 CT确诊为股骨头坏死。1.2 治疗方法。基本方 :石菖蒲 10 g、血竭 1.5 g、地鳖虫 1.5 g、骨碎补 12 g、黄芪 12 g、首乌 12 g。若以胀痛为主 ,加厚朴 9g、枳壳 9g;若以刺痛为主 ,加穿山甲 9g、红花 9g…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最成功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术之一。本世纪70年代由于Chamkey[1]低摩擦关节成形的出现,开创了现代全髋关节置换的新纪元。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会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骨缺失导致的无菌松动,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骨溶解进展最终引起假体松动,导  相似文献   

5.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大关节(如髋、膝)晚期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假体设计的改进,对生物力学的理解和技术方法的成熟和先进的骨水泥技术的应用,其近、中期效果有较大的提高.人工假体寿命得到显著延长,但随着时间延长,假体失败率不断上升-即假体周围骨溶解松动.  相似文献   

6.
韩金山 《光明中医》2023,(1):123-125
目的 研究对股骨颈骨折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逐瘀通脉汤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铁岭市银州区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逐瘀通脉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均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逐瘀通脉汤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对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骨及髋臼假体周围BMD进行12个月的动态观察,并与23例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比较。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分析;髋臼假体周围按DE Lee和Charnley法分为3个兴趣区(RⅠ-Ⅲ)分析。并将各时相BMD值与术后一周内测值比较。结果:股骨柄假体周围BMD平均值(NETAVGⅠ)在术后6个月降至92.12%,术后12月又上升至94.08%。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BMD下降最为明显。近端外侧(R1)为83.78%,内侧(R7)为88.31%。髋臼假体周围BMD(NE-TAVGⅡ)在术后6个月平均下降至78.28%,术后12月上升至85.21%。以臼杯假体内侧(RⅡ)失骨量最多,降至70.22%。术后5年患者股骨西风假体周围BMD平均值与12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髋臼杯周围下降明显(P<0.05)。结论:DEXA是监测THA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松质骨的骨吸收、丢失是导致假体松动的重要原因;而密质骨相对失骨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针刺辅助麻醉与常规西药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并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行常规西药麻醉,研究组65例,行针药联合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耐受性和术后精神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最终用药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7.69%(5/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1%(21/65)(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西药麻醉,针刺辅助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效果更理想,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逐瘀退肿散治疗跟骨骨折后早期足踝部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冰敷、功能锻炼、静脉滴注甘露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退肿散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皮肤皱褶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7 d后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退肿散外敷治疗跟骨骨折后早期足踝部肿胀疗效确切,能迅速消除局部肿胀,缩短皮肤皱褶出现的时间,减少手术前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11例,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照Vancouver分型标准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钢缆固定,同时结合异体骨板固定,关节翻修术等。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5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5-9个月),在最后随访时均有比较好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5分(77-93分)。结论:按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全面设计术前计划,均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印丽莉  刘志军  丁青 《中医正骨》2011,23(11):24-25,28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指标为术后第8天行DVUS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安全指标为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VT阳性5例(5/32,15.6%),对照组DVT阳性7例(7/32,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凝血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将50例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25)和芬太尼组(F组,n=25),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3、6、12、24、48h的镇痛效果.记录疼痛评分、副作用、生命体征及是否使用其它镇痛药物.结果:术后12h安静痛VAS及48h时需求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S组少于F组(P〈0.05),两组效果均满意,S组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PCIA,镇痛作用确切,等效剂量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9例中低钾血症3例,脱位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部浅表感染1例。9例均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所致,经及时治疗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完成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鞍山市立山区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设为全髋组(40例)以及半髋组(40例),对比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全髋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缩短长度短于半髋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6例阳性,1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2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7例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5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I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观察《医林改错》之身痛逐瘀汤熏洗双下肢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的临床对比。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11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将三组病人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结论:身痛逐淤汤熏洗双下肢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制骨蚀汤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髋术后髋关节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2组均行股骨头坏死病灶切除人工骨植入术,术后予常规预防感染、镇痛等治疗,观察组加用自制骨蚀汤,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至术后9个月,观察2组Harris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医源性股骨骨折、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中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对于身体好、对手术耐受性好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身体状况差、对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则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8月年期间7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总结.方法:术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加强营养,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问题进行康复护理.术后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2例患者获随访,时间为12-72个月,基本恢复伤前功能.结论:生活自理,Harris平均88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片口服,连续服用2周。观察2组患者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3.803,P=0.025;F=25.584,P=0.000;F=26.099,P=0.000);2组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 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271,P=0.605;F=1.653,P=0.204;F=0.930,P=0.339);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312,P=0.104;F=0.528,P=0.591;F=0.351,P=0.694)。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时间效应(F=3.814,P=0.052);2组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6,P=0.936);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92,P=0.786)。观察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股静脉2例,静脉1例;对照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股静脉1例,静脉1例;2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2组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9.33±87.74)mL,(455.76±76.88) mL;t=-0.302,P=0.764;(273.33±108.07)mL,(263.33±115.92)mL;t=0.346,P=0.731;(269.68±72.36)mL,(271.59±66.96)mL;t=-0.106,P=0.91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