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方证的科学内涵评价一门医学理论是否科学,主要看其理论是否能正确指导临床,是否疗效确切。而经方、《伤寒》的科学性为世界共认,应当指出的是,其中的方证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有人怀疑中医不科学,经方的方证不过是经验之方而已,不具科学性,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医,尤其是经方发展史缺乏认识,对经方理论缺乏认识,这里首先要解读方证的科学内涵。1.1方证本八纲之理方证体现了八纲辨证,从《本经》、《汤  相似文献   

2.
黄煌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擅长利用经方思维,以"方-病-人"的方证相应模式,分别用半夏厚补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五苓散等治疗。其总的治疗思路是根据患者体质特点及病证特点,方证相应,选择对应的经方治疗。  相似文献   

3.
逄冰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76-1179
本文对目前经方临床应用方证相应、灵活加减、剂量把握、科学研究等现状阐述了个人观点,对经方临床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分析。提出经方应用的基础在于把握辨"关键病机"与识"核心病机"之主线的同时,需要重视现代疾病诊断,实现从方证相应到病证结合的转化;提倡建立病-症-证-治-效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开展多种研究设计的临床试验,形成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构建能反映中医证候疗效的特色指标,运用现代技术探索经方的作用机制等经方应用科学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勇 《世界中医药》2012,7(2):160-161
在"读经典,用经方"上,中医对经方的用法有不少讨论,有方证对应,药量尊经不变者,有随病机方证,化裁而用方者等,法门流派多,争议亦大。总在因人、因时、因地而论,法本无高下,全在用方者圆通。经方的临床疗效,千古验证,为历代医家所赞誉。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5.
马民凯  韩福谦  陈娜  马伟凤 《中国中医急症》2023,(8):1474-1478+1495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学家,率先提出了“六经源自辨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等重要学术思想,指出经方主要依据症状反应进行六经方证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病。笔者基于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思想探析外感发热的经方治疗,分别从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方面论述外感发热的六经八纲方证治疗,总结外感发热常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的治疗外感发热方证要点,并举例说明,以期精准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病-人”理论主要将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得出方证,从而拟方用药,达到有针对性的临床诊疗目的。文章基于黄煌教授的“方-病-人”理论,通过两则案例总结其运用经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验,具体阐释该理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理论使得临床诊疗更具体并有针对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仕沛教授为当代中医名家,于经方致力尤勤,尤其服膺仲景方证之学。其经方专著《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通过大量经方治疗危急疑难重症病案展示出一位当代中医临床名家疗效卓著、屡起沉疴的大师风范,展示其学习、运用经方的关键与捷径——方证对应。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使用经方是否需加减化裁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话题。从常识而言,可辨证施治即因人而异再加以量体裁衣。若药方不加减化裁而使用原方,便有刻舟求剑、对号入座之虞。笔者认为经方临床使用是否需加减化裁,值得研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显现的方证是否典型,何去何从全由临床现场的脉症所决定。借用徐  相似文献   

9.
多数医家只关注于经方证的病机特点与辨证特点的研究,而对因煎煮法、服法不同对实际服用量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关注不够,从而影响了经方的临床疗效.重点从经方的煎煮法对其有效煎取量与疗效的影响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医圣张仲景之方称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主治明确,以其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广泛。然而临床上病症纷繁,病情复杂多变,用单一经方已经不能切中复合的病机时,则要使用经方合方,以使方证相符而获佳效。经方合方即将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经方相合为用。方证相合、病机相合、病证相合、体质相合是经方合方的使用原则。经方合方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可以增加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列举经方合方验案说明经方合方的确切疗效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有40万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病人。血液透析延长了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寿命,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但是血液透析治疗仍存在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而且有时候处理起来还比较棘手。在现代经方常常指经典有效的方剂,主要是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方剂,经方多与宋元时代后出现的时方相对。方证相应是指证候与方剂一一对应,是随证用方,方证相应有很多优势,是临床有效的关键。血液透析患者很多并发症临床表现典型,常常可以与经典的方剂对应的证候相合,临床使用起来可很快缓解病人症状。该文主要从方证相应的角度分析了透析相关的肌痉挛、失衡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尿毒症脑病、透析后心律失常、继发性甲旁亢6个临床病例,进一步探讨经方干预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肿瘤作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受手术、放化疗等多因素影响,常见阳气虚羸、气虚下陷证,在临床对符合方证的肿瘤患者应用升陷培本法,往往可获佳效。经方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药专力宏特性,深入挖掘经方在临床的应用,可继承、发展中医精髓。文章提出升陷培本法的基本概念,认为应辨病-辨证-辨症-辨体-辨志,五辨四诊相结合,并据“因势利导”的治疗法则可将升陷培本用于:胸部肿瘤术后的大气下陷、癌因性疲乏的中气下陷与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的肾气下陷,并举隅临床经方—升陷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及其方证主要证候和脉象,且后附医案以证之。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余天泰老师对经方半夏厚朴汤的独到见解及临床应用,从《金匮要略》《素问》等经典中,对半夏厚朴汤方证前提、"炙脔"症状、咽喉经脉循行交会,及老师临床在冠心病治疗的运用经验进行辨析,拓宽半夏厚朴汤方证领域。  相似文献   

14.
经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方证辨证是经方医学的核心,若辨证准确,则临床疗效确切。文章从医理、文献、药理等多角度来研究和分析,通过辨方证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为主方治疗脑病,方证合拍,取得较好疗效。通过辨方证将经方运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证实了辨方证的可操作性,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年来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经方拆方研究思路的理论基础,强调经方拆方研究不能忽视病机与治法这一基本原则,认为"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经方拆方研究思路较好地体现了"方证要素对应"的方剂组方原则,同时具有符合辨证论治体系,凸显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指导、显著提高实验效率、有效揭示经方效应机制和配伍规律,深化对经方的理解和指导经方临床实践等诸多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活学巧用经方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有5个方面:①必须深入钻研原著,这样才能够发现和感悟出真谛;②必须正确理解原文,把原文的精神落到临床实处,久之便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③必须明辨病机且谨而守之,如果抠准每一首经方的方证机理,选方用药就自然会胸有成竹;④必须做到守、仿、变,"守"即守方照用,"仿"即效仿某方再酌情加减,"变"即遵循经方主旨大意经变通再创制新方;⑤必须重视药物剂量,经方中某些特殊剂量若不准确,临床中只能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7.
李淑萍 《吉林中医药》2010,30(7):567-568
黄煌教授临证倡导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在经方体系学说中创造性地提出"方人""药人"的概念。指出用好温胆汤的关键在于抓住方证和体质。  相似文献   

18.
论张仲景经方“潜在病机”在制方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翠霞 《中医杂志》2008,49(10):946-947
潜在病机的描述与应用是组方配伍的精深之处,分析制方原理时善于发现潜在病机,将有助于对制方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张仲景经方为例,探讨如何从潜在病机在制方中的作用,理解经方的方证之间存在的"不虚而补"、"顾此及彼"、"不热反清"、"不寒反温"现象.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善用经方,疗效卓著。现将导师经方应用总结为以下几方面:信而好古,遵照经典原著应用经方;汤证一体,重视方证相应辨证论治;古为今用,拓展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精准遣方,重视体质,强调应用经方组方的法度。并举医案一则,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20.
罗燕文 《新中医》2021,53(11):5-11
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是著名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将《伤寒论》中有"汗出"这一病理性反应并且提供了相应治疗方的条文整理出来,以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分析,以方为纲,条文为目,条分缕析,总结出《伤寒论》中这些汗证治疗方的六经归属以及方证辨证要点。认为除厥阴病条文中未涉及汗出的方证外,《伤寒论》记载了23个汗证的治疗方,其汗出症状可有部位、数量、性质、气味以及伴随症状的不同,但证候仍不外六经病或者六经病之间的并(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