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阳火艾灸疗法治疗阳虚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阳虚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扶阳火艾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8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指数(PSQI)评分与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SQI评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火艾灸疗法在治疗阳虚失眠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与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87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疗法,穴位埋线取中脘、安眠、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每2周1次;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心、脾、胃,左右侧耳交替,每周2次,2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单纯耳穴贴压疗法,取穴、操作方法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脱落4例,均视为无效病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86/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70/8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3.2%(3/93),低于对照组的13.8%(12/87,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在临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耳穴贴压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针刺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艾司唑仑片及中医定向治疗,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VAS、AIS和PSQI评分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AIS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VAS、AIS和PSQI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疗效确切,尤其是长远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中药汤剂及心理疏导疗法综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电针、中药汤剂及心理疏导疗法述综合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贯煎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汗出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围绝经期汗出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以一贯煎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谷维素、艾司唑仑口服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三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2.5%)。结论:一贯煎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汗出失眠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大椎、肩中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麦粒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随访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4.1%(37/44),观察组有效率为86.4%(38/44);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79.5%(35/44),观察组有效率为81.8%(36/44),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及6个月后随访NPQ评分及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后NPQ评分及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及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针刺即时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及谷维素片,治疗组给予抗失眠的纯中药汤剂并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抗失眠的纯中药汤剂并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毒副作用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颈椎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失眠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头穴丛刺结合颈椎关节松动术)和对照组(单纯推拿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 6%,对照组总有效率84. 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总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在改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方面更有优势(P 0. 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颈椎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失眠疗效确切,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部督脉排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睡眠结构、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以探究此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接受头部督脉排刺法治疗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41例纳入观察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33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1个月治疗后观察疗效,比较相关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32例失眠患者采取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中医电针治疗,并施以情志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两组治疗2个疗程,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并于2个疗程停止后1个月~半年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3.7%;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远期有效率84.4%。[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失眠方法有效,而且远期疗效好,无副作用,无依赖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及普通针刺联合皮内针组(治疗组),两组按1∶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皮内针(心俞、脾俞)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以12次为1个疗程,采用失眠疗效评价标准[1]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观察,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PSQI评分在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可维持至疗程结束后1个月(P>0.05);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疗程结束时(P<0.05)。结论: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增效作用,并且可以较长时间地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加减疗法,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远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归脾汤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比较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归脾汤联合眼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PSQI评分,改善失眠中医证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16年3月,通过联系附近多家医院的针灸科及骨科,收集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志愿者,给予真实的告知,采用双盲试验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在确定患者自身情况后,采用穴位注射自身静脉血,每个穴位注射1mL,隔日1次,10d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0.3g/次,2次/d,饭后服用,10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的疼痛指数变化,3个月后回访。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枝川疗法结合小针刀法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整理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枝川疗法治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炎,每周治疗1次,2次为l个疗程,l-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40例(66.67%),显效15例(25%),好转4例(6.67%),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枝川疗法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针刀解结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试验要求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结束后再实施针刀解结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刀解结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需每周治疗1次,两次治疗间隔6 d,连续治疗4周,4个疗程结束后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加突出(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更全面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弱针感"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理疗科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弱针感"法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结论:"弱针感"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中医》2021,39(3):193-196
目的:观察对比针刺结合高电位疗法与常规针刺法对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3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电位疗法,两组针刺选穴均以攒竹、四白、太阳、迎香、地仓、承浆、颧髎、和髎为主穴。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患者在结束每个疗程后,要继续治疗之前需休息两天,总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结束所有治疗后,对其治疗前后面肌的痉挛程度进行比较,并分析评价其疗效,半年以后,打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判定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愈显率79.45%(93/117),优于对照组的56.03%(65/116)(P0.05);6个月后对两组愈显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复发率14.81%(8/54),低于对照组的33.33%(14/42)。结论:针刺结合高电位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壮医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壮医经筋手法、壮医经筋针刺及壮医刺血疗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9例(31.67%),显效25例(41.67%),有效11例(18.33%),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壮医三联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纳入的阳虚型失眠症患者采用逐经灸督脉疗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失眠患者共76例,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1片/次,于睡前进行口服,并采用耳穴压豆治疗,选择在心、脾、神门、交感、肾、皮质下,以王不留行子耳贴贴于相应的耳穴上并进行按压,每天按压3~5次,每穴按压时间为30~60 s,隔天换帖一次,双耳交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逐经灸督脉疗法治疗,沿着经脉走向进行逐经灸。两组患者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治疗前后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94.74%,观察治疗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IS和E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IS和ESS评分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 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AIS和E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逐经灸督脉疗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肾阳虚型失眠症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了失眠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